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藏湘知文化记忆馆为城市打造心灵空间
办一家跟书有关的博物馆
彭军、莫群芳夫妇
藏湘知文化记忆馆收藏了不少珍贵书籍。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胡兆红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胡兆红
世上爱书人多,舍得花钱买书的人也多,但不惜抵押房子来买书,又不惜投入千万元建馆请人来看书,恐怕不多。藏湘知文化记忆馆创办人彭军,就是这样一个为书“疯狂”的人。
藏湘知文化记忆馆位于银盆岭大桥西长沙尼尔森酒店20楼,面积近千平方米,既是图书馆又是博物馆,还是展览馆。自从年1月1日试营业以来,该馆通过打造艺术家会客厅,开辟市民文化讲堂,推出各类展览,迅速成为河西网红打卡地。
为书沉醉为书痴,曾20天花光45万元买书
藏湘知文化记忆馆作为以纸质类文化载体为主要收藏、展示对象并兼具保护、研究、教育、服务等功能的文化机构,馆藏善本古籍册、新文学与新学术书籍3万册、教科书5万册、连环画5万册、艺术画册6万册、海报及名人字画4万件、红色革命文献资料7万余份。
这些藏品都是彭军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陆续收藏的。为了买书,彭军走遍了全国各地,或者说,只要去外地,彭军总能带回一捆捆的书,最“疯狂”的时候,彭军20天内便花光了45万元现金。彭军买书,有自己的定位,主要是买稀见的书,买年代早的书,买有文献价值的纸质资料。为了买到一本心仪的书,彭军会软磨硬泡、不惜代价。
对于花巨资买书,妻子莫群芳一开始也是有意见的,尤其是把大量的钱都投放在书里,这让家庭的紧张关系一度达到了极点。莫群芳坦言,这么多年来两夫妻把经营企业挣来的钱,不买别墅,不买豪车,几乎都花在了书上。
随着书收藏得越来越多,彭军梦想能办一家跟书籍有关的博物馆。在彭军看来,单纯的收集物品不能体现收藏的价值,只有了解藏品背后所包含的内在价值和科学、文化、历史意义,并且让收集行为变成文化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完整的收藏。
当夫妻俩决定在长沙尼尔森酒店20楼买下近千平方米的空间做展馆时,就已经把它当成人生下半场最重要的事业。藏湘知文化记忆馆的布置和展陈很有匠心,凝聚着夫妻两人的办馆理念,“之所以取名记忆馆,是希望这里能唤起人们美好的文化记忆,一如‘藏湘知’可以解读为‘常相知’”。记忆馆在馆藏的系统分类、分装保存和展示展览方面体现出专业化水平,还自主开发了阅读系统,把馆藏的相关收藏文献电子化,可实现检索和在线阅读。
“我想把自己最大的热情用来打造藏湘知文化记忆馆,投入巨大,但是又不以营利为目的,就像养育一个孩子。”彭军说。
珍贵文献公开展出,打造城市心灵空间
藏湘知文化记忆馆的吸引力是多方面的,对于爱书的人,馆中的收藏堪称富矿。以收藏的教科书为例,这里有从清末民国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中国教科书,包括自编与官编教科书、边区教科书和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编写的教科书,旧时的教科书涉及的版本有木刻本、铅印本、石印本等,凭这些收藏,似乎就可以写出一部近现代的教科书史。
除了可看书,这里的“艺术家会客厅”不定期举办高品质艺术展览、开展主题文艺沙龙等系列活动,今年已举办了新春山水画作品展、戈霞山林写生小品画、惊蛰雅集——春来庭前琴书润、“清明茶香思悠悠”茶会等活动。这里还可以是休闲场所,饮一杯咖啡,坐看窗外一江两岸的繁华,看湘江静水深流,看城市流光溢彩,可抵半日尘梦。
最引人瞩目的,是由藏湘知文化记忆馆承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文献展在长沙图书馆展出,由藏湘知文化记忆馆参与主办的红心向党——红色文化珍藏展在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开展,这两大展览,展出了彭军收藏的不少珍贵初版、绝版书籍,红色画作和老物件等,包括《暴风骤雨》的初版,年3月版的《朱德与红军》等。“一批珍贵文献能面向大众,通过重要的场合进行展出,这是我们最为欣慰的事情。”彭军说。
作为一座公益性质的文化场馆,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价值?这是彭军和莫群芳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目前藏湘知文化记忆馆每天的营业时间很长,有时可到晚10时,每天开放,几乎没有休息日。“我想做的是,尽最大限度敞开大门,迎接每一位对文化感兴趣的朋友。”莫群芳表示。
彭军和莫群芳有个设想,打造一个共享式的文化场馆,这个共享,不仅是文化权益的共享,还有经营权限的共享。即只要是你对文化热爱,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有更好的运营理念,可以充分参与藏湘知文化记忆馆的经营。“这个场馆虽然是我们创办,但其真正的主人应该是这座城市,如何把这里打造成为一个城市的心灵空间,需要集众智、合众力。”莫群芳说。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