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显示,高职高专图书馆在硬件设施、资金投入方面区域间差距明显,有45.6%的院校开馆时间没有达到规定要求。
日前,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院校分委员会对“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梳理,形成《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期望能更好地引导、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发展。
分析与结论
结论一:经费投入不平衡,学校之间差距较大。
共有所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在“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中提交年度经费,平均值为.8万元。共有所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提交文献资源购置费数据,平均值为.1万元,其中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的均值为.4万元。
数据分析发现,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经费投入主要集中在万至万元,占比达44.6%;低于50万元的院校占比为20.3%,其中有6.4%的院校总经费低于10万元。这些经费主要用于资源购买,资源购置费占总经费的81.3%。其中纸质资源购置费占资源购置费的73.4%,说明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以纸质资源购买为主。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购置费虽然逐年上升,但在整体资源购置中所占比重不大。
结论二:在编人员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高学历、高职称人数偏少。
共有所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提交了在馆工作人员数据,馆均29.4人,其中在编工作人员馆均13.0人。在编人员中,年龄50岁以上人员超过三分之一,29岁以下人员不足二十分之一,结构呈“倒金字塔”形。
学历方面,有22所学校图书馆拥有博士共23人,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人,其他21校各1人;平均每校聘用硕士学位工作人员3.61人,本科学历工作人员8.31人,大专和大专以下学历工作人员平均值分别为2.16人和0.53人。这表明,本科学历工作人员是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主力军,博士学历在编人员极少,仅有5.4%的学校聘有博士且大多只有一名博士。
职称方面,共有所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提供职称情况共计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副高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其他人。由此可见,在编人员主要集中在中级职称,达到45%,正高职称仅为3.2%,初级职称占17.6%,职称结构失衡,形成断层。
结论三:信息素养教育普及率不高,教学形式以讲座为主。
有所院校提供了信息素养教育课必修人数,共计人;有所院校提供了信息素养教育课选修课人数,共有人;所院校提供了信息素养教育课听讲座人数,共计人;只有15所院校能提供信息素质教育开设课程数。
无论从院校数还是从参与人数来看,通过讲座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形式。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高职高专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情况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没有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二是缺乏课程支撑;三是师资队伍缺乏。
结论四:基本服务不均衡,深度服务缺失。
对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馆舍开放时间上,有所院校图书馆提交了每周开放天数,其中所院校图书馆每周开放天数为7天,23所院校每周开放天数为6天,30所院校每周开放天数为5天。在周开放时长上,有所院校图书馆提交有效数据,其中周开放时长达到小时的院校只有3所,所院校图书馆周开放时间在90至小时之间,所院校周开放时间少于90小时,没有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所要求的“图书馆在学校教学时间内开馆每周应不低于90小时”规定,占院校数的45.6%。
所院校提交了年书刊外借册次数据,校均册次。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生均在校人数推算,生均借书量约2.5册次,表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借阅积极性不高。
数据库中涉及深度服务的内容主要有定题服务和查新两项,但能提交这两项内容有效数据的院校极少,初步判断深度服务缺失。
结论五:区域发展不平衡,在硬件设施、资金投入方面区域间差距明显。
在馆舍面积、年度总经费、在编人员硕士人数等方面进入前50名的院校中,华东地区要明显多于其他区域;在高级职称方面,区域间有差距但差距不大,相对均衡。
对策与建议
建议一:制定建设标准指导图书馆建设。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院校分委员会要牵头组织力量,制定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标准。标准要符合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实际、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引导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科学有序建设发展。同时,要会同教育主管部门以标准为依据,定期对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进行评估,实现以评促建的目的。
建议二:高职高专院校领导要切实提高对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承担着为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任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支撑,学校领导要从这一高度来认识图书馆的重要性并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图书馆建设。
一要把图书馆建设发展、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等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二要配齐配足工作人员,把图书馆人才培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逐步提高高学历人才、专业人才和专家的比例。三要把图书馆的经费列入学校预算,确保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经费与物质条件。
建议三:图书馆建设要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一是加强特色资源建设,突出资源的技术性、实用性特点,特别注重与专业(群)建设相关的资源建设,实现资源建设与专业(群)建设协同发展。二是强化社会服务理念,为行业企业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将服务延伸到企业和生产第一线。三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强化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要通过开设必修、限选、公选等课程将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合本校专业及学生特点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培养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教学团队。
建议四: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一是把好入口关,建立图书馆工作人员准入制度,严格设置招聘条件,重点引进有专业背景、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逐渐改善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队伍结构,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二是强化培训机制,加强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人员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同时鼓励和支持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提高学历层次、学术水平的继续教育。三是加强学术和业务研究工作,鼓励馆员积极申报各种科研课题和项目,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研究。
建议五: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一是发挥CALIS、CASHL这两大共用基础设施的作用,通过付费、协同、交换等灵活机制,加大文献传递,推动资源共享。二是组建区域性或跨区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联盟以降低图书馆的运行成本,改善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条件。三是通过建立帮扶机制实现共同提升。
(作者单位系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院校分委员会秘书处)
《中国教育报》年04月19日第5版
作者:涂运祥杨柳唐晓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