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这里是金程教育的官方号金程CFRM,我是小C老师,喜欢唱歌不能自拔,日常我会分享一些跟CFRM证书、备考、官方资讯等内容,欢迎各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前来捧场哈~
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世界,企业的经营也随时面临着大大小小的危机。有时候一步错会导致步步错,如果在风险来临时没有警觉,没有及时做好风险控制,就会遭受损失,甚至可能会倾家荡产。可见风险控制对企业来说多么重要!风险管理人才正是当今社会各大企业所急需的!
那么,怎样可以做好风险管理呢?可以看哪些书呢?下面引用下知乎具有丰富风险控制方面经验的金融行业从业者“HHoward”大佬的回答,将内容分三个方面,来给大家分享下。
01
以问题导向来学习
自认为自己还是比较爱读书的,谈一点读书体会。
个人的职业经历比较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等等,有一线实践经验,微观看一笔业务,也有站在一个金融机构层面的宏观看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等),不断遇到新问题,这就要求不断去学习。
我觉得职场中人,时间宝贵,要以问题为导向来学习,工作中遇到特定的问题再去学习特定领域最新的知识,而不是漫步目的的学习。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能够入眼的书就比较少了,因为很多书来不及出版就过时了。所以,工作中往往要与行业一线的专家朋友保持联系,这样获得的知识更直接。当然,作为初学者,通过读书建立起思维框架体系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有交流的语境,避免大家在基础概念上浪费时间。
说到做风控的书单,我就结合工作来谈谈吧。
做风险控制,更多和企业打交道。要懂企业管理方面的图书,包括大学的教材,很多都是翻译国外的,MBA那种美国式管理的思路,不适用,特别是县域机构的客户,中国本土的比较少。
这一块,可以看看《激荡三十年》之类的纪实类图书,各种真实的商业实践。还有和君商学院王明夫有一个书单,站在管理咨询角度的,值得看一看。此外,还可以看看,企业家推荐的书,他们在看什么书,这才是管用的。
比如传统文化的书,王阳明的书都是我比较喜欢看的。当你对企业的管理有了深入认识,那么对企业贷款风险把控上,就有了更深入的提升。
02
站在机构的角度看风险
如何从事务性工作中得到提升?作为一个机构的风控负责人,要站在一个机构角度看风险,最好的学习途径就是巴塞尔协议相关的图书,但是翻译的都比较晦涩。
从两个层面吧,一是精通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有弹性?哪些部门的哪个文件规定的?哪一天出台的?哪些监管文件正在走征求意见?哪些即将出台?哪些即将废止?
当领导问了这些合规问题,要有准确的回答,要有权威的来源!!!
和监管部门、上级行业管理部门的老师有密切联系,这样长期下来,你就是专家了!可以直接看银监会的相关文件汇编这就是合规性,一个是每年的法律法规汇编。
另一方面就是数字要敏感,要对全行的数据有准确的认识。领导问哪个数据,不良、逾期、集中度、拨备、核销,能够脱口而出,而且能够根据业务的发展趋势,预判这些数据的变化。
监管部门对数据非常重视,推荐把非现场监管的50来张表打印下来,认真,每个指标,口径都学一遍。推荐你看看法询的刘成燃老师的书,对这些讲得很好。
最后谈点技术。现在是个信息时代,想到了,要做到,靠的就是技术去实现。作为管理者,可以不用掌握技术,但是要有技术思维,然后找外包去实现。我比较爱好技术这一块,所以很多时候干脆自己动手写代码。
比如起码要掌握office中级水平,excel会vlookup,word会邮件合并,进而学学Python、爬虫、甚至机器学习等等。但是要看你的时间和精力了。这方面看书没啥效果,要实践。
03
只有自己的才是真的
金融总是聪明人的游戏,是人与人之间的游戏。金融与经济不太一样,金融特别强调很多心理学的东西。书本上提到一个很好的套路(套利方法),少部分人操作,没问题,但是大家都按照这个方法操作,就会出现问题。
目前市面上的很多“口诀”“一教就会”,照搬照抄,这种书就成了入坑宝典。关于风险管理的书是用来启发、唤醒我们本身就有的风控意识,而绝对不是去模仿作者的一招一式。
好书如好药,激发我们本有的免疫系统,增强我们的抵抗力,以应对各种各样的病菌;而不是代替我们的免疫系统,直接杀死病菌,损伤我们的生命力,下次病菌变异了,神仙也救不了。
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甚至不如不知道。
很多书都是讲“你要怎么做”,却很少讲“我是如何做到的”“我是如何趟过来的”,有的事作者都不一定做得到,怎么期望读者做到呢?这就是“鼓励你挖金矿,我收过路费”的套路。
教人到各大网贷平台撸额度,比例分成,自己从来不撸。
作者的体会感悟、心路历程往往比具体的一招半式更重要。所以,我也喜欢读一些金融人士的自传、日记。不一定是大人物写的,他们掌控的资源决定了很多事他们能轻易做到,而这些书本不一定介绍。
要和自己层级差不多的人写的,这样才有共鸣。也不一定很辉煌如先进事迹,其不足之处我们正好可以吸取教训。当然,期望行业中人写出来真经来,很难,除非金盆洗手。
我们往往有种错觉,读了作者的书,就站在作者的肩膀上了,是,但容易倒。作者写出来的,必定是经过几十年深思熟虑的东西,屡试不爽,坚信不疑。读者看了,没有思考,当时很爽,一遇到挑战,产生怀疑,慢慢就忘了。
邯郸学步,不如不学,只有自己的,才是真的。要从心中求,唤醒内心,找回自己。例如,朋友向你借钱,或者你要办一张健身年卡,你肯定会做一些基础的调查工作,了解商家历史、口碑,查看场地,看营业额等等。
这就对了,每个人都是有朴素的风控意识的。为什么面对标的几个亿的业务,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做了呢?还要照搬书本?
人乃天地万物之精灵,万物之理,吾心本具,即初心。内心的风控意识,好比天生的一颗小树苗,好书籍好比养分,因材施教,还是基于自己的材质,在外只能培育、启发、磨砺,而不能代替树苗本身。
保全自己,才能保全部门,进而保护银行。风控人员首要的是要在现行的规则下怎么样保护自己,让你负责一个部门,你才懂得如何保护部门利益,让你负责一家银行,你才懂得保护银行的利益。
“这个雷我来扛”、“这个字我来签”,看似豪情,其实是不负责任。成天空谈爱这个那个,把自己标榜的多么有担当,有何意义?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人人爱自己,等同于人人爱别人,大家都把自己的责任负起来,社会才会变得更好。
作为风控人员,正常情况下,一笔贷款应该怎么操作?有哪些监管规定,有哪些合规要求,如果连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掌握,内心连树苗种子都没有,那么学再多的“交易结构”、什么“互联网+”、“资本市场+”,什么API有什么用。
回归本源,寻找初心,熟悉传统,然后才能创造、创新,一开始就把传统银行否定了,一开始就玩同业,玩通道,玩非标,最后是连路都不会走了。
有了基础,内心的树苗足够茁壮,有了足够的定力,外在风雨对我们的影响就小得多。有了自己的思维框架,才能明辨是非,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