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1年前大学毕业的的时候,恰逢非典,被隔在校外,无法返校回图书馆查阅资料,只能各种的冥思苦想,三个月才憋出来一篇,只能说个人水平有限。
或许高校的学生才更拿手论文吧。这不,厦门大学又惊现了一位神仙级的论文高手,届,到现在应该上了1年半学,已经发表了58篇论文,厦大的学校宣传账号也大张旗鼓的进行了宣传,或许这真的是以为未来的科研之星,值得大肆宣扬。
原因也简单,中英文论文58篇,一作和共同一作发表SCI论文21篇,医学领域TOP期刊7篇。真厉害,我的羡慕难以溢于言表。
不过网络上也有不一样的声音。有人认为其发论文速度过快,或许有自己的独特的路径和通道。要不然怎么别人发不了这么多。
其实博士论文这个东西一直是双刃剑,发多了别人不信,发少了没办法毕业,像浙江大学的孟伟不就因为完不成毕业论文,毕不了业,现在天天跟浙大对着干。
其实从厦大敢于正面报道,那估计这位同学真的应该是神级的存在,这玩意没必要作假。但是让人想不通的是平均下来一个月3篇,得多厉害,而且浙大的文章还表示“对她而言好像没什么难题”。
反正就我而言,只能是加以膜拜。当然膜拜的是论文,而非其科研,我个人认为,文多必水,除非这位女博士是天纵奇才,否则真正的科研成果可不是几个月能搞出来的。搞科研的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对于论文而言,现在国内确实乱象横生,还是要看到底是什么专业。有的就是上传实验数据就算。说不好听的中国人的实验数据外国人已经不太信了。之前有两个老师两三百篇都被发现作假。还有个老师发的实验数据害的很多人半年都没验证出来。
这个女博士据说是公共卫生学院的,有网友表示,这个专业跟政策关联性太大,基本就是个文科类型的专业,几乎不用实验室,宣传资料一篡立马就一篇文章。是不是真的我真的不是很懂。
不过还有网友表示,疫情研判报告就是他们干的,想想还真是有可能。
正因为论文乱象,所以有人以为他们是论文机器,除了给自己拿好处,给自己的导师学校带来名声上的好处之外,对于科研不会有半点促进,真正的大牛是不会去写这么多论文的,他们没有这么多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其实这也是留给我们的思索:首先个人的水平就不是用论文的数量来衡量的,要看质量。近现代数学界泰斗黎曼一生只发布过8篇论文,然而人家每一篇都是开天辟地般的存在。你要光看数量,随便一个二三本的大学老师发布过的论文肯定也不少,更何况这个人还月均三篇,真正搞科研的,哪有这么干的?而对于医学而言,恐怕现状就是搞临床会看病的不会写文章,会写文章的不会看病。
现在高校想出头,必须抱大腿,然后走应用化路线。比如理工科,除了纯理论物理,剩下应用物理以及工科,要突出应用,不然这种刷论文路子真的走不远,久了只会被嘲笑,即便是厦门大学也是如此。
#厦大女博士1年半发篇论文#本文由趣笔谈教原创,喜欢本文的话请点赞文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