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确实很奇妙。你看,正当博士们为就业而发愁时,博导们却在为没有博士研究生而发愁。谁都知道,博士太多了,所以找工作难。多年前何来博士找不到工作之说,抢还抢不到手呢,哪怕一个在职博士也很吃香。现在,博士到处都是,北大清华的博士都要到街道找饭碗、到中学应聘教师呢,更不用说其它高校毕业的博士了。
博士如此之多,多到就业困难,常识告诉人们,压缩博士培养规模才对。可是,一些博导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博士太少了,强烈要求增加招生指标。这是咋回事呢,博士数量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这还真的把许多网友整蒙了。博导们都是学富五车,见识不同于我等街上行人,可是常识又告诉自己博导们的主张与事实不符。是自己见识浅薄,还是博导们违反常识,这得分析一下。
(一)满足社会需求,还是博导需求?
高校的根本职责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从总体上讲,社会需求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需求多少人才就培养多少人才,为此还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社会需求少、毕业生就业难的专业减少招生量,甚至撤销专业。因此,年年都有一些高校在撤销那些就业不景气的专业。
博士生培养需要不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是按照社会需求确定招生规模,还是按照博导需求确定招生规模?从逻辑上讲,应该是前者。在这方面,一些高校已经以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一些高校撤销了某些办得相当不错的博士授权点。比如,上海交大就撤销了一级学科软件工程博士点。这个学科上海交大被评为A-,并列全国第三,可见办学水平之高。#高考择校#
撤销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的还一些高校。比如扬州大学的中西医结合,浙江大学的海洋科学,湖南师大的生态学,华南理工的网络空间安全。撤销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的高校更多,比如吉林大学和山西大学的应用化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地质工程,东北师大的世界经济,南京大学的海洋地质、水文学及水资源,厦门大学的民族学等。这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的结果。
(二)没有博士研究生,为何有那么多的博导?
有学生才有教师,有研究生才有导师。许多网友们不明白,既然没有博士生可供指导,一些高校弄那么多的博导干什么?因为这既不是职称,也不是岗位,不过是一个头衔。这正如企业空设职能部门一样让人难以理解,明摆着没有必要嘛。
原来这又是人们仅凭常识难以理解的,里面很有名堂。在高校,博导虽然不是职称,但事实上已经成为高于教授、低于院士的职衔,许多教师将成为博导作为终身奋斗目标,只有成为博导才遂心愿。学校也有需求,那就是不断增加博士点,以显示自己的办学档次很高,于是不断扩充博导数量。在学校和教师双重需要驱动之下,一些高校年年都要增评博导,即便明知无博士可指导也是如此。
博导队伍扩充有多快?没有具体数据,看一看事实可以略知一二。我们的博士招生数量年年增加,年只招收名,年增加到名,十年大涨70%。在校博士生也在年年增加,年为名,年达到名,十年大涨72%。即便如此,博士培养中的生师生比还在不断降低,年为4.37:1,年降为3.77:1,年则下降至3.68:1。
这说明,博导扩充速度远远快于博士研究生扩张速度,有可能处于失控当中。如此快速扩张博导队伍,滥竽充数在所难免,这从根本上影响博士教育质量。如此这般,又回到第一个问题,高校办学到底是为了社会需求还是为了博导需求或是高校需求。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博士是多了还是少了就不会有答案。
(三)增加与减少招生数量,到底哪一个是浪费资源?
今年,某教授说,所在学院(大学里的二级学院)有40名博导,每年博士生招生名额只有12个,每个人平均4年才能轮上一个。去年,有位校长说,全校博士生导师近人,博士生招生指标只有多个。前年,又有一位校长表示,全校有名教授具备博导资格,每年博士生招生规模只有0人。
面对这种情况,博导们、校长们纷纷呼吁,废除博士生招生指标管制,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增加博士生招生名额,因为不这么做,就会使半数以上的博导被“闲置”,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博士点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伤害。一些网友弄不明白,到底是博导被“闲置”是浪费,还是博士毕业生被“闲置”是浪费?博导的实岗是教师,博导不过是一个虚衔,即使没有博士生可指导,照样上课,照样科研,何来浪费之说呢?
可以算一算培养一名博士的成本。我国的博士培养是财政出钱,也就是公费培养。博士的直接开支就有国家基本补贴、学校补贴、导师补贴、项目补贴、住宿补贴、医疗补贴等,还有视同缴纳了社会保险。加起来有多少?上海一名博士生表示,一个月补贴大概在-元之间,而且还有学校住宿保障,这不包括视同缴纳社会保险部分。年,全国博士在校生为人,每人每年平均按4万计算,一年是多少钱?花了这么多的代价,最后有的人还找不到工作,或是只能找到本科生就可以干的工作,又是多大浪费?
博士生的培养不仅需给个人补贴,而且需要足够的师资、科研设施设备与仪器、图书资料、数据等。又有人做过比较,培养一名研究生的生均成本是本科的十几倍之多。根据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报告》,全国年生均经费超过5.4万元。如果将上述两个数字做一个粗略计算,便可知一名博士生大致的培养费用。这相当于多少工人的工资收入?如果花了天价培养出一个博士,结果还无法就业,这个浪费是多大?还有,如果读博时间用于工作,能够为社会创造多少财富?这一正一反,三年期间(按规定培养年限计算)又是多大代价?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需要计算收益,得不偿失的事,没有任何人愿意干,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得到的利益是自己的、造成的损失是别人的。我国的博士培养就是这种情况。控制博士总规模是出于社会需求考虑的成本控制,主张增加博士招生规模是出于学校和博导自己利益的考虑,即使浪费那也是国家的损失。有需求就有收益,无需求就是浪费,这个道理并不难懂,与其让虚设的博导“闲置”,也不能让花了天价培养出来博士的“闲置”。客观地说,有些学科的博士招生量应该大大压缩,因为既没有质量,更没有社会需求,纯粹是浪费资源。
网友们,这不是说一概反对增加博士招生数量,而是说应该从社会需求出发,该增加的增加,该压缩的压缩,没有价值的博士点应该坚决撤销。须知,我们的国力并非强大到可以浪费的程度,需要花钱的方面太多,与其增加没有社会需求的博士点招生数量,不如将这个钱用于支持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给贫困地区的人们创造一条走向富裕之路。以上仅是个人偏见,不知你们有何高见?欢迎留言讨论,供阅读者欣赏。谢谢阅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