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di颂歌图书馆外景。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芬兰读博的4年时间里,我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阅读了数百种中英文书籍或论文作为参考文献。原本的写作思路是博观约取才能厚积薄发,然而,“博观”1年之后却发现还是没有清晰的思路,始终处于迷茫期。
倒也终于意识到,写论文这件事,若是读完所有书再开始动笔终究不现实,边读边思考边成文是更可行的方式。于是转变思路,从大量阅读转为逐渐动笔,写着写着竟也有了拨云见日的框架,随后再继续提升细节阅读。写作和阅读并行,也就有了最终二百多页的毕业论文。
我的专业是社会学,研究方向是用概念史的方法分析善治在中国的发展。因此,在中西方的视角下对比分析中国的治理模式是每天都要做的基础工作。这段坎坷崎岖又收获满满的心路历程非常值得纪念。运气好的时候会发现一本书,打破原有思维,提高固有境界,带我走向更高的视角。反之,也有一些书从头到尾都充斥着偏见和荒谬,甚至让我都不屑于引用在论文里进行反驳。对于工具书,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的会反复细致推敲,有的则仅是匆匆翻阅,用来查找共通和差异,以在宏观的思考中产生新的观点。
说到阅读,就不得不提到芬兰最著名的图书馆——Oodi颂歌图书馆。这座线条流畅、设计前卫的图书馆,整体为长方不规则现代化造型,共3层,以“书的天堂”为创意灵感进行空间升级。它位于寸土寸金的赫尔辛基市中心,前后建了10年,免费面向全社会开放。虽然造价昂贵,但里面的藏书却并非海量,它更像是芬兰的“会客厅”。在这里,人们可以体验3D技术,看电影,甚至医学生还可以在虚拟手术室练习做手术。除了借阅书籍之外,平板电脑、照相机等物品也可以外借。
我论文中的有些章节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在繁忙间隙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向外望去,整个城市的浪漫图景便可尽收眼底。
芬兰的冬天,不同的时候,不同的人,便会有不同的感受。而相同的感觉是冷,但这种“冷”也有很多层次。冬天的芬兰饱含诗意,这里在一年之中有5个月都是冬天,可以阅读,可以思考,甚至可以静静感受时间的流淌。自然的力量,常常让人了悟自身局限,也会给人以惊喜。比如,漫天飞雪的时节,我经常会出门散步,顶着呼啸的寒风在雪地里围着湖走上一趟,这种侵入骨髓的寒冷可以舒缓紧绷的情绪,让思考继续和深入。
沿着中国近现代史的脉络写下来,也常联想到父辈们走过的路,行过的岁月。时间长河,岁月变迁,是书籍带给我不断前行、探索的力量。文字透过纸张,镌刻一段时光,写下一段成长。
(作者系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社会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