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群众的美好生活,他们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为进一步做好基层文化工作,丰富广大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自年以来,中宣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的评比和表彰工作。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文化惠民任务,是一项持久的民心工程,也是巩固农村基层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举措。通过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双服务”工作成绩突出、效果明显,基层文化越来越有声有色,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文化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老百姓得到的文化实惠越来越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去年11月,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表彰决定,授予家基层文化单位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这些先进集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传播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受到基层百姓欢迎。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胜利完成,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本端今日发布的几家先进集体中,有的坚守为民初心,解决群众在文化上最急、最忧、最盼的现实问题;有的坚持以文化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群众、入脑入心;有的激发动力活力,建设扎根基层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他们的工作理念和成功经验,可以为各地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新特征新趋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分众化、高水平文化需求,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而提供借鉴。

浙江海宁桃园村:

推动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村入户

徐继宏

草坪花海、休闲步道、灯光喷泉、儿童乐园、野饭基地,一排排欧式小别墅,关键还有5GWiFi全村覆盖……当记者走进浙江海宁桃园村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前只知道海宁有盐官观潮,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美丽富裕、好玩时尚的乡村“打卡点”。

“美丽乡村不单指环境整洁、设施完善,关键还要有其乐融融的人情味、健康和谐的氛围。”桃园村党支部书记金正华告诉记者,近年来,桃园村依托海宁市“潮源新语文创线”及“改革潮涌,桑梓江韵”精品线建设,通过优势产业培育打造、自然景观提升改造、历史文化深入挖掘,已建设成为一个集培训学习、亲子娱乐、餐饮住宿、休闲度假、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原旅游样板。如今,一到节假日,许多市民和游客就会到这里露营、度假。

记者了解到,桃园村位于观潮胜地盐官镇中部,是“中国的南丁格尔”李蓝丁的故乡。桃园村区域总面积5.7平方公里,辖区内有26个村民小组人,村级集体可支配资金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6万元,曾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我们把原先的村卫生服务站改建成村史馆,记录和宣扬桃园村的改革变迁历程;对腾退的闲置厂房进行翻修改造,建成海宁首个乡村振兴学院,并将其打造成集餐饮住宿、会务培训、亲子研学于一体的培训服务中心,已累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培训学员多批次3万余人,营收达余万元。”金正华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文化活动传递正能量,成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桃园村探索的“每人一把钥匙”的村民自主管理模式功不可没。

桃园村文化礼堂是浙江省首批五星级文化礼堂。从年开始,桃园村推行“每人一把钥匙”的村民自主管理模式,即村民早晚都可凭钥匙自行使用礼堂内的各个活动室。比如爱好乒乓球运动的村民自发成立管理小组,通过共同出资或企业赞助,购买球桌、空调等设施共同使用。运动结束后,村民自觉清理环境卫生、关闭电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多把钥匙营造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好氛围。”村民钱建法说出了全村人的心里话。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刚刚闭幕,桃园村党支部就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提上了议事日程。结合百年党史成就,村里从看桃园村的今昔变化、讲李蓝丁红色英雄事迹等入手,积极推动全会精神“传”入千家万户、“播”进田间地头。依托乡村振兴学院,结合盐官镇“一线潮声”宣讲品牌,推出了“微言微行”八大行动,即“言之有诺”微视频、“言之有理”微党课、“言之有声”微广播、“言之有情”微朗诵、“行之有图”微故事、“行之有果”微调研、“行之有悟”微感悟、“行之有效”微建议,并将其运用到屋场夜话、村史村情馆、我们的村晚、文化礼堂、“诗画桃园”公众平台等场景中进行宣讲。组建“民情速理”志愿服务队,把组织文化活动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打造“家门口数字化服务站”,为群众提供“不打烊”的自助服务。

“人人都是宣讲员、人人都是奋斗者,当下,我们就是要责无旁贷地当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排头兵,建好文化阵地、丰富活动内容、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生活品质,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金正华表示。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带动更多人保护传承瑶族文化

