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应届生的同学想考研却不知道考什么的?或者觉得学硕竞争压力太大了想找个相对好考的专业的?那你一定要看看管理类专硕。
管理类专硕属于专业型硕士中的一类,有七个专业学位,其中有4个专业,接受应届生报考。
MPAcc会计硕士
MEM物流工程管理硕士
MAud审计硕士
MLIS图书情报硕士
首先,我们来看下学硕和专硕的区别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简称“学硕”,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以培养从事教学和科研的高层次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学习方式一般为全日制,少量学校有非全日制。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简称“专硕”,以职业培养为导向,实践与学术并重,以培养工程师、医师、设计师等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与非全日制。
考试难度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英语:多考英语一
数学:考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农)或招生单位自命题理学数学,难度较大。
专业课:考1-2门专业课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英语:多考英语二
数学:多数不考公共课数学科目或考数学三、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难度相对较小
专业课:不考专业课
导师制度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实行单导师制。在基本职能方面,研究生导师对学生进行研究生课程教学、课题研究指导与学位论文指导。在导学内容方面,研究生导师对其研究生在读研期间的全过程进行指导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实行双导师制。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应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学制及学费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一般学制为3年,学费为0.8万元/生/学年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一般学制为2—3年,学费为0.8万元及以上/生/学年。(具体参照报考院校招生简章)
学位论文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强调科学理论研究与原创学术创新,形式相对传统,一般为学术性论文。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必须强化应用导向,形式可多种多样。鼓励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
招生人数
整体上专硕的招生人数普遍比学硕招的多,并且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多和国家政策的倾斜,专硕人数招生增长速度高于学硕。具体参考报考院校历年招生人数变化趋势。
我们来介绍下具体专业吧
工程管理硕士MEM
(1)报考条件
应届生和往届生均可报考。
(2)就业前景
①工业工程与管理方向的就业前景
工业工程与管理方向的毕业生可在各类机械、电子、汽车等制造型企业从事工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设备管理、制造业信息化等工作,也可在各级政府、服务部门从事组织、协调等以技术为基础的系统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机构从事相应的研究工作。
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毕业后就业岗位主要为销售工程师、电气工程师、IE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机械工程师、销售经理、软件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土建工程师、工业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支持工程师等。
②物流工程与管理方向的就业前景
物流工程与管理方向的毕业生可在各类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各级物流行政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部门、流通业管理部门、物流设备研发行业、新能源行业、互联网行业、电子商务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物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
物流工程与管理毕业后从事的岗位主要是IE工程师、采购工程师、销售工程师、物流工程师、JAVA开发工程师等。
英国华威大学中外合办项目管理专业硕士,应届生亦可申请。
会计硕士MPAcc
(1)报考条件
应届生和往届生均可报考。
(2)就业前景
作为会计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同学,大多数人理想的职业规划是最终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安永、普华永道、毕马威)或者内资八大事务所(瑞华、立信、天健、信永中和、大华、大信、致同、天职国际)。
那么想往事务所方向发展,审计助理→审计→高级审计→审计经理→高级审计经理→合伙人是普遍的发展路线;有同学选择进入企业,走出纳→会计→财务主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CFO的发展路线;也有选择同学进入银行、券商、投行等金融细分领域,特别是券商、投行,学历门槛较高,硕士是普遍要求,起薪能达到20万/年,也成为了会计专硕毕业生的理想之选。
审计硕士MAud
(1)报考条件
应届生和往届生均可报考。
(2)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以到各级审计机关、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企事业单位、非盈利组织内部审计机构从事与审计相关的工作,也可考公务员到海关、国税、地税、银保监、审计署等单位工作。
图书情报硕士MLIS
(1)报考条件
应届生和往届生均可报考。
(2)就业前景
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图书情报硕士MLIS大多数人比较陌生,报考也比较小众。
图书情报硕士毕业后,一是可以选择进入各级各类图书馆,还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图书资料部门、信息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部门工作;
二是可以选择进入网络系统管理机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以及计算机软件企业研发或服务部门工作,向信息主管(CIO)发展,成为公司企业中信息资源主管,向总经理提供各种管理信息、辅助决策;
三是可以选择进入国家各级信息化与信息产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