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的课,全国不少专家从外地赶火车来听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5/5762961.html

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毕业的三位年轻人,被分配到了北京工作。具体去什么单位、从事什么专业,一概不知。

当时的大学生,毕业时都会被要求填一张“工作分配表”,但无论填了什么志愿, 大家都会在表里加上两句话:“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党指向哪里我就奔向哪里”。

就是这张表、这两句话,指引着数百名有志青年投身到国家的原子能事业。他们在原子能的世界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共同谱写出了那一代人的芳华与骄傲。

01所长是钱三强

三位年轻人一路辗转来到了北京中关村,他们要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报到。来了这家研究所,他们才知道自己将从事原子能事业。再一打听,所长竟是大名鼎鼎的钱三强先生,而且王淦昌先生也在所里工作。这让三位年轻人惊叹不已,他们压根都没想到自己会跟“原子能”三个字沾上边,而且还要跟那么多如雷贯耳的科学大家在同一家单位工作。

▲中关村原子能楼

当时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一共有5个专业大组,组长们都是很有名的科学家。这3位交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中,有两位被同时分到了陈芳允那个大组——一位是机械制造专业的周永茂,一位是电机专业的朱大钲。陈芳允当时主攻电子学,他的大组下面还有几个小组,周永茂和同学朱大钲跟着小组长谢德明一起从事反应堆控制工作。

02钱学森亲自授课

▲周永茂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周永茂他们还是有点思想顾虑的,总觉得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跟原子能技术差距太大,担心自己会胜任不了工作。事实上,当时跟周永茂有同样困惑的年轻人有一大批,他们都是钱三强到全国各地的大学招来的应届毕业生,什么专业背景的都有,但唯独接触过原子能专业的少之又少。

一方面对原子能事业一腔热血,一方面却对原子能专业知之甚少。对于新同志的这些情况,当时的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院前身)早有应对之策,这些新人一到所里就为他们安排了跟原子能相关的专业课程。当时近代物理研究所有很多有名的科学家,大家轮流给年轻人开课,有核物理课、中子物理课、辐射计量课、光学课、力学课等等。那些课程犹如一盘盘出自名厨之手的盛宴美味,让周永茂他们这批年轻人大快朵颐、酣畅淋漓。

更为惊喜的是,当时正好钱学森从美国回来,他在中关村的力学所开设了一门叫“工程控制论”的课程,一星期只讲一次。钱学森先生的课吸引了全国的力学专家来听,有不少人从外地赶火车过来听课。因为当时同在中关村的物理所和力学所离得很近,周永茂他们这些物理所的人几乎每周倾巢出动去听钱学森先生的课。钱学森授课所用的那本《工程控制论》是在美国刚刚出版的,他带回来一百本原版书,上课的人基本上人手一本。周永茂他们手捧着这本原版的大部头书,心里清楚地知道它有多珍贵。

03那天的“大佬”阵容让那些年轻人很受鼓舞

除了开设丰盛的课程盛宴,物理研究所还为那一批年轻人准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钱三强、何泽慧、刘书林、苏贞昌、汪德熙、梅震岳……这些传奇式的人物悉数到场,那天的“大佬”阵容让那些年轻人很受鼓舞。四、五十位新毕业的大学生因为敬畏全程一声不敢吭,仔细聆听着领导的每一句讲话。

致欢迎词的时候,钱三强专门强调,当时那批分配到物理所的年轻人,不光有学放射化学和核物理专业的,还有一些工程学校毕业的学生。他说希望这些非核专业的学生不要有思想顾虑,因为从事原子能事业,什么专业的人才都是需要的。他说:“你们不要以为参加原子能事业以后,自己原来的专业就荒废了,事实上你们学得还远远不够……”钱三强的一席话让在座的同学们一下子信心满满,大家抛开所有的思想包袱,开始踏踏实实地投入工作。

▲钱三强与何泽慧

04何泽慧为他们削了一个苹果

回忆起当年那个盛大的欢迎仪式,周永茂对很多细节都记忆犹新。座谈会环节,他跟另外两位学机械的交大同学坐在一起。这时,一位衣着朴实却很有内涵的中年女士过来跟他们三个人坐在了一起。那位女士很随和地跟他们聊天,完全不涉及原子能专业的事,中间还为他们三位一人削了一个苹果。整个过程让他们感觉特别轻松愉快,也没想到问问那位女士的姓名。等到欢迎仪式结束以后,周永茂他们才知道,原来跟他们座谈的那位女士正是钱三强先生的夫人何泽慧,顿时他们倍感温暖和感动。

