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偷得浮生半日闲
近了,爷爷的家还是老样子,只是两间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远远地看见院子里那个麦秸垛还在:从我记事起,这个麦秸垛就有了,只不过每年秋天过后就慢慢变小,直到第二年麦收,它又融入很多新成分。
我径直走了过去,那个熟悉的身影果然在:斜靠在麦秸垛上,头上戴着的一顶破帽子滑下来,半遮住脸,阳光的丝线一道道洒下来,整个人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旁边一个破酒壶,肯定装着那喷香的自酿酒。
“回来了?”我刚一走近,老人就站了起来,依旧是爽朗的声音,熟悉的笑容。“爷爷,这几年身体怎么样?”“硬朗着呢,你看。”爷爷拍了拍结实的胸脯,仿佛自己不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而是一个十八岁的壮小伙。
“爷爷,这次我给你带了些人参……”“用不着,用不着,我最好的补品在这呢。”我还没说完,爷爷就打断了我的话。我知道他说的补品是天上的太阳。
爷爷最爱晒天阳,尤其是在冬天,几乎每次见到他,都在麦秸垛前,斜斜地倚在麦秸垛上,破帽子半遮着脸,时不时地哼两句豫剧,偶尔从旁边抓过那个老酒壶,喝上一小口,咂吧咂吧嘴,脸上弥漫着幸福的笑容,仿佛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在大家眼中,爷爷是个特别能沉得住气的人,很多年前,村里人山雀一样纷纷飞到城里筑巢,可爷爷还是守着他的那个麦秸垛。那乡下卫生条件不太好,人们身上爱生虱子,爷爷就在阳光下用尖利的指甲一个个按住虱子,随着“咔嚓咔嚓”的响声,虱子一个一个被消灭。爷爷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几年后,那些飞到城里的“鸟雀”在外面飞累后又回到村里,爷爷还在村里晒着他的太阳,爷爷说他就喜欢在家里做做农活,养养鸡鸭,晒晒太阳。只不过那些在外飞翔的“鸟儿”回来都衰老了很多,身体也时不时地亮起红灯,唯有爷爷,似乎越来越健壮了,我打趣他是个不老的仙翁。
这村里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村里人住上了楼房,麦秸垛没了,到处跑的鸡鸭牛羊也不见了,只有爷爷家里还是鸡犬之声相闻。爷爷捉了两只鸡给我,让我回城的时候带着,并让我把给他带的牛奶、人参之类的东西带回去,说他压根不需要,说他晒晒太阳就能补充我说的热量和营养了,他气血旺着呢。想起城里的很多人,整天大鱼大肉,几乎天天吃甲鱼喝鲍鱼汤,却常常感到手脚冰凉,身体虚弱。看着爷爷硬朗的身板,我放心地点了点头。拿起一个小凳子,坐在爷爷旁边,陪他晒起了太阳。
一年后,再回老家的时候,儿子问我去哪儿,我骄傲地回答:“晒太阳去!”
不论是在城里还是乡下,阳光都是那么多,对谁都没有偏心,需要的就是,把身体和心打开,放平,躺下,深呼吸……
一道考题
他事业有成,年纪轻轻就成了一个公司的部门经理。他有自己的一套人生理论:人生就像上台阶,每上一个台阶就会有很多不同的收获。当然,他的收获主要指的是金钱方面的。所以他整个心思、时间、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面。妻子在担心他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不免有一丝怨言:这种功利性的生活方式让他忽略了生活中的一切,包括妻子的感受。
于是,妻子想方设法想把他从那种“追求”中脱离出来。有一天,她看了一篇文章,于是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她要考一下丈夫,通过考试,让丈夫醒悟。
吃过晚饭,妻子把他从电脑前拉过来,说要考一下他。他有点不耐烦:“没看我正忙着吗?别孩子气了,快去看电视,我忙着挣钱,咱们好买大房子啊!”可妻子丝毫不为所动,他实在拗不过她,勉强同意了。
“在山底有个人和你一起出发往上爬台阶。”妻子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一听是爬台阶,来了精神,催促妻子快说。
“有28个人没爬上去,同时,上一拨爬台阶的人有36个落下了。跟你们一起往上爬。”
他来了兴致,聚精会神地听着。
“到了下一个台阶,有39个人没上去,同时,上一拨爬台阶的人有52个落下了。跟你们一起往上爬。”
“再下一个台阶有54个人没上去,上一拨落下32个。”
妻子嘴角带着一抹得意的微笑,加快了语速。“再下一个台阶有69个人没上去,上一拨落下83个。再下一个台阶有28个人没上去,上一拨落下41个。再下一个台阶有69个人没上去,上一拨落下42个。”妻子说得飞快并努力使每个发音都清晰。
看着妻子嘴唇都有点干了,呼吸也有点不均匀了,仿佛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他问:“完了吗?”
