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图书情报领域的信息官

提起武汉大学,人们心中总会浮现出樱花盛开时节的动人情景。伴随着似有若无的花香,那掩映在山林之中、古朴典雅的建筑,不禁令人心向往之。

其实,这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学府,留给众人的又岂止是“最美校园”的感叹。在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武汉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吴丹眼中,吸引她在此勤耕不辍十余年的就是其图书情报领域的顶尖实力。

年,武汉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并且在前三次学科评估中均被评为全国第一。这样的实力立即吸引了吴丹的目光,年博士毕业之后,吴丹直奔珞珈山,就此扎根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不动摇。十余年来,在保持该专业在全国领先地位的基础上,秉承学校“面向国际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吴丹带领团队驰骋在图书情报研究一线,不断探索创新,为这所古老学府的前沿学科发展做出了有力贡献。

吴丹

徜徉在图书情报的海洋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吴丹的专业领域并不那么容易理解。其实,图书情报事业也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凭借自身的便捷性与广泛性,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面对数据量爆发的网络信息,若没有人及时更新、组织,这些陈旧的信息一定会对读者产生影响,图书情报领域便由此而来——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有用的信息和知识进行收集整合和更新,并逐一分类,进行统一组织管理,进而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文化生活,开拓人们的眼界和思维。

年报考大学之时,正逢国内计算机事业刚刚萌芽,从小就热爱新生事物的吴丹也被这一新兴领域吸引了注意力。大学四年,在兴趣的驱动下,吴丹努力用功、积极学习,成功于毕业之时取得了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学和计算机软件及应用专业管理学、理学双学位。不过,也正是在这四年学习期间,吴丹渐渐意识到计算机领域的知识如汪洋大海,短短四年根本无法窥见其中深意。因此,为了进一步探索研究,本科毕业之后,她又选择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习,并于年获得工学硕士。

之后,站在人生的另一道关口,吴丹仍没有丝毫犹豫,又听从了心中的想法,考取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情报学专业继续深造。也许是性格使然,不管求学还是工作,吴丹几乎从未有过迷茫无措的时刻,心中的目标始终如一,一旦下定决心便一如既往。

“图书情报领域是信息时代非常基础也非常重要的方向,也是我一直以来比较感兴趣的领域,不管求学还是工作从没有变过,就连后来联合培养寻找国外的导师时也是找的相关领域的专家,我的目标一直比较明确。”吴丹笑着说。

图书情报事业是一项复杂而又漫长的工作,也许面对网络上浩如烟海的杂乱信息,许多人会觉得枯燥无聊,但对吴丹而言,能从纷繁芜杂的信息中抽丝剥茧,寻找到有用的规律和信息,是一项极富挑战和乐趣的事业。

譬如,跨语言信息检索方面,当前大多数翻译资源是从大规模平行语料库中获得,多为通用翻译资源,存在大量噪音和缺乏对专业词汇翻译的覆盖。并且,由大众参与的信息描述与组织方式也存在自由、凌乱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吴丹,便在国家社科基金“网络学术信息的多语言表示与获取模式研究”项目的支持下,展开了探索。

为研究不同语言用户对多语言学术信息的需求特征及差异,她们首先采取了用户调研的方式,对国内外多个有效对象进行了数字图书馆中的多语言信息资源及Web2.0环境下新出现的一些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如维基百科、社群问答系统、在线文档管理与分享系统、学术博客等做了相关调研。

与此同时,她们对现有的新型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表示结果也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同时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多语言信息规范控制方法体系。并且在多语言协同标注构建领域翻译资源方面,更是创新性地构建出了一套领域多语言学术信息检索测评体系,使该体系能够用于专业学术信息检索的评价。

项目研究成果在帮助学术文献收藏机构根据用户需求开展多语言信息服务的同时,也为Web2.0网站规范其多语言网络学术信息的表示提供了有效指导。并且,吴丹在研究中基于多语言网络学术资源中提取的翻译信息,也能够有效覆盖专业领域词汇的准确翻译。这种构建模式为基础资源的构建开拓了新的思路,有助于不同语言的学者更好地理解其他语种学术成果,具备良好的社会效益。年,团队多年研究探索的结晶——《多语言网络学术信息挖掘与检索》专著出版,一时引来业内专家高度评价。

“语言、搜索习惯、情境等都是影响信息检索的重要因素,都值得我们在研究中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0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