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们圆满完成高考,即将开启人生的新征程,前路浩荡,万事可期!
中国人民大学愿与你携手共进、并肩前行,倾厚重历史底蕴,许未来无限可能!
学科领先实力一流
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14个一级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全国领先。
在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人民大学以“9个A+学科,14个A类学科”的成绩,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年,中国人民大学(校本部)除绘画、设计学类、美术学(艺术管理与策划方向)、音乐表演等艺术类专业外,将按理科试验班、理科试验班(基础学科类)、外国语言文学类、人文科学试验班、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学科类)、经济学类、新闻传播学类、工商管理类、金融学类、财政学类、法学、社会学类、国际政治、人力资源管理15个专业(类)进行招生;
中法学院(苏州校区)将按照法语、国民经济管理、金融学、数学与应用数学4个专业招生。
中国人民大学形成了A类学科在本科招生专业基本全覆盖的格局,为“准RUCers”献上了一份硬核大礼包。
拔尖创新跨界融合
年,中国人民大学开设21个实验班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增加拔尖、特色专业方向。其中,新增国学-古典学实验班、应用经济与区域发展管理双学位实验班、应用经济-数据科学双学位实验班,新设经济学(中国特色经济学方向)、会计学(智能会计方向)和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计算及应用方向)。
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吹响了学霸集结号,跨专业、跨学院、跨文理、跨学科,真正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个性化教学引导、精英化能力塑造,打破学科边界,展现多领域视角!期盼在大学时光,迎接一场面向高精尖人才、交叉复合培养的挑战吗?中国人民大学是你的理想选择!
大类招生创新培养
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遵从兴趣、自主发展”的培养理念,我校在以学院为单位实施大类招生和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扎实推进宽口径人才培养改革,培养具有宽厚基础、扎实能力、国际视野、创新精神、鲜明个性的创新型多样化人才。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含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两个本科培养专业,年首次在提前批次投放招生计划。中国人民大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高地”、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端人才培养的“工作母机”,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重点学科,并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
经济学类、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学科类),大类专业内部制定统一的培养方案,强调大类基础和核心能力培养,夯实核心通识和宽厚学科基础。充分赋予学生选择学习、选择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学生根据自身对大类所含专业的兴趣和意愿,自主选择到相应学院学习并接受学习指导和管理。
信息学院、环境学院、新闻学院、商学院实行“四年一贯制无时点分流”,引领国内高水平大学之先。“四年一贯制无时点分流”培养模式,学院内部本科阶段不分专业,在学习共同基础课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规划,在学院内自主选择课程,最终根据学生完成培养方案的实际情况认定本科专业。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同时完成两个专业的学习,其中一个专业以辅修专业或辅修学位毕业。此项改革人大已积累了十余年的实践经验,在培养学生宽厚基础、扎实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最大限度赋予学生学习自主权,有效实现复合型、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
书院培养强基固本
年,学校新设明德书院、明理书院,统筹强基计划和拔尖计划建设,实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社区“三位一体”。
明德书院,统筹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院、国学院各专业大一学年的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按人文科学试验班录取的新生,将在此度过本科第一年的大学时光。这里更是哲学、历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强基计划学子们大学四年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家园。
明理书院,统筹统计学院、数学学院、信息学院、环境学院、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理学院等理工院系各专业的大类培养体系建设和培养方案制定,统筹全校理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项目的建设。按理科试验班大类录取的新生第一学年将在此接受培养和管理。
双选认证自由搭配
从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实施双选认证制度,鼓励学生自主跨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可自主选择辅修专业,毕业时按所修学分情况,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或辅修学士学位。也就是说,不设门槛,只要你足够勤奋,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领域学习。据统计,每年有接近20%的本科生通过双选认证制度获得辅修第二专业证明或辅修第二学士学位。
除了自主选修,学校更设置了17个荣誉辅修学位,开设“私人订制金课”。不同于普通的辅修制度,“荣誉辅修”是人民大学深化“通识+专业+发展”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新举措。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技能,编成一个课程云梯,让学生们攀梯而上,为莘莘学子进一步开启了迈入学科殿堂的开挂通关模式。
学校还将给予参与荣誉辅修学位项目的学生政策支持,包括预留专门名额用于荣誉辅修学位项目优秀学生推免资格,颁发荣誉辅修学位专门证书,优先支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等。
文理兼收全面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计划文理比例约为1:1,所有招生专业均招收理科生。在理工类学科建设方面,我校目前有统计学院、信息学院、数学学院、环境学院、理学院、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等理工科学院,是学校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建设学科。
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经过长期的积淀,早已跻身国内一流行列。统计学在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并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物理学、化学、心理学本着“小、精、尖”和“高起点、入主流”的原则,加大资金和师资投入,无论实验室设备还是师资力量都属国内一流,多项科研成果也都跻身国际一流行列。今年更有新设专业人工智能,邀你共享一流的国际性培养平台和一流的国内企业实训基地,共同创造“智能而有温度”的未来。
学校理工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相互交融、比翼齐飞,在校的理工科学生不仅能接受一流的专业教育,更可以接受人文社科素养的熏陶,使自身的知识体系文理均衡、完整广博,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深邃。
国际交流全球视野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所高校签署了校级学生交换、学生派出等项目协议。学校每年有13个国家公派项目、85个校际交换项目、60个院际学生交换项目、40个寒暑期项目,每年选派多名本科学生参加海外大学长短期学习交流项目,部分院系海外交流交换比例高达%。
学校每年暑期开设国际小学期项目,由全球名校名师全英文授课,招收国内外其他高校优秀学子与我校学生同堂上课。小学期课程面向全部本科生免费开放,深受学生欢迎。跨学科、跨文化、跨国界的国际化教学环境,让你不出国门,就能沐浴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校园氛围里。
升学就业offer多多
中国人民大学年总体就业率达到98.18%,其中13个学院就业率达到%。
届本科毕业生升学比例高达64.53%,其中,国内升学占比34.16%,出国留学占比30.37%。国内升学主要高校有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留学主要高校有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康奈尔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国KEDGE商学院、墨尔本大学、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多伦多大学、海德堡大学等。
届毕业生中,获得6家及以上单位笔试面试机会的占77.31%,手持6家及以上offer的占75.09%。ATA测评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通用就业能力排行榜中,人民大学在高校中排名第一。
中法学院复合培养
中法学院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中国人民大学与法国索邦大学、蒙彼利埃保罗-瓦莱里大学、KEDGE商学院合作创办,位于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学院从全国统一高考中选拔优秀学生,在本科一批次投放招生计划,所录取学生均为中国人民大学统招生,与校本部其他学院学生性质完全一样。
年,中法学院在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法语三个本科专业外,新增招生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该专业为中国人民大学与数学学科排名世界第二的法国索邦大学联合培养,旨在培养能应对时代挑战,熟练掌握数学、计算机、经济金融等理论知识,具备解决自然或社会大科学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复合交叉型国际领军人才。
隔着一屏的距离,我们广开求才的大门,国民表率,社会栋梁,还差朝气蓬勃的你,中国人民大学期待与你金秋相聚!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摄影:袁源网络新闻社刘立楠宋欣然设计:欣欣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