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经类期刊业经营方式转变的措施

由于国内期刊面临传统业务下滑的新情况,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欧债危机的冲击,国内消费市场需求持续下降、呈现低迷徘徊的态势,因订单减少、生产萎缩,大多数企业已经大幅缩减营销活动支出,这使得众多包括财经期刊在内的媒体在发行、广告等传统业务上下滑明显;另一方面,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快速成长的冲击下,报刊等传统纸媒的读者被分流,期刊广告业务随之大幅下滑。

面对经营环境恶化,传统的第一、二次销售优势不在甚至下滑的现状,财经期刊必须把握市场变化,挖掘其刊物品牌资源和其媒介影响力,及时寻求新的盈利点,积极探索和实现期刊的第三次销售。因此,第一和第二层次经营层次的转变,是财经期刊必须首要稳定和巩固的;第三经营层次的转变是新的发展动力源,财经期刊必须同时着手努力实施转变。即:有效发挥期刊的市场号召力和品牌优势,通过经营的第一层次——刊物内容的改进,第二层次——广告经营的改进,继而在己夯实的第一、二次销售成功的基础上推进第三层次——相关产品和服务销售的成功实现。

一、财经期刊经营的第一层次刊物内容的改进

1.把准市场的定位

市场定位过程中,难免会模仿和借鉴业界翘楚,但要避免一味地模仿、跟进和对抗,而没有经过调查分析锁定目标人群,广撒网的做法,并不利于期刊自身竞争力的塑造。我国的财经类期刊真正树立了权威的刊物屈指可数。为避免第二轮的恶性竞争,确定和稳定期刊的主流读者群体和广告客户,财经期刊通常要针对自身的媒体特性进行精准的市场细分和定位,采取各有侧重的报道策略。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型社会的历史性阶段,中等收入阶层益壮大,这一时期的社会阶层呈现出中等收入相对较多、高收入和低收入相对较少的梭形结构。与此相适应,财经期刊的受众目标定位必须一方面继续锁定高端读者群,另一方面必须争取数量巨大、且有较大消费需求增长空间的中等收入群体。应势而动,以发展的眼光、态度,在走近市场、走近企业、走近读者的互动过程中,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满足读者和客户需求,把准市场定位,获得市场认同。

2.培育职业采编队伍

推动财经期刊产业的繁荣发展,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从目前财经期刊的发展趋势看,出刊周期缩短化,如《财经》已由月刊改为半月刊,《销售与市场》由半月刊改为旬刊,同时,从版式看,改版、扩版成为大势所趋,逐渐向全彩化、厚刊化发展。这意味着,财经期刊的出版必须迅速反映市场,内容量大,版式新颖,强调可读性。直接面向市场求生存和发展,这对采编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一个主编主导一个杂志的风格。如《财经》原主编、《中国改革》现任主编胡舒立。如《锦绣》执行总编辑为原《中国新闻周刊》副主编陈海,执行出品人为原《经济观察报》执行总编仲伟志。主编作为团队的核心人物,必须不断修炼和提升领导者的特质,形成期刊的核心影响力。作为主编、社长,必须掌握编辑策划的技能,也要有经营管理的思维。

其次以制度为保障,完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期刊社内部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提升、岗位轮换、激励保障机制,为人才的引进、成长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积极引导,提升职业道德素养。财经期刊要讲究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与…般性企业相比,期刊社或是传媒集团除了盈利,还肩负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和意义,例如报道事实真相,恪守良知,维护公义,捍卫私权,监督公权、揭露腐败等。

二、财经期刊经营的第二层次一广告经营的改进

1.剥离广告经营权,进行整合营销

采编与经营分离,一方面有利于财经期刊尽量不依附于权力,不依附于资本,发出独立而自由的声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专业的经营公司对期刊的发行、广告等进行整合营销。目前,我国财经期刊的广告投放行业集中、城市集中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美容服饰、机械制造、医药等行业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如何在广告经营中分享更多的份额和收入,较为明智的做法是引进广告经营公司,由其负责广告资源的整合和发布。

作为广告的经营方,必须具备广告经营的新理念。首先,财经期刊的广告从内容制作到版面位置都必须考虑读者因素。在广告对象的选择上,财经期刊必须结合本身的定位,考虑广告品种、特性与其定位搭配,才能实现宣传效果的相得益彰。在广告数量上,通常来说,期刊广告数量和读者心理平衡的结果是广告的数量在期刊总页码中占有率为20%左右。其次,广告公司必须掌握主动权,熟悉市场构架,了解客户需求,增强为客户提供超值附加务的能力。每年召开广告招商推介会,主动走出去,面对面地向客户介绍自身媒介的理念、价值、和同类产品相比的优势以及其他增值配套服务,并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为客户量身定做各种广告方案。

