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目前住的房子,在年购入的时候,整栋楼连上地价,一共万。现在,他保守估计,至少也涨到了七八千万——讲到这里时,他笑出了声。
文
史千蕙
编辑
萧祷
运营
山山
过亿的烦恼
在价值千万甚至上亿的老洋房里,生活是怎样的?
一部分符合工薪阶层对有钱人的描摹:衣帽间里,一面墙都是铂金包,衬衫们由专门的收纳师负责整理,由浅入深地排好顺序。拉开酒柜,里面是3万元一瓶的红酒,要用单价大几千的水晶杯来装。杯子撞在一起,发出悦耳的声音。
受邀前去作客的Sammi——一位从事了17年老洋房生意的房产中介,每次碰到这样的时刻,都会说,别给我这么贵的酒,我也喝不出来好坏。但或许,酒柜里也没有便宜的酒。
几百万的画,作者是张大千和周春芽一类的人物,如果不是有做画廊的朋友,Sammi也不能第一时间认出来。60多万的大白瓶,作为客厅的主要装饰。倘若是平常人家,装饰花瓶只是装饰花瓶,而在这里,随便什么东西背后,都有一套值得津津乐道的故事。Sammi想。
原本的处处更是宝贝,墙面红瓷瓦、斜陡坡屋顶,还有混搭着多样化建筑风格的装修和布置:手绘的彩窗玻璃、用老木头打在墙上的书桌、黄底红边的窗棂、哥特式的烟囱……西式房屋的格局,配上中式庭院的小桥流水,掩映在成群的法式梧桐里,褪色的浮华没有黯淡的光,而是有了另一番趣味。
但老洋房的最迷人之处,不在于昂贵,也不在于底蕴,而在稀缺。据资料显示,全上海现存的老洋房只有不到栋,其中九成以上的产权为国有。再除去有产权纠纷的房子,余下可供出售的,只有一两百栋。
▲近期电视剧《安家》的热播让话题#上海老洋房#拥有了超过4亿的阅读量。图/视觉中国网络
上世纪90年代,老洋房的初代玩家初登场,他们大多是华人华侨。说起当时应运而生的第一批洋房中介,现今的中介们总是语气艳羡,因为他们“基本上把市场上最早的一拨都看遍了”。
这些房子分别来自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和40年代,而房子的现任主人,有富豪榜上有名的大商人、90后新贵、也有一线明星。Sammi负责让房子和这个年代的主人相遇,当她的客户完成了装修和搬家后,通常会邀请她来吃一顿晚饭,或是喝一顿下午茶。
烦恼也是他人难以想象的——是的,即使住进了上海老洋房里,即使在寸土寸金的徐汇区、长宁区拥有平米的大花园和三层别墅,也并不意味着,生活就因此没有烦恼了。
周先生的房子在原来的“法租界”,上海图书馆附近。他已经在这里住了十年了。院子里有四棵合抱粗的百年老樟树,它们的根部在地下暗暗蔓延,沿着墙,越长越深。周先生发现,院子的围墙有了裂缝,一家人最常出入的小木门因为樟树的生长变得卡顿,甚至有了轻微的变形。初春的时候,樟树会落下黑色的小果子,脚踩上去,毕毕剥剥,爆裂出油脂质地的汁水,印在青砖上,打滑,掉在车顶上,难看。因此,他重新铺了院子里的砖块,每年要定期给香樟树“剃头”,但每次剃完没多久,叶子们又哗哗地长出来了。
三层楼的高度也恼人。拿个东西要跑上跑下,麻烦。近年来,周先生发现自己变懒了,大部分时间,他都在一楼,除了睡觉,几乎不上二楼。三楼的客房、洗衣间和储藏室,他一年也上不去几次,只有住家的阿姨会去洗衣服和打扫露台上的落叶。
他真诚地为此感到苦恼,不过,这些麻烦好解决,要么搬去可以加装电梯的老房子,要么就顺了儿子的心愿,一家人搬去外滩的大平层。换换口味,也好。
▲由知名设计师邬达克打造的孙科别墅图/ELLEMEN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