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辂画像。商辂(-),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
一、感恩的心埋头“复读”十年,商辂只离开过“复读班”一次:正统八年()十二月,商辂回到了家乡。此时,商辂的老母已年逾七旬,一个人如果连父母的恩情都不感念,拥有再高的功名又有何值得称道?而对传统社会的考生们来说,还要感念各路“考神”。商辂省视老母的时间,实际上只有几个月,半年左右的时间会耗在往返路途中。居家的几个月里,商辂仍是力学不已。商辂对正统十年乙丑科春闱信心满满,同时也是压力重重。这些压力,既来自两科落第的阴影,更来自周围热切的期待——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正统九年()秋,商辂启行赴京前,淳安地方官及缙绅纷纷设宴为其饯行。知县还向商辂赠送了银两,说沿途驿站的公文已替先生备齐,只待先生高中,光耀我乡邦!商辂闻言,不胜惆怅——乡邦荣耀,系于一人身上。给予进京科考者礼遇与资助,是为明清时期朝廷与地方的成例,不仅减轻了学子们的经济压力,也最能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的情感。
传统社会诸多官员克己奉公,与这种激励密不可分。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占领安徽铜陵,平民百姓纷纷归顺。举人曹蓝田既不为太平天国政权服务,也不向其交纳钱粮。曹蓝田的亲友劝其不要惹祸,曹蓝田说:自我考上秀才时起,就享受朝廷授予的荣耀;进京八次赴试礼部,“屡上公车,每次领银十余两。虽未居官食俸,而虚糜朝廷之帑币者,约数百金”,良心使然,不能不感念“朝廷培养之恩”。谁也不能说服谁,曹蓝田给亲友留一封《拒诸亲友劝输粟书》,慨叹朝廷“计恩甚厚,一旦反颜,于心何忍”,离开家乡,直到去世。
商辂将赴京启程的日子定在九月重九,《易经》以“九”为阳数,九九归真,一元肇始,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离开家乡前,商辂郑重地沐浴斋戒,去了一趟淳安城西的贺公祠。
贺公,三国东吴的官员贺齐,算是淳安立县的始祖。淳安人奉贺齐为“贺公菩萨”,皆云贺公菩萨极有灵应。商辂在贺公祠求得签诗一律,诗云:
冯王以老续功名,二帝当阳第一人。
黄阁尊崇遭石穽,绿堂闲散谒金门。
温公再起调鼎鼐,范相重来秉筦衡。
抗论刑臣鞭血地,浩然归去青松迎。
商辂凝视签诗良久,竟不知签诗究竟何意。商辂对经史尤为熟悉,想到宋代有两个三元及第者,一个叫冯京,一个叫王曾,难道“冯王”指的就是冯京、王曾,自己会与冯京、王曾一样连中三元?不太像,冯京、王曾中状元时只有二十多岁,而自己已过了而立之年。
不甚知解,商辂将签诗放入籍箧,一直带到了京城。
大考之前,每一个考生都无法避免空前的压力。
清光绪江南省乡试汪铨准考证
二、各路考神考前解压,是考生面临的永恒主题。祭拜“考神”,为考生祈福,跟“临时抱佛脚”攀不上关系。关键时刻,每一个人都需要精神支撑。
古代科考者,考前要拜哪些“考神”呢?
文昌信仰,远溯至先秦,屈原《楚辞远游》云:“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毂。”战国时期的文昌,为掌管行旅的星神,配有众神及扈从随行左右。汉司马迁《史记》中的文昌星,职在司命、司禄。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度产生,文昌星渐被视为主掌功名、文运的“利举之神”。唐裴庭裕《东观奏记》载:唐宣宗时,“日官奏:‘文昌暗,科场当有事。’沈询为礼部侍郎,闻而忧焉。至是,三科尽覆,日官之言方验。”文昌星的明暗,唐人已将其与科举考试相关联,文昌星被视为科举守护神。
文昌星向文昌帝君的演变,始于唐,成于宋。雷神张垩子,为四川梓潼的地方保护神。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往四川,受到这位地方保护神护佑。唐僖宗避内乱入蜀,张垩子显灵帮助。宋朝咸平年间四川地方叛乱,张垩子护佑王师。官方与民间互动,张垩子被称为梓潼君,并与文昌神合一,跃升为全国性的主管功名利禄的文昌帝君,也是道教尊奉的偶像。供奉文昌帝君的文昌阁,明代已经遍布各地。
清代年画中的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阴骘文,民国拓本,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魁星,本名“奎星”,北斗七星的一星“天枢”。“斗首曰魁”,引申为第一。据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宋初“五星聚奎”,即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连成一线。奎、娄二星对应孔子故乡鲁地,明显带有儒教色彩。“奎主文章”,明代儒学通常都建有“魁星楼”,寓意学子“夺魁”,为科举士子顶礼膜拜。
佛教中的“考神”,为文殊菩萨。传说中文殊菩萨出生时即会说话,智慧超人。文殊菩萨居众菩萨之首,亦是智慧、文化、学业的化身。佛教影响广大,士子中尊奉文殊菩萨者甚众。
儒释道三教皆有“考神”,关公为儒释道三教共奉,关公同样是士子心目中的“考神”。文曲星是不是“考神”呢?宋代的范仲淹、包拯、文天祥,都是经由科举踏上仕途,其中文天祥还高中状元,民间视他们为文曲星下凡。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被朝廷录用为官员的文人,通常多被视为文曲星下凡。传统的文章概念,有庙堂文学与山林文学之分,前者多为功名之士,后者多为落第文人,不同的经历导致不同的文章风格,但都不失为精彩。文曲星突出表现为辩智,其象征意义在于文才出众,不经由科举而赢得功名。
古人打小抄的方式
古代考生,考前拜“考神”,很少拜文曲星。商辂赴京前,甚至只拜淳安的地方神“贺公”,连淳安县学的“魁星”都未祭拜。
商辂需要参加的,是官方组织的“考神”祭拜。科举士子,为儒家一脉,祭孔是学生每月都有的日常活动。孔子才识博大,考生们自幼即奉其为神。科举开考前三天,官方有盛大的拜祭孔庙活动。祭孔仪式庄严而神圣,程序有三十余条之多。祭孔的意义,对官方来说,是祈求孔圣人保佑本科科顺利,天下英才尽归朝廷。对考生来说,是希望孔圣人在天之灵,给他们带来好运气。官方祭孔结束后,考生们可自由选择自己的“考神”。现实生活中,到底哪尊“考神”最灵验呢?