郭凯倩

▲广西文联年“文艺进校园”项目来宾市文艺志愿服务走进金秀县民族小学专场培训

“我在大樟街上卖瑶族绣花,我想多学一些织绣花样,用到织绣品中,吸引更多游客来买我的绣品。”前不久,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的李梅仙参加了县文化馆组织的年乡村文化富民——瑶族织绣培训班,跟着专业织绣老师学习了八角花等图案的织绣技艺。参加培训的40余名学员都是金秀各乡镇的织绣能手。培训结束后,他们回到自己所在村镇,进一步推广和传承瑶族织绣技艺。

金秀瑶族自治县是著名的“世界瑶都”。瑶族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多年来,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为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服务,不仅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推动非遗“留下来”“传下去”,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力量。

“瑶族舞香龙”是金秀大瑶山群众在过年时表达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的祈愿方式。今年春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主办的“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走进高田屯,展播了“瑶族舞香龙”习俗,吸引7万多人观看点赞。“‘瑶族舞香龙’一下就火了,在外打工、做生意的乡亲都给村里发来祝贺,还表示大力支持村里的文化事业。”瑶族舞香龙传承人周育庆说,他对传承好这项非遗更有信心了。

高田屯“瑶族舞香龙”的传统能够发扬光大,得益于金秀县文化馆对该村的帮扶指导。近年来,县文化馆在创新瑶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方法上下功夫,将特色文化资源转变为乡村振兴的强大推动力。

“我们采取馆员‘包村制’,发挥本馆瑶族馆员熟悉本支系民俗、方便沟通的优势,对口帮扶民俗村打造特色品牌。比如,我馆的叶明峰从小就参与舞香龙,熟练掌握了舞香龙的技艺和流程。于是馆里派他对口负责高田屯,让他通过指导、培训、组织活动等,在当地传承推广‘瑶族舞香龙’习俗,逐步将这项习俗发展成为当地打造特色民俗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招牌。”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馆副馆长庞晓华告诉记者,目前,县文化馆已经打造了5个特色民俗村,推动实现文旅融合、非遗扶贫。

“让我们的瑶族文化薪火相传,让我们的非遗传承后继有人”。今年3月,在鼓励声中,黄泥鼓文创设计制作培训班开班了,20余名非遗工作者和爱好者通过3天的培训,学习了文化品牌打造、本地产品运营等知识。“希望学员能把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引领文旅行业蓬勃发展。”庞晓华介绍,黄泥鼓舞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金秀县将黄泥鼓作为本地非遗发展的标志打造,激发了金秀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活力。

近两年来,县文化馆免费举办各类群众文艺培训30余次,尤其加强了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项目的培训力度,开展了如瑶族织绣、瑶族山歌等一系列非遗培训,培养发展了一大批非遗传承人。在此基础上,文化馆相继打造了“罗汉山瑶族过山音”等非遗传习基地和8个瑶族服饰、瑶族织绣生产性保护示范户,带动了瑶族旅游产品发展和工艺市场的繁荣。

与此同时,依托“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金秀丰富的瑶族非遗逐渐走进大众生活。结合金秀县“一校一品”品牌,县文化馆将“瑶族黄泥鼓舞”“瑶族舞香龙”“瑶族香哩歌”“瑶族八仙舞”等非遗送进学校,纳入学校特色课程,并编创“黄泥鼓操”,在当地学校中普及。

这些瑶族文化不仅在大瑶山代代传承,也被搬上舞台,为外界所知。今年,县文化馆在原创作品方面实现新突破,组织创作了音乐剧《黄泥鼓之恋》、瑶族小戏《瑶绣图》、歌曲《新唱吉冬诺》等。这些作品根植金秀瑶族的传统文化,先后登上“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广西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暨第十一届广西剧展、自治区基层文艺会演等展演平台,广获好评。

看到金秀瑶乡的民族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庞晓华说:“这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挖掘瑶族文化元素,创编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通过展演、汇演、送戏下乡等方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带动更多人保护传承瑶族文化。”

广东省潮州市潮剧团:

用艺术作品向人民交卷

谭志红

年11月,广东省潮州市潮剧团被授予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一年来,剧团以此为新起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定文化自信,紧跟时代,扎根人民,狠抓精品创作和人才建设,推动事业发展更上层楼。

