解渴还是过瘾线上看展览,文博机构

近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会议上指出,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公共场所将有序开放,并实施限流。这对于喜欢在文博机构参观游览的观众来说是极好的消息。在“没有展览的日子里”,观众往往通过线上展览“解渴”。

作者:袁新雨

记者体验浙江省博物馆网上展厅截图

此前,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各大博物馆推出了“云游”性质的线上参观,在特定的直播时间,由专业讲解员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带领观众云游博物馆,成为了疫情防控背景下参观文博机构的新形势。

这一举措出现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各大博物馆出于疫情防控考虑纷纷宣布闭馆。以往,春节期间是人们观展的黄金时段,各大博物馆也都会为此精心准备多个特展。而今年春节期间,为了丰富观众的居家生活,满足观展需求,许多博物馆纷纷开设了云展览。

线下展览的评价维度

线上展览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观众就可以通过各大文博机构的网站大致了解该馆正在举行的展览内容,回顾过往的精彩展览。作为辅助,观众往往对此要求并不高。但在没有线下参观的日子里,观众对于云观展体验的要求也会有所提高。线上展览该如何评价呢?这要从展览的线下版开始说起。

人们对一场展览评价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展览所在的博物馆或艺术馆交通是否便利。而一场展览所在场馆的氛围,也决定了观展者身处其中的体验效果。在西方,传统的艺术博物馆往往是更具风格的新古典主义或者新哥特式建筑,气场很强。也方便观众在观展时沉浸到展览中去。

展馆内部空间的使用属于策展的专业范畴,但是好的策展人策划的展览,往往可以让展览既有逻辑,又有趣味。既保证了空间的利用效率,也要保证合理性和展品的内在逻辑,还要对观展人的行动路线进行恰当的引导。可以这样说“一目了然”并无太大趣味,随着行进而“步步深入”才能增强观展的乐趣。

此外,展览场所中卫生间、衣帽间的设置,以及其他功能性空间,如咖啡厅、休息区等空间的性能,也影响着观众在场馆中的体验。

一座博物馆的购票是否方便,也会影响参观者的兴致。不过,疫情发生之前的国内展览多数都可以采取网上购票或者现场扫码购票的形式,十分便捷。

如果说所在场馆是一场展览的门面,那么展品就是展览的核心。各大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博物馆中往往有常设展览进行展出。有的博物馆还会根据不同的主题,输出自己的镇馆之宝。笔者曾在参观河北省博物院时得知,其馆藏十大珍宝如错金博山炉、金缕玉衣等就经常在外地进行展览。此外,还有一些展览会以展出高精复制品的形式进行主题展览,这类展览更多具有叙事性,或是普及性。

展品和配套的说明文字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展品之间的脉络、线索,需要通过说明文字进行呈现,展品的独特之处、精美之处,同样需要说明文字的阐释。因为绝大多数的参观者不可能对每一件展品都十分熟悉,这就需要展览方对重点展品进行详细的说明。而说明文本呈现的大小、字体还有位置决定着参观者的阅读感受,从而间接影响参观者的综合观展体验。对于重点展品而言,说明文字不单要介绍展品,还应对展品所代表的时代之背景进行介绍,方算完整。

此外,展览现场的影音播放设备以及与之配套的座位也影响着展览的丰富程度。与此呼应的,是展览现场的多媒体交互设备,设备操作的便捷程度,与展览的关联程度以及趣味性也会影响观众对于展览的直观感受。在国内,这类设备对年龄稍小的观众更具有吸引力。但是这类设备如果利用合理,可以辅助展览。例如,在德国慕尼黑的古埃及博物馆内,就有类似于电子放大镜的多媒体交互设备,该设备可以按照既定轨道滑动,所到之处对应的就是古埃及文明《死亡之书》的片段,设备屏幕上可以进行同步显示,并显示英文翻译,辅助参观者理解。

展览现场的因素以外,一场好的展览还会配备相应的展览宣传册对展览进行简要解说。大型展览往往配有相应的书籍出版,出版物的内容涵盖了学术文献汇编、展览画册等,可以让喜爱展览的观众长时间保存、回味。对于精明的策展人和主办方而言,如果展览足够受欢迎,开发相应的文创产品也是很好的选择。

线上展览的四种类型

从今年1月底开始,观众们暂别了线下展览,线上展览取而代之,它们的种类、精良程度也在以很快的速度丰富着。

最为常见的,是博物馆官方网站上的3D虚拟展厅。这类“展厅”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出现,随着年初疫情的发生、升级而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