2.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做好品牌拓展和延伸

品牌是能产生增值的无形资产,它的角色,是无形驾驳有形。财经期刊的品牌属于稀缺性资源,是维持财经期刊经营系统稳定运营的强有力保障,具有开发性和增值空间。我国目前的财经期刊中,只有《财经》、《中国改革》、《理财周刊》、《中国企业家》等少数的财经期刊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而在我国,目前不少期刊存在浮躁心理,急于求成。为了快速扩张自己的影响力,进而谋求多元发展,很多期刊社一哄而上选择了创办系列专刊、特刊,承办各类型的会议、论坛和评奖活动,推出各种名目的排行榜,但往往收效甚微,无法达到刊物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的实质性提高,只能说是赔本赚吆喝。而这种冒进的多线作战的方式,往往削弱了核心竞争力,让期刊的核心主业受到不良影响,而且也不会使效益有所增值,还会因为拖累主业致使期刊社发展后劲不足。

三、经营的第三层次——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改进

成功的营销,一定是建立在贏利的前提上,发现、创造需求并满足需求的过程。财经期刊经营的第三层次,财经期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完善,是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赢得交换价值的过程。对财经期刊来说,拓展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出版增刊、专刊、特别纪念刊、年度合订本、光盘版,开办网站,办论坛、年会、会展,建立读者和作者名录、数据库,进行市场调查、决策咨询、贴牌等服务,甚至向电视、视频网站、手机即时短信等出版业之外延伸,形成产业化链条都具备了可行性和操作性,极有可能打造成为新的赢利点。

1.畅通营销渠道,完善售后服务

发行、广告等营销渠道的淤积,已严重阻碍了财经期刊业的发展。期刊不同于报纸,也异于图书,在发行渠道上既没有自己的专门发行队伍,也受到时效的限制。当前,期刊的发行主要通过四种渠道:一是国家邮政系统,二是各地的图书批发市场,三是通过成立工作站、发行站、记者站的名义建立自己的配送队伍,四是联合其他报刊社与物流公司建立发行平台。

为畅通发行渠道,建议建立财经期刊行业组织,针对发行渠道的不合理地位,共同寻求解决之道;增设以北京、上海、广州、四川、西安等大城市为中心的期刊专业博览会,为财经期刊的推荐提供集中、专业的平台;开展网上订阅服务。发行订阅网络化的方向是发展趋向,既能满足读者们利用网络便捷订阅的需求,又能扩大期刊的发行量;以地区为单位,设立地区代理、地区经销。在上海、北京、广州等中心城市,铺开超市、地铁、机场、车站等节点的销售终端,以及高档商旅餐饮娱乐场所的赠阅;拓展除邮政报刊亭之外的终端销售网点,培育、扶持专业发行公司和机构,为财经期刊提供统一网络和服务,保证刊物快速、准确、较低成本地送达客户手中。

2.融合数字媒体时代需求,开发数字化、多媒体产品

进入世纪,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如火如荼。互动性、多平台的发展思路,是期刊等纸媒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考虑的。目前,国内主要的数字期刊出版商主要有清华同方、万方数据、重庆维普、龙源期刊等等。在与这些专业数字化出版商合作之余,财经期刊社也应立足自身平台,开发数字化、多媒体产品。根据数字化、信息化的特点和阅读者的需求,同时根据自己的内容特色,从内容结构、读者界面、编辑流程三个方面将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进行整合。如建设财经数据库。从财经期刊的内涵出发,通过对财经期刊的本质分析,将各种知识信息进行加工、提示、筛选、展示,完善信息资源,按照读者的各种需求,建立关键词,提供检索点,及时、准确、系统地提供数据信息、学术信息给读者。

同时,全媒体时代到来。全媒体包括了当下的所有媒体形式,报刊等纸质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及手机、手持阅读器,甚至户外广告视窗等各种阅读终端,经过各种媒体手段的扩张和融合,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带来更加便捷、更加有效的阅读服务。“一种内容、多种媒体、多种渠道、同步出版。”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如是概括全媒体出版。全媒体出版多落点、多形态、多平台的特征,带来信息发布密集化,营销渠道也得到有效的整合,财经期刊的经营也需充分顺应全媒体出版潮流,使财经信息传播更高效化、出版内容价值实现更大化。

四、总结

我国财经期刊应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转变经营思路和方式,即有效发挥期刊的市场号召力和品牌优势,通过经营的第一层次——刊物内容的改进,第二层次——广告经营的改进,继而在已巩固的第一、二次销售成功的基础上推进第三层次——相关产品和服务销售的成功实现。提出的建议主要有:一是在刊物内容的改进中,提出通过把准市场定位,培育职业采编队伍,培育行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在广告经营的改进中,建议一方面要剥离广告经营权进行整合营销,另一方面则是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做好品牌延伸和拓展;三是在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经营改进中,提出了畅通营销渠道,完善售后服务,此外,融合数字媒体时代需求,幵发数字化、多媒体产品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8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