一年来,潮州市潮剧团不断开拓创新,创作了一批优秀潮剧作品。年12月,潮州市潮剧团报送的“潮剧:壮根繁花,‘南国奇葩’更添异彩”入选“年广东省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在年11月举行的广东省第十四届艺术节上,潮州市潮剧团选送的大型现代潮剧《韩江纸影人》《赠梅记》分别荣获优秀剧目二等奖、三等奖。

今年,潮州市潮剧团也是精彩不断。“七一”前夕,历时两年创作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优秀剧目——大型现代潮剧《茂芝·星火》首演。该剧随后被纳入广东省基层舞台艺术精品扶持计划,并与大型现代潮剧《韩江纸影人》一起参加“永远跟党走”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百场精品展演。此外,剧团创作了潮州大锣鼓《启航》,用铿锵激昂的锣鼓声和优美悦耳的弦乐曲,表现新时代潮州人开拓创新、奋勇拼搏的豪迈气概,热情讴歌了古城在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今年11月,剧团组织承办广东省第十届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潮剧赛区),并获得2金2银3铜的优异成绩。

今年上半年,剧团积极参与潮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组织的潮剧文化保护立法系列工作,为《潮州市潮剧保护传承条例》的制定和实施作出积极贡献。12月1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查通过《潮州市潮剧保护传承条例》。

一年来,剧团多次组织艺术骨干深入基层,参加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进基层文化惠民演出以及多场“戏曲进校园”“美丽乡村新生活——潮州市文艺界采风展演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今年11月,潮州市潮剧团党支部书记、团长郭明城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潮州市潮剧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指导,积极投身创作,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潮州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的强大动力。

潮剧事业的发展要始终与时代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潮州市潮剧团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培养潮剧人才,建起一支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队伍,焕发剧团发展活力。要按照“三贴近”原则,排练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扩大演出市场,加大优秀剧目演出推广力度,积极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农民。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潮州市潮剧团将努力寻求潮剧艺术与旅游融合的发展之路,为潮剧事业的传承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图书馆:

基层图书馆总分馆制助推文化惠民

付远书

▲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图书馆系列惠民活动深受群众青睐东坡区图书馆供图

12月3日,一场名为“孩子们有办法”的主题艺术疗育课程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图书馆举行,20组亲子家庭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绘本故事、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学到了处理情绪的方法,寓教于乐的形式深受欢迎。

作为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东坡区图书馆近年来通过完善软硬件设施、丰富服务内容、打造本土特色,实现服务基层群众零距离、全覆盖,有效增强了当地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位于眉山市杭州中路的东坡区图书馆,馆舍建筑面积平方米,设有综合借阅室、电子阅览室、少儿借阅室、多功能厅、地方资料室,读者阅览座位个。馆藏纸本图书7万余册、电子图书近48万册。良好的硬件设施与馆藏实力让当地在提升基层馆服务效益、深化总分馆制实践和创新方面有了十足的底气。

今年3月14日,眉山市东坡区图书馆金龙分馆建成开放。该馆依托金龙邻里中心,把图书馆建在社区群众家门口,成为该区首个向社区延伸服务的图书馆直属分馆。该分馆内设置了余平方米的东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实物等,展示了“苏东坡传说”“东坡泡菜制作技艺”“龙眼酥制作技艺”等21项非遗。开馆以来,共接待参观群众3万余人次。

东坡区图书馆持续推进基层总分馆建设,仅今年东坡区图书馆就建成金龙分馆、多悦镇分馆、万胜镇分馆3个分馆,并将太和镇分馆、大石桥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尚义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提档升级。至今,该区已设立20个分馆,包括1个直属分馆、1个青少年分馆、11个镇分馆和7个社会力量分馆。分馆建设不仅成为当地推动城乡基层文化建设的有效抓手,也弥补了乡村图书和活动资源的不足。

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东坡区以公共图书馆建设助推文化惠民的脚步愈加坚定。随着“10分钟公共图书馆服务圈”在东坡区实现全覆盖,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图书馆,感受美好惬意的阅读时光。

今年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和建党周年主题,东坡区图书馆依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