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从来都不简单,不仅备考不容易,择校选目标也非常有讲究。一个合理的、适合自己的目标,会让考研变得事半功倍,相反,目标要是不合理,会让你的考研之旅艰难异常。
这一点其实和高考一样,考生不仅要在复习上下功夫,在择校选目标上一样也要花心思,综合多个角度选出来的目标,才是最合适的。
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选择最好的院校
首先,选择目标的第一个决定性因素,一定要卡在自己的能力上限,尽量不要浪费自己一丝一毫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择最好的院校。
这里的最好,有两层意思,对于文科专业来说,最好看重学校的名气,在能力范围之内选择名气最大的高校。
而对于理科专业来讲,最好看一下目标专业的专业排名。这个价值比学校的名气还大。
理工科未来毕业求职,招聘单位更容易看中专业实力,行内人都懂专业排名比学校名气更有价值。但文科生正相反,学校的名气大小作用比专业排名更有意义。
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因为理科专业大都存在一定的专业壁垒,不同排名代表含义真的不一样,但文科专业就不同了,基本上不存在专业壁垒,成绩好坏主要在于学生自己。
所以,在做目标选择时,尽量遵循这个原则。别浪费自己的一丝一毫的能力。
如果能力一般,就尽可能选择经济发展好的地区
如果你的能力一般,自己使最大的劲儿也就能上个双非,或者根本考不上,那这时候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各种目标院校其实“半斤八两”,没有明确的优劣。
或者你本身考研的目的就在于拿一个研究生学历,对于学校的好坏不在意,那你就可以参考第二个关键因素,地理环境。
如果不看重学校的好坏,就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量选择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如北上广深的双非院校,可能就是不错的选择。
在这些地方,你读研未必能有多大的收货,但只要你能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之后经过两三年的熟悉,你很可能在当地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毕竟,经济发达的地区,机会也会更多,即便你的学历只是普通的研究生毕业。另外,选择地区这方面,也可以遵循沿海地区首选的方式,基本上多数沿海城市都要比内陆发展的更好。
很多科研院所也是不错的选择,值得考生注意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考研时还有个方向值得引起注意。科研院所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首先,跟普通高校相比,科研院所的录取还是比较高的,加上科研院所只收研究生,没有本科生,因此录取的流程也更透明公正。
而且多数科研院所的知名度并不高,每年报考的考生也不多,所以录取率相对来说就比较高了。但是调剂的时候门槛都不低,这一点值得注意,想要稳妥最好一志愿就报。
其次,相比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学培养更侧重实践,而且实验的条件丝毫不比高校差,可能没有大型的图书馆,可各种电子文献的丰富程度丝毫不逊于任何一所高校。
学生在读期间,能参与的实验和项目基本都要比普通高校更多,实际动手能力也能得到非常大的锻炼。
最后,科研院所的整体待遇要比大多数高校更好。很多科研园都会承接不少项目,能拿到很多经费,因此对于科研院所的学生来说,更多的时候相当于“半工半读”,收益非常可观。
除了项目的补贴,大多数导师也会给予学生不少补贴,很多学生在读期间的收入都要比普通高校的研究生高出一大截。所以,科研院所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
考研择校选目标,下面几个误区尽量避开
除了上面这些选择高校的参考因素外,确定目标时有些误区一定要避开。一个是不要盲目的选择名校。
前面虽然建议大家尽量挑选好学校,但有一个大前提,“力所能及”。符合自己的能力范围,这一点非常重要。
平时分左右的水准,就把目标定的稍高,左右就差不多了,你要非得追求+倒也不是不可能,但二战三战甚至四战才将将上岸,那意义就不大了。
毕业好几年再考全日制的研究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不太合适。倒不如把目标定的合理些,一战成硕,节省下来的时间干啥不好。
另外一点是不要盲目的对某个地区心神往之,如果你把地区定为自己选择目标的主要因素,那最好对当地有个简单的了解,比如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等,能亲自去一趟最好。
理想和现实从来都是两回事,上面说的这些报考内容也只是提供一种参考,只有一点是最需要注意的,择校千万不要盲目,参考越多的信息越好,怎样谨慎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