“还没呢,你好好听着。”妻子拢了拢头发,接着说:“你们继续往上爬。到了下一个台阶,有23人没上去,上一拨落下32;下一个台阶,有个人没上去,上一拨落下人,再下一个台阶是顶点……”
还没等妻子说完,他就站起来:“你是想问我有多少人爬上了顶点吗?”口气中透出一股得意。“不!”妻子微笑着,“我要问你们一共爬了多少级台阶?”他一下子蒙了。
妻子拥住了他:“人的一生不要只计算能积攒多少钱,人生路上有很多的风景,边走边看风景,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望着妻子期待的眼神,他陷入了沉思之中。
人生是一列没有返程的列车,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到达某一个地方,而是通过行走,体验沿途的风景,丰富人生。这才是生活,也是我们来世上走一遭的目的。千万不要光顾着往前走,而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如果这样,即便到了终点,你又得到了什么?比起那些没有走多远,却走得有滋有味的人,你有权利说自己比他们成功吗?
卸下心灵的枷锁
朋友弄了两张滑雪票,热情地邀请我去滑雪,正好最近工作比较累,就欣然同意了。
车行很顺利,很快就到了。下了公交车,还有一段路要走。我们说说笑笑地往前走,不远处,围着一群人,走过去,才发现是一个小贩在兜售黄花鱼,很多人都在挑选。“十块钱一袋,挑一袋吧,实惠。”虽然是冻的,但也挺新鲜的。或许就是因为这里没有城中心高昂的房租,所以便宜了吧。于是大家一哄而上,每人都挑选了几袋。提着这些鱼兴高采烈地往滑雪场走,但一到门口,大家就后悔了,拿着这些鱼,怎么滑雪啊?同行的朋友提着几个袋子,苦笑着对我说:“嗨,你还要不要?你要是要,我这几袋也给你。”
进门不久,我看到一个和我们一样提着鱼的中年妇人正东张西望,或许她和我们一样为那压手的“宝贝”所累吧。不过,她很快就像发现了新大陆,门口的角落里,有一片雪地,似乎从来没有人光顾,她欣喜地走过去,蹲在地上,双手在雪地上挖了个坑,然后就将那几袋鱼放进了坑里。我和朋友会意地笑起来。朋友忍不住逗她:“大姐,这么多人,你就不怕被别人挖走啊!”大姐一边往坑里填雪一边快活地说:“待会儿我走了你就来偷吧!”
看着大姐自信的笑容,朋友对我说:“要不,咱们也把这东西放在这里吧。”我有点心动,但又犹豫不决,万一被人挖走了,岂不是可惜?咱们都提这么远了,提着吧。
接下来,我们玩高山雪圈、雪上冰壶、冰上滑车,但无论玩什么,我们都得提着那沉甸甸的宝贝,走到哪儿带到哪儿。有一次,我从雪丘上往下滑,把那几袋宝贝的鱼放在雪丘下的平地上。本来是往另一个方向滑的,但没想到,滑到中间,方向变了,怎么调整也调整不过来,我奔着那几袋鱼径直而去。结果可想而知,我的雪圈翻了,我摔倒在地上,倒是没伤着,但可惜了那几袋鱼,都被压碎了。
太阳偏西的时候,我们往回走,走到门口,又碰到那位大姐,她刚从雪中挖出了她的几袋鱼。看见我们,她得意地一笑。突然间,我的心一阵惆怅,如果像那位大姐一样,我们岂不是玩得更尽兴。况且,我的鱼也不会被压碎,我还差点因此受了伤。
其实,人生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累,不是因为生活的沉重,而是因为我们身上负担的东西太多,我们的心灵承受的东西过重。
人生其实是一个很轻松的旅程,只要我们放下身上重重的壳,轻装上阵,卸下心灵的枷锁,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很美好!
