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怀水北京摄影报道每经编辑陈星
1月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
自年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实施以来,教育部先后确定了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等14所部属高校对口支援青海高校,通过一系列举措,青海高等教育非常受益,取得长足发展。当前,青海还有哪些方面的支持需求?针对上述疑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提问。
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梅岩回应称,加快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是关系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全面提升青海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大机遇。
推动对口支援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
谈及下一步需求,梅岩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首先是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总结“团队式”对口支援青海的经验,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的力度,进一步优化对口支援工作的机制,从联系对接、统筹协调需求方面,完善干部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的管理办法,促使各方面的衔接更加通畅、顺畅,使各方面的工作更加有力。
其次,加大精准帮扶力度。梅岩表示,进一步凝练对口帮扶工作的核心目标和重点任务,精准对接资源、人员、政策等方面,推动对口支援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促使院系、学科、专业、教师、学生之间的深度合作,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力和资源,促使各方优势互补,实现更高质量的对口支援。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自01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启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工程以夯实办学基础、改善教学条件为目标,以“填平补齐”为原则,重点加强实验室、图书馆等基础办学措施和信息化建设,累计支持所中西部高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余项。“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亿元。
吴岩表示,年起,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中西部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持1所地方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一省一校”和“一校一案”,引导各高校合理定位,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立足当地、服务当地。“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每年每校由中央财政支持约1亿元。年,该项工作正式转为部省合建机制。
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梅岩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希望加大智力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优秀校长、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的选派力度,持续输送和培养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促进青海高校在人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吸收和转化,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
“结合青海生态保护实际,加大在科研实践、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青海高校的科研攻关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提升。”梅岩说。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自年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实施以来,教育部从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理念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多层次支援,构建了国内高水平大学“团队式”帮扶青海高校的新模式。
据梅岩介绍,依托对口支援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共同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发展,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高层次人才本土化培养能力显著增强。青海普通本专科生培养规模从1.8万人增长到7.4万人,研究生在校生人数从70多人增长到7多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0%以上。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通过“+”联合培养、定向培养等形式,累计有余名学生到对口支援高校学习,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针对下一步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主要思路,吴岩表示,首先要积极推动人才“西进”。要支持西部高校设立“西部振兴人才岗”,对中西部特别是西部高校的高层次人才,聘期之内如果流出西部,要取消相应的称号和经费支持等新政策。
其次,要主动布局重大的平台和资源。吴岩指出,在西北、西南、中部这三个区域,分别布局建设高等教育创新的综合平台,依托各地一批高水平大学,建立一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乡村振兴研究院等一批重点机构。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办学条件的保障。今后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经费,向服务区域发展成效显著的高校倾斜。四是要引导学生包括东部的学生到中西部建功立业。加大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在中东部地区招生名额的投放,新增研究生招生计划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成效显著的高校和学科专业倾斜。”吴岩说。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