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图书馆发布2021年借阅大数据图书年借

市图书馆昨日发布年借阅大数据,数据显示:市图书馆全年服务读者余万人次,图书借阅量89万册,比年增长%。新办读者证张,是年的两倍。市图书馆还评选出年度借阅次数最多的前名读者,通过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场,掀起全民阅读热潮。

“借阅王”一年借阅册

据市图书馆昨日发布的年借阅大数据,去年,图书借阅量89万册,比年增长%,创历史新高。“港城现在阅读氛围越来越好,并且借阅量逐年增加。市图书馆年借阅量比年增加了50多万册。”市图书馆馆长梁继东说。

年借阅量最多的是段女士,全年时间里,她累计借阅了册,其次是陈先生,借阅了册书籍。

“我每周都会带孩子去借书,一次借4本。孩子在日积月累中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市民房以莉说,为了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她办了一张家庭阅读卡,每周带孩子去市图书馆借书。除了借书,他们还会在图书馆看几个小时书,一年时间里,她累计借阅了册,获得了去年借阅量第三名。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市图书馆还有一位特殊的读者——73岁的叶燕忠。退休后,叶燕忠几乎每天都要乘坐半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到市图书馆看书读报。在图书馆“沉浸式”阅读的四五个小时里,是他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光。据悉,像叶燕忠这样的老年读者还有不少。

据了解,截至年年底,我市共有6万余人拥有市图书馆借书证,其中去年新增1万余人办理借书证,市图书馆全年服务读者余万人次。

借阅内容紧随热点转变

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市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成年人中,40岁至60岁的读者最多,借阅的书籍大多是科普和文学类书籍。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人间简史》《时间简史》等科普类图书深受读者喜爱,特别是《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位居榜首。文学类中,经典著作《红楼梦》《资治通鉴》《西游记》等热度依然不减,此外,悬疑类小说《心理罪》《嫌疑人X的献身》《达·芬奇密码》也都榜上有名。

随着影视作品的热播,也带动了原著阅读热,如《摆渡人三部曲》《后宫如懿传》《大江大河》分别位居排行榜的第5位、第7位和第9位。历史传记类书籍也广受读者喜爱,如《明朝那些事》《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显微镜下的大明》等图书均上榜。

“去年,从借阅书目上来看,很多读者已由原先的喜爱看小说,逐渐转变为看专业书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连云港简史》类专业书籍借阅量有所提高。在去年的借阅量里,市民也紧随时政热点转变自己阅读角度,《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党史类书刊更是备受热捧。”市图书馆技术部主任张丽说。

开拓更多公共阅读平台促阅读

“去年,市图书馆在选择购置图书中,加大购置读者喜闻乐见的书籍,并开辟‘荐书’平台,读者可以将自己喜爱的书籍推荐给工作人员。”梁继东说。为了让更多居民就近阅读,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苍梧城市书房”“麓楠书苑”“驿轩城市书房”等5座城市书房,26个图书馆分馆的通借通还使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阅读的乐趣,满足丰富的精神需求,成功解决了全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市图书馆内,工作人员还为读者设置“儿童立体书”“美食专架”“党史专栏”等分类书籍专柜,读者来到专区就可以很快找到自己喜爱的阅读书目。在防疫期间,图书馆为满足无法到馆读者的阅读需求,线上数据库更新,充实了众多数字资源,内容有在线书城、有声读物、党史学习教育、百年党史好书领读、超星党建云等,以丰富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为鼓励读者多读书、读好书,市图书馆线上开展“连图·童阅会”“连图·云阅读”“百馆荐书”“全省共读”等活动,线下“第九届花果山读书节大型‘图书漂流’活动”“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大赛”等也吸引了很多读者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提高了阅读量。

梁继东说:“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开拓公共阅读平台,完善‘15分钟阅读圈’网络布设,设置‘乡贤阅读’‘经典名著’等专栏,积极发掘图书馆服务及借阅的潜力空间,更好地推动和提高整个城市居民的阅读量。”(武娜张梦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