听听妈妈的唠叨
大学毕业以后,我留在北京工作,后来成家、结婚,一直都很少回家。后来有了孩子,便把母亲接来看孩子。
几年不见,母亲明显衰老了,人也变得爱絮叨。每天我回到家,母亲总是唠唠叨叨地说着一天发生的事,有时还引申联想到老家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而我,则没有时间听她说这些。回到家,我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喂孩子吃饭,陪孩子玩耍,给孩子洗漱,哄孩子睡觉。而当孩子睡着,我和老婆又想共度一会儿二人世界,哪有时间听母亲的唠叨呢?母亲来了很久了,也没有陪母亲聊过天。总觉得每天都是那么忙碌。
昨天,父亲从老家打来电话,说明天是你母亲的生日,别亏待了她,给她做些好吃的吧。我说那是肯定的。但话虽这么说,我内心还是犹豫了许久,总觉得工作离不开,但想起父亲的“命令”,才请了半天假。第二天一大早,母亲还是像往常一样早起,趁孩子还没醒之前就去买菜。我拉住她说:“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请了半天假,给你做顿大餐,陪您过生日。”母亲高高兴兴地同意了:“好!好!你也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母亲年纪大了,腿脚已经没有以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务事。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到了路边,本来是绿灯,但母亲却突然停下来。就在我想催促她快走的时候,却见母亲把菜篮挎在臂弯里,腾出右手,向我伸来……一刹那间,我的心震颤起来。这是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从小到大,过了多少路口,每次都是母亲伸出右手,牵着我走过。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年轻母亲的细嫩软手,已成为一双枯干僵硬的粗手,但她牵手的动作没变,依然如此娴熟。
母亲为了把我们兄弟几个抚养成人,吃了不知多少苦。而我们呢?长大后,翅膀硬了,就飞出了母亲的怀抱。现在,有了孩子,又把母亲接来,不是为了尽孝,只是为了继续压榨她那仅有的一点岁月和精力。而且,跟母亲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平时说的话很少,有时甚至讨厌她的唠叨。
想到这,我觉得愧疚极了。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母亲臂弯里取下篮子,提在右手上,伸出左手,轻轻地拉住了她那粗糙的老手。母亲的眼里闪过一丝泪花。
过了马路,母亲没有说话,我突然觉得很不习惯。“妈,您给我讲讲小时候我们一起买菜的事吧。”我一边挑选青菜,一边说。母亲则笑着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能够爱幼,但我们却时常忘了像爱幼一样尊老。为人儿女者,当你听着孩子呜啦呜啦说着他生活中发生的琐琐屑屑的时候,当你把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工作的时候,千万别忘了给老人一点时间,也听听他们的唠叨。千万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上演。
久违了的笑
在他不算漫长的45年的人生历程中,有几个里程碑。第一个是他18岁那年鱼跃龙门,离开了那个贫瘠荒凉的小山村,到大都市读书,认识到了世界的精彩与无奈。第二个是他30岁那年,有了自己的公司,还娶了一个漂亮的老婆,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第三个就是他43岁那年,他的公司破产了,老婆也跟别人跑了,他又重新回归当初的一无所有。
今天,算是他人生路上的第四个里程碑:他找回了不知被他遗失了多少年的微笑。
