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时间统计法吗?
你认识柳比歇夫吗?
他坚持了56年的时间统计法,没有一天中断过,哪怕儿子战死,他的记录都不曾受到影响。
读《奇特的一生》后知道,掌控自我,才是幸福的基石。
有人说柳比歇夫是一个疯狂的人,也有人说他的时间统计法值得学习,有人嗤之以鼻,有人竞相模仿,到底他和他的时间统计法怎么了?这不得不说起这本《奇特的一生》作者-俄罗斯著名作家格拉宁,这本纪事散文《奇特的一生》是他在上世纪70年代厌烦了虚幻小说后的第一部纪实性著作,而他后来也凭借纪实性著作获得了苏联文学艺术类大奖,这个奖项的奖学金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凭借长期在科学家圈子中活动以及对科学家深入的了解,借由柳比歇夫生前的日记、文档、书信等资料,通过观察、研究、推断,为读者呈现一个时间狂魔,以“时间统计法”为踏板,有血肉的人的故事,最终掌握自我,过好幸福的一生。
特立独行的“时间统计法”
作者曾形容,谁见过柳比歇夫的文档都免不了惊愕,他所有的文件都被编了号,装订成册,各种各样的文档,通信、教案、论文、手稿、回忆录、书评等等,每个种类数量从好几十到好几百本,仿佛记载了主人公事业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从年开始记起的日记。
他的日记,严格意义上不算是日记,不是所了解的人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做了什么事,永远都是日期+事件+花费时间,只是做与时间相关的记录,柳比歇夫从26岁起记录日记,一天也没有间断过,从每日,每周,每月,每年,把每一天的大小事物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哪怕只是散个步而已,他的生活全部在时间统计法中清晰可见。
我们小时候总觉时间过得很慢,希望快点儿长大,可到了真正长大,又觉得时间太快,恨不得时间再慢一点,待到年老时,希望再来二十年,时间真真不够用,但时间到底去哪里了?每天24小时,分钟,秒,如果按照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很多时间都被浪费掉。对于主人公而言,因为有了时间统计法,他的每一秒时间都在变现,变得可触摸的,可被看见。
但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并不是一成不变,他会根据每一周的小结调整下一次的用时计划,整整56年的记录,截止生命的最后一天也没有停止,他练就了“感知时间”的技能,在书中记录了作者和主人公的两次碰面,在沟通的过程中,主人公并没有看表,但却在他的日记中清晰了记载了见面时间分别是“1小时35分”“1小时50分”。在日记里,他会把最终的完成时间写在计划时间旁,而结果每每只相差分毫。仿佛他已通过多年的看表或和时间作伴,可以凭借感受,直接探测到时间的走动,时间成为了他的工具,而他成为了时间的主人。
正因为把时间控制在手里,他把自己和身体照顾得妥妥当当,每天适当的运动,雷打不动的10小时的睡眠时间,不接受紧急的任务,累了就去休息等等,让他的身心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哪怕身体基础不太好,但仍然活到82岁高龄。这都表示了他情绪状态稳定,内在的秩序规律。《心流》的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所说,在当下的每一件事情全情投入,浑然忘我,就是在高度的心流当中,而柳比歇夫要做的只是在感受时间准备要结束时,进入另外一个心流。
成为时间的主人,尽情在体验中翱翔,柳比歇夫体验了快乐的滋味,但这就能让他成为幸福的人吗?显然不限于如此。
时间统计法下的“高度自由”
柳比歇夫留下了75部学术著作、页论文和专著,其中包括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及回忆录、谈人生各阶段的记录。
他收集的地蚤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出五倍,跳甲类的分类研究了一生。
他能够讨论英国的君主制度,说出任何一个英国国王临朝秉政的细节。
还能讨论各国经典,各种学说和思想。。。
各路的大家或后辈都会来信请教他,后人也对他争论不以,他到底属于科学家还是哲学家还是学者,他拥有无法探知的学识界限,仿佛他的大脑里蕴含了整个宇宙。
这就是他所坚持的时间统计法下所带来的自由,不仅专注于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也不断地突破自己舒适区,找到自己的爱好和理想。他连那些消遣、放松的时间都做出了约束和框架,很多人认为这带来了限制,怀疑人生是否还有意义,但对于柳比歇夫,时间赋予给他的意义便是可以尽情地畅游在各种的学术和知识当中,不然他为何精通多种板块的知识,若没有深入研究,哪来的顺手拈来?
在时间统计法下,他朝着生物自然分类法跑去,发现还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可以利用,他开始接触不同的信息,再持续深究,直到硕果累累。他的一生是在可控的时间下度过,充实又幸福。
他一生顺遂,轻松快乐?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不盲从,遵于内心,心飞扬
柳比歇夫为了真相能够放弃博士学位,放弃优渥的一切,甚至被捕入狱,在年左右,他推翻了害虫的害处其实是被人们夸大,敢于提出和主流不同的批判性意见,但也引起了腥风血雨,幸好后面被平反了,还有其他同类型的事件。这就是学习时的最高境界,我对你的意见有自己的批判性,不全然接受,如果你不接受我的,那就看时间的沉淀,显然他是一个非常理性又执著的人。
和他一起开始工作的科学家专注于一项,并已功成名就,拥有了名誉、金钱和房子,而他只需要一个放书的地方,工作、生活都宁静安谧的地方,不追求人们梦寐以求的物质,哪怕家人和他持相反意见,他还是不顾一切,按照自己的原则过着极简的生活,当然他也热爱运动、游泳、散步。
他常常在迎合杂志社和自己间作出决策,最后选择了后者,虽然会遇到种种的刁难,导致他默默无闻很多年,但他一直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渴望去争论,却坚持发表自己的观点。
多么奇怪的人呀!一直矛盾,却又始终忠于自己,不盲从,这也是他的幸福之道。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重点在于如何利用它,主人公通过时间统计法利用生命中的每一分成就自己,借由作者格拉宁向我们展述那个坦诚说真话,固执却乐于分享的长期主义者柳比歇夫,他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掌控自己,幸福地过好一生。当然,作者在《奇特的一生》中多次提醒,想让时间统计法成功,必须要确定自己的远大目标。
#璀璨八月,请你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