江南贡院号舍编号图
三、真正的考神其实,真正的“考神”非考试官莫属。考生的文章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而是写给阅卷老师看的,不能由着性子写,老师认为好才是真的好。
正统十年()乙丑科会试的考试官,是个什么水平?
考试官钱习礼,翰林学士,“首席博导”就是他了;考试官马愉,侍讲学士,可以给皇帝讲课,专业编教材。
这二人,都是大明朝货真价实的才子。
钱习礼(-),永乐六年()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即解元;永乐九年二甲进士,离状元也就差那么几步。并且,担任过十次乡试、会试的主考官,走过的桥真比考生走过的路还多。
马愉(-),永乐十八年()山东乡试第三名举人,离解元也就差两步,但最终扳回了一局:宣德二年(),马愉高中状元,填补了大明朝江北地区状元的空白。
没有真才实学,入不了这二位的法眼!
正统十年二月七日,商辂踏进了会试的考场。考得如何?
马愉对商辂考卷的评语是:“文词明畅,讲理亲切,可取。”考试官说商辂“可取”,商辂录取应该没有问题了。
钱习礼对商辂考卷的评语是:“此题本难作,惟此篇言周公告君之意,反复详尽,超出众作,佳士也!”
两位考试官,一个说商辂“可取”,一个说商辂“超出众作”,毫无争议,商辂不仅被录取,还是第一名。商辂闪亮过关,夺得会试中的“会元”。
南闱放榜
太不容易!明代的科举考试录取率奇低,会试的录取只有10%,淘汰率90%。并且,这还以淘汰率极高的乡试为前提。吴宣德《中国教育制度史》:明代乡试的平均录取率仅4%,已先期淘汰96%。明南京鸿胪寺卿张朝瑞撰《皇日月贡举考》:正统十年乙丑科会试,应试者余人,录取人,录取率12.5%,这在明朝已略见偏高。而明朝最少的一科,只录取了32人。
接下来,商辂要参加的就是殿试,这是科举考试中的最后一关。
殿试与会试最大的不同,是没有淘汰,只根据成绩排列名次。除非发现考生有什么问题,才会做出相应的处理。
但是,殿试成绩很重要,涉及工作分配及未来前途。同时,更难。看看这几位读卷官就明白了。
殿试是以皇帝的名义举行的,皇帝通常只挂个名。臣子怎么能与皇帝平起平坐?不能叫考试官,只能叫读卷官,给皇帝打个下手。
宋人殿试图
正统十年乙丑科殿试读卷官,一个是兵部尚书徐晞,一个是户部侍郎掌光禄寺柰亨。一个正部级,一个副部级,这行政级别与会试考试官明显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徐晞与柰亨,比钱习礼与马愉更有学问?恰恰相反,徐晞与柰亨几乎没有学问。
徐晞(?-),最早只是江阴县衙门中的一个小吏,“干部身份”都没有。后来负责官方的一些工程建设,调入兵部负责看守“弹药库”(武库司郎中)。徐晞看守“弹药库”时,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徐晞给上级写报告:该小偷“大门而进”。领导一看,没闹明白,为啥徐晞写的是“犬门而进”。就这样,徐晞却当上了兵部“一把手”。
柰亨,开饭店的。柰亨的工作经历,是在光禄寺。明代光禄寺的职能,主要是负责承办朝廷宴会及祭祀活动等。山珍海味见过不少,做学问、写文章就不是柰亨的专业了。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记载了两个偷吃的光禄寺官员:一个叫茅一柱,盗窃公家火腿,被开除公职;另一个即是柰亨,祭祀活动结束,柰亨将祭品猪肉、鹅肉偷回了家,被下属实名举报,皇帝将柰亨口头批评一次,没有处分,后来还提拔了!
这是怎么回事?精明的读者肯定悟出来了,徐晞与柰亨,绝对是能力非凡的人。
会试到殿试不搞淘汰,不是多余,也不是纯粹为了体现领导重视,而是要测试应试者的能力。会试、殿试类于“国考”,以考试的方式检查考生的水平与能力。考生知识水平测试在会试中已经解决,殿试必须测试出考生的实际能力。整个科举考试的制度设计,是相当科学的,也是上千年中国人政治智慧的结晶。
在二位特殊的“考神”面前,商辂又有怎样的出色表现?
《文状元:一个从学子到宰相的人生奋斗历程》,章宪法/著,中国画报出版社,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