若问他是什么时候把笑容遗失的,他也说不上来。只知道,他来到大学的那年,大都市的繁华让他这个黄土地上的放牛娃彻底开了眼界,一切的一切,都让他羡慕不已。他暗下决心,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拥有城市的一切,改变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却仍旧吃不饱穿不暖的命运。于是,大学校园的路上,有他匆匆的背影;学校的图书馆里,有他埋头苦读的身影;自习室内,有他勤奋攻读的身影。当别人流连忘返于美景中,他在学习;当别人沉迷在电脑游戏中,他在学习;当别人陶醉在香甜的梦乡中时,他还在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之后,他拿到了金融学、法学的双学位,以全院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顺利毕业。这时,他才真正开始了为梦想奋斗的旅程。他先是进了一所高校,拿到了当地的户口,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都市人。而后,为了高薪,他离开学校进了一家国企。但国企的稳定和按部就班似乎不是他所期望的,于是不久他就离开待遇优厚的国企,成为一家私企的一员。这个时候,他才毕业两年,由于专业基础扎实,能力强,他的工资已比刚毕业时翻了一番,比他既定的计划提前了一年。在私企工作一年,他凭借自己的能力迅速得到领导的赏识,经常接触公司上层,同时也了解了更多公司运转的规则。一年后,他觉得他已经学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于是就果断地跳槽到一家外企,工资随之又翻了一番。
几年的拼搏和忙碌,他越来越成熟,在商场上也越来越有经验。同时,他还有了不少的积蓄。30岁那年,他果断地辞去高薪的工作,开始创业。公司运行初期,并不是那么顺利,他常常废寝忘食,全身心扑在工作上,那时,公司就是他的家。他的辛苦并没有白费,暗无天日的一年结束了,他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公司步入正轨,而他在升级做了老板的同时,也升级做了丈夫,做了爸爸。
但他依旧还是很忙,而且是变本加厉地忙。家中很少见到他的影子。也不知何时,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忙碌的生活已经把他脸上的笑容扫荡干净。在公司,他是老板,对员工当然要有一副威严;在家里,他是一家之主,当然要保持家长的威严;在外面,他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当然要深沉;恐怕只有在客户那里,他脸上才有一点笑模样,可那笑,又有谁能记住?
40岁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每年的收入高达几个亿,但就是在一夜之间,他的富裕生活一下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涉嫌违法经营,他的公司顷刻之间化为乌有。当他回到那个很少回的家的时候,才发现似乎早已被他遗忘的妻子在他的大房子里跟别的男人过着优哉游哉的小日子。儿子也因缺少管教,在学校经常惹是生非,只因学校是由他赞助而建的,学校才勉为其难收留他的儿子。
失去希望和信心的他开始像狗一样苟活在世上,他所有的财产都被充公,只是由于他并不是直接违法人,所以才免于刑罚。他整日流浪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靠乞讨度日。他就这样不人不鬼地过了一年多。
直到今天,他在一个天桥下乞讨,一个小女孩走过来,给了他十块钱,并朝他笑了一笑。这一笑,触动了他心底的那根神经:他忽然想起自己已经不知多久没有笑了,现在想笑一下,却发现似乎已经失去了这种能力。多少年没有笑了?大学的几年,他为了学习,没有任何兴趣和爱好,没有任何娱乐,也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好像在那时他已经把笑容丢了。毕业后颠沛流离的几年,他奋斗挣扎,从社会底层的蚁族变成一个老到的职场白领。他品尝了生活的无奈,也领略了人们的白眼,心也越来越坚韧。创业后,那段暗无天日的拼搏日子,让他饱尝了创业的艰辛和人情的冷暖。事业成功后,他为了保住既得的一切,同时满足那日益饱胀的欲望,整日战战兢兢,板着一副面孔。难道在那时,他就不会笑了?还是破产后,天大的反差夺走了他的笑容?
但无论是何时丢的,他开始感到深深的后悔和遗憾,自己这么多年来屏息奋斗到底为了什么?什么都有了,又能怎么样?与曾经的他比起来,小女孩也许一无所有,可她的笑容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快乐。
第二天,人们发现,天桥底下,少了一个半死不活的乞丐;大街小巷里,却多了一个快乐的拾荒人:他面带微笑,唱着歌,捡拾起一个个废弃的饮料瓶、纸箱子……
人活着不能没有物质,但人不能为物质活着。如果单纯地为追求物质而活,就容易丢失活着的目的和意义。放松追逐的脚步吧,周围有更多值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