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统筹推进、创新丰富创建活动,持续夯实文明创建基础,让法治成为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最亮底色、最强名片,我市成功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争创“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典范城市贡献司法行政力量。截至目前,局直系统有文明单位24个,其中全国文明单位2个;年新申报市级文明单位4个。
一、提高站位,强化创建工作政治保障
一是强化思想保障。局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纳入学习计划,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不断深化认识,全面理解把握。弘扬“严真细实快”作风,激发创建热情,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检验队伍作风能力的“试金石”。二是强化组织保障。建立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各单位各部门联动协作、齐创共建的司法行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局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和监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局直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系统工作推进会,着力打造制度、政策、执法、服务、社会“五大环境”,护航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三是强化制度保障。以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进创建工作,制定印发《青岛市司法行政系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年)》,按年度制定市司法局精神文明创建方案,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对标《青岛市文明单位考核细则》《青岛市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责任分解方案》等,将创建工作任务细分为10个方面、18项具体内容,并分解落实到人,确保守土有责。
二、创新载体,丰富文明创建形式内容
一是推进政治机关建设。建立健全“党建+文明创建”机制,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统筹实施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工程、监所党支部党建工作品牌创优建设工程和法律服务行业党建文化创建工程,26个支部被评为五星级支部,2个基层党组织荣获-年度青岛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树牢政治工作生命线理念,制定《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23项措施》,筑牢文明创建工作思想根基。二是践行法治为民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系统职能和文明单位示范带动作用,聚焦城市更新建设领域,推动停车场管理、历史建筑与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违法建设治理、老旧街区改造等方面立法。用好法律服务资源优势,积极助力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四进”攻坚、服务企业工作队等工作,在年选派33名法律专业技术人才赴甘肃定西、陇南帮扶基础上,年继续选派10名法律专业技术人才赴甘肃陇南开展帮扶工作。开展重点时段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行动,办理法律事务2.1万件次,调处纠纷3.5万件,其中疑难案件件,为市民挽回损失1.12亿元。服务企业合规发展,设立全国首个企业合规指导工作机构,律师进驻2万家企业担任法律顾问提供精准服务。三是落实暖警惠警措施。利用春节、中秋节以及“七一”等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为值班执勤干警提供家政服务,为困难干警子女提供助学金,协调因公牺牲干警购置公墓优惠政策,落实优秀公务员健康休养计划,开展监狱戒毒警察与律师队伍心理服务建设体验训练活动。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建立健全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建成离退休干部党员活动中心,创建“法苑桑榆”老干部工作品牌,入选市直机关首批优质工作品牌并被集中展示。局机关“法助人和”服务品牌连续9年保持“青岛市机关名牌”。四是深化典型模范选树。围绕“系统有模范、行业有标杆、单位有典型”的目标,建立健全先进典型储备库,挖掘推荐个典型入库,实施动态管理。积极参与“感动青岛”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推荐和学习宣传活动,孙明、李秋航2位同志荣获年度“感动青岛”道德模范称号,推荐青岛监狱因公牺牲干警冯磊为“青岛楷模”、年度“感动青岛”道德模范候选人。回馈监狱戒毒警察家庭对长期封闭执勤警察工作的支持,通报表扬司法行政系统“最美人民警察”“好警嫂”“警察家庭优秀青年”“警察家庭好少年”“最美退役军人”共计名、“爱警父母”89户。年,全系统获表彰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1个、先进工作者1人,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劳动奖状和工人先锋号各1个;10个集体、21名个人获评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和“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我局连续四年被司法部表彰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组织工作表现突出单位;3个家庭分别获评青岛市“最美家庭”“抗疫最美家庭”“绿色家庭”;1名干警获评“青岛市最美退役军人”。五是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系统注册志愿服务组织24支、注册志愿者余人。依托“青岛市司法局法律志愿服务团”,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疫情防控、妇女维权、无偿献血、扶贫济困、消费者权益保护、老年人权益保护以及社区法律服务等活动。组织机关党员志愿者积极开展文明城市联创共建活动,局机关与结对共建社区开展联创共建活动14次,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3次,参与党员志愿者20余人次。律师行业共成立抗疫突击队25个,余人直接投身一线工作,捐款捐物57余万元。积极申报“助力农民工?法援维权在行动”“五为”志愿服务项目。青岛监狱“‘蓝盾聚力,爱心永恒’法制服务系列活动”项目荣获首届青岛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创益大赛二等奖。
三、打造平台,展现良好精神时代风貌
一是提升窗口文明水平。公共服务窗口突出“人民满意”,积极开展争创“诚信窗口单位”、“诚信行业”等活动。公证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服务窗口设置文明服务引导牌、电子屏、“一米线”隔离提示,动态播放宣传文明典型、文明事迹、文明用语等。落实公证“最多跑一次”,推动法律援助“减证便民”,推进法律援助申请“全城通办”,实现“”专线全业务、全时空服务,畅通农民工讨薪、工伤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加大现役军人、退役军人、老年人、残疾人法律援助力度,面向现役军人公布法律咨询热线。组织开展“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和司法行政机关开放日活动,自觉接受相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舆论、社会公众监督。二是加强网络文明传播。培养网络文明传播骨干队伍,积极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和网络公益活动。在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