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是如何保证图书内容极高准确率的,全

一篇1万字的文稿,审核校对,你需要多长时间?

人工正常阅读时间至少需要30分钟,完成错别字检测,审核校对正常需要40-60分钟才能完成,如果是一篇字的文件完成校对人工则需要花费1-2个小时。在一些对内容严谨性有极其严苛审核要求的行业场景,面对批量文稿内容,需要的审核时间与精力会更多,人工工作时间越长,越疲劳,内容风险外溢的概率就会变得更大。

我相信每一个做过图书或者报刊、材料校对工作的人,说到校对文字,纠错内容都是十分痛苦的,毕竟用肉眼去逐字逐句看几万,几十万字,眼睛肯定受不了。

出版社、媒体报刊、机关,这些对内容错误率要求极低,甚至零错误率的单位,有哪些保证准确率的措施?

保证准确率的常规措施

措施1:常规“三审三校”;

措施2:人机校对结合;

措施3:加强校次(三校之外);

措施4: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审核(把关);

措施5:增设质检工序,差错率多者,返工;

措施6:印前审读;

措施7:赏,罚措施,保证各工序人员责任心;

措施8:从源头把好作者来稿质量关。

总之,大型出版社会在消除内容差错上使用各种办法,从而保证出版物的低差错率。

审核校对的流程与模式

目前,大多数出版社在保证内容准确率上都采用的是“三审三校”制度与“人机结合”的审核校对模式。

从出版社流出的任何一本书需要进行初审、二审、终审,初校、二校、三校,即所谓“三审三校”,并且还有责任编辑和责任校对。而对于一些专业和技术性的文章,编辑和校对人员无法识别的一些技术领域盲区,还需要外部专业校对人员参与。校对人员,尤其是初校,不一定是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可以是出版社请的其他校对人员。但是要精心培养,让他们能够胜任工作。

而纯粹的人力校对耗时耗力,所以一般都是人工校对和机器校对相结合,二者各有利弊。

人工校对:具有主观性,能够识别机器无法识别的问题,但是工作量大,又很繁琐,有时候易因精力原因漏错。   

机器校对:具有客观性,校对软件查检常见错别字及成语、专名中的错别字辨识率高,速度快,是校对的得力的辅助工具。

但是,计算机校对的本质决定了它只能处理可以形式化的问题,而文字的形式符号是一个十分有限的形式系统,自然语言更不可能彻底形式化,所以校对软件查错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工校对,正确的做法是人校与机校结合。   

人机结合校对需要找到优势互补的最佳结合模式。鉴于计算机在一校中的误报率,错漏的情况,一校一般由人工校对,二校再用机校,机校后不改版,由人接着三校。三校的任务是:先对机校报错及改错建议逐一判断,然后通读检查一遍,发现并改正机器漏校。三校后再改版。

这种“二三连校”模式,有利于人机优势互补、缩短校对周期。也可以在编辑加工之前,先实行机校,将机校的报错与改错建议作为加工时的参考;三校之后再用机校,清扫残留差错;然后,由人工通读检查。这种“清源净后”的人机结合模式,也可收到人机优势互补之效果。

纸质稿件的人机结合的校对流程如下: 

人工初校+技术整理→誊样→退厂改样→核红→计算机二校→人工三校→人工通读→退厂改样→清样核红→付印   

人工初校可核对原稿及进行全书的技术性整理工作;计算机二校可以节省大量人工校对时间,确保准确率;人工三校和通读则可以起到最后把关的作用。   

电子原稿的人机结合校对模式:   

计算机一校(主要校文字性差错)→人工二校(主要校是非)+技术整理→退厂(或退责任编辑)改样→核红→计算机三校(主要校改动后的差错)→人工通读→退厂(或退责任编辑)改样→清样核红→付印

机器校对被AI校对取代

目前,校对软件在图书出版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虽然机器的辅助也不能保证%内容无差错,但国内大多数出版社和报刊社均已使用校对软件,基本也都采用人机结合校对程序。作为强力的辅助工具,如果准确率能达到98%也是非常优秀的校对软件。

传统的校对软件由于应用较早,在错误把关能力、准确率、校对效率上有不俗的表现,但在纠错查错的应用范围、纠错查错的能力、常用学科、书稿类型自定义词库、软件使用的复杂性、人机结合模式等诸多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校对公式、古籍、医学、数学单位、建筑工程、物理公式以及一定难度的中英文语法错误的纠错能力也有限,不能及时纠错。也有专业人士表述传统的校对软件,对校对书稿的版式方面能力方面也比较弱,基本无法给编辑校对人员提供有效帮助,而且价格还偏贵,性价比上不是最优的选择。

根本原因在于传统软件中的专业词库词汇量原始数据不足、词汇更新量跟不上行业的发展。同时,传统软件在底层技术算法和数据处理能力上已落后于AI智能审核校对SaaS工具,在审核校对能力的表现结果上自然显得力不从心。目前,大多数出版社、报刊以及行政机构为了能够保证内容安全,都在积极寻求更准、更快、更多功能、更先进的AI审核校对工具,以求实现降本增效的企业经营目的。

从行业观察来看,目前出版社、报刊、公务机关中使用的传统校对软件逐渐被功能更强大的AI智能审核校对所取代。

作为新一代的数字内容安全厂家,博特智能可为不同人群工作场景按需求分别调用不同功能的AI审核校对工具来满足使用。「博特智能-AI智能内容审核平台(企业);博特智能-智能内容处理平台(BotSmart-ICPS)(个人/团队)」。书稿审核校对外,在图片、视频领域审核也有多项优势。

1.对敏感性错误把关能力更强

工具内含千万条错误规则库和近亿级的专业词库,能够精确校对意识形态、严重敏感信息问题,专业科技名词,比如涉及领导人姓名、职务、排序,敏感词语等。避免写稿以及编辑人员因为不小心错漏非常严重的红线问题。如果有,也可以在智能工具中提前得到修改。

2.错别字查错准确率更高

AI智能审核工具对错别字、少字、多字、词语搭配和部分语法语义错误、异形词等的纠错功能强大,对于拼音类错别字、字形类错别字的纠错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少字、多字、成语错误、词语搭配错误都能极好地纠错,错字准确率可达98%。

3.纠正知识性差错能力更强

在编辑校对书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人名错误、地名错误、曾用名错误、不符合逻辑的数字用法错误等知识性差错。对于英文拼写错误、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繁体字使用错误等都能给出很好的修改建议。比如在校对英文稿件时,原稿件中可能有些单词有拼写错误、遗漏字母或者字母顺序错位的情况,如果单纯地依靠人工校对,很难发现这些细微的错误,这些细节性的问题往往会影响图书质量和整体水准,使用博特智能AI智能校对工具能对这些错误标红并给出修改建议。

4.校对速度快,工作效率极高

博特智能AI智能校对工具跟人工校对相比,具有校对速度极快的特点。校对速度大约是在每秒0字,一本50万字左右的图书可以在30分钟内校对结束,可以有效的辅助编辑校对人员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博特智能AI智能审核校对还有其他优势:人机结合可以保证最好的校对效果、针对常用学科、书稿类型可以生成自定义词库、工具操作界面使用简单便捷不复杂。

除此之外,博特智能基于AI的底层计算处理能力,在内容审核工具之外,应用较广的还有AI智能内容巡查SaaS工具。可以对门户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