05赴苏学习那两年

年10月,周永茂一行四十多人齐赴苏联学习。尽管在国内已经学习了一些俄语,但是直接听课还是有困难的,因此在俄罗斯的前半年,周永茂他们没有上课,而是专门进行语言训练。年正好赶上在苏联举办的世界民族青年联欢会,学校安排周永茂他们专训班的学生也去参加。那段时间他们有机会听到各个民族的音乐会,观看各种各样的舞蹈。更幸运的是他们还去了不少地方,从莫斯科出发向北到里加,然后南下到基辅,一路走着不住地跟人聊天讲话,增长见识的同时语言关也过了,等回到莫斯科的时候就开始正式上课了。

课程安排得很紧凑,内容非常丰富,一年大概有16门课。周永茂他们每天都淹没在课程中,学业压力比较大,几乎没有课余时间去做别的事情。一年之后,结束了所学的课程,每一个同学还做了一份毕业设计。正式毕业之前,周永茂他们核动力专业的十个人被安排到苏联 原子能发电站实习了一个月,毕业时他们都拿到了莫斯科动力学院授予的工程师证书。

06回国后被委以重任

年10月,经中央批准,选定在北京西南远郊坨里新建一座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新基地(代号为“六〇一厂”),并将苏联援建的“一堆一器”放在这个基地中。从年5月到年7月,仅仅用了两年稍多一点的时间,一座新的原子能科研基地就在昔日荒滩田野上奇迹般地屹立起来了。

▲原子能科学研究新基地

年7月底,回国后的周永茂来到中关村的物理所报到,却被告知物理所本部已经搬到房山坨里。收拾好自己遗留在中关村的铺盖和学习资料,一辆敞篷卡车就把他们拉到了坨里基地。回到院里,周永茂被分配到堆工作。

当时苏联援建的堆已经安装完毕了,周永茂去的时候正赶上冷调试。室的总工程师兼主任连培生接待了周永茂,跟他说堆马上就要运行了,重水管路很重要,等一运行有了放射性就进不了人了。重水管就是反应堆的主回路管是非常关键的部位,周永茂在苏联 核电站实习时他们都不被允许去看反应堆底下的系统。周永茂深知机会的来之不易,接到任务后马上带了一堆资料去往管路房间,在那待了整整三天,仔细地研究管路的走向、连接、布局等,第四天反应堆就开堆了。

07梅兰芳时隔多年登台演出

年9月27日,原子能所举行了盛大的“一堆一器”移交庆典。当天的主会场就设在堆南面的广场,陈毅元帅剪彩,聂荣臻元帅发表讲话,很多科学家都亲临现场,场面非常宏大。晚上,钱三强所长还专门邀请他的老朋友梅兰芳在生活区广场唱戏。没有礼堂,就在南区踢球的广场上用竹子和板条临时搭了一个台子。那天晚上的广场可谓灯火辉煌、人山人海,除了原子能院的职工,周边几个村子的农民也在民兵的带领下赶来观看梅兰芳先生的演出,对于他们很多人来说都是平生 一次亲眼见到梅兰芳。

▲我国 座重水反应堆和 台回旋加速器

梅兰芳先生演了整整一个晚上,唱了好几出戏。当时梅兰芳已经五十多岁了,扮演杨贵妃时其中一个身段需要他往后侧倒去扮喝酒,以梅兰芳当时的身体条件去完成这个动作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细节让台下的周永茂深深为之动容。事实上当时的梅兰芳已经很长时间不登台表演了,但出于对国家原子能事业的期望以及与钱三强先生的深厚友谊,他亲自来到了原子能所,用自己的演出为“一堆一器”的建成移交表示祝贺,表达他愿意参与到国家原子能事业中去的深厚情感。

08图书馆里日积月累的沉淀

“一堆一器”建成移交,四〇一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光荣。繁华过后,终归平静。最早的加速器和反应堆是苏联人援建的,但是在此基础上怎么样开展工作,怎么样去发展和创新?这全部都得依靠四〇一人自己去摸索。没有老师带路,唯有自学成才——图书馆就是 的见证者。那时的四〇一人白天在实验室忙碌,晚上又转战图书馆学习。图书馆里经常座无虚席,每天晚上灯火通明直至深夜。

在周永茂的记忆中,当时很有价值的一份资料就是年和年举办的两届国际日内瓦会议的论文。在那些论文里可以找到有关核动力的信息,可以找到有关反应堆和加速器应用的信息。周永茂一次借书就能借到十多本,看完之后马上又去借新的,这些扎实的知识储备正是他后来开展研究取得成果的源头。

从年中国进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一甲子的时光倏然而过。这其中的艰辛,这其中的荣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体会得更深。若问这伟大的成就归功于谁,只能说归功于那个时代,归功于当时千千万万与原子能事业有过交集的每一个人。(段晓燕,作者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核工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