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会消失吗?电子书取代实体书的可能性有多大?一种观点认为,不去图书馆,学的东西肯定不多,没有进行客观对照,怎么知道自己在网上学的一定比图书馆多?别的不说,光是这种逻辑上的东西就很难在互联网上学到,除了听逻辑学的网课,很难通过阅读来增长相关知识。而且电子书的分类与检索形式也注定了其与实体图书馆之间的差别,电子书一般都用来进行有目的的检索。
图书馆比如想看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在网上专项检索刚好就能检索到这一条,但在图书馆里,一眼望去你可以看到除了《纯批》以外,还有康德的《判断力批判》、《道德形而上学》等,还有其他国内国外对康德理论的一系列总结归纳和再创作,甚至往前走两步,还有费希特、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你可能因此一次性又多借了几本书,而这些“隐性功能”都是电子书城取代不了的。
而且上了网,首先迎来的是各种短平快的刺激感官东西,这不会激发孩子们探索科学世界的梦想,不然占60%的“梦想是长大以后当网红”统计数据结果是什么造成的?多去去图书馆,多翻翻书,那才是人类最大的智慧与财富之所在。至于什么电子书取代实体书,除非有一天人类要移民外太空,实体书因不方便携带而被暂时放弃,否则,没可能的!
这种观点属于典型的意淫,说的也只是某一领域的深度,而电子书册体现的广度非同一般。作为一个大学前就读书过三千本书,上学期间每年一两百本阅读量的我,觉得反而是在工作后十年吸收的知识是当年的数倍,无他,现在的拆书人太多,不管是各大视频平台,还是音频平台,各种替你读书的人非常非常多,他们提炼了书的精华,如果是以前那种读书模式,我是不会既大概了解如何养猪,又知道撒哈拉之眼和亚特兰蒂斯,柏拉图的关系的。
而且读书时与作者的交流,图书馆所谓的隐形功能不过是多读了几本相关的书籍,但是像知乎,quora这种知识交流平台,在同一个问题下可以跟不同立场的人交流心得,所得所思远大于一个人闭门造车,互联网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广度。图书馆作为上一个时代信息传递缓慢的媒介,注定是要被取代的。就像bb机一样,一定是更丰富,更高效的信息保留传播工具活下来,就像纸替代竹简一样。
图书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远远超过了书本,谁还没事天天捧着一本书。图书馆的存在已经越来越边缘化,年轻人去的越来越少,各个级别的公共图书馆资金也越来越不足。像一些县城图书馆基本上没有专业书,就算有也只是个位数,县城最多的是小说,畅销小说和经典小说,最畅销的也不一定有。鸡汤也是好几年前的馊鸡汤。好书基本上很难淘,没办法对一个门类系统学习。
市级省级也好不了太多,一些书大多数市级图书馆根本不进,或者少数进来的也是因为这本书莫名其妙成网红了,例如一些图书馆有三种霍金的宇宙简史,采购的话,哲学类(b)以心灵鸡汤为主,文学类(i)则以网络小说为主,这还是相对有钱的图书馆,更差的图书馆,别说学术书,就是专业一点的科普也没有,或者有的也是90年代,八十年代采购(或从大学图书馆直接淘汰的)的老书。书籍质量最高的还是某些高校图书馆,但光看书就已经给百姓设置了许多门槛。
说图书馆重要,就像是在移动支付普及的时代,说发达国家信用卡支付多么发达一样。如今时代变了,大英百科全书从印刷版,到光盘版,再到现在彻底放弃印刷转向互联网版,就可以看到印刷版图书已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甚至已经是一个边缘化的选择。不是有个趣闻说在伦敦地铁看书是因为没信号么?一开始印刷版图书丢失的阵地是百科全书,后来是小说,漫画,杂志,到了iPadPro出现之后,就连教科书的阵地也要守不住了。
图书馆所以这些图书馆,不过是曾经辉煌的见证罢了,电子书取代实体书已是大势所趋!对此观点你有异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