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图书质量标准细化助推出版业发展

哪里白癜风能治好 http://www.xftobacco.com/m/
    

细化出版物质量标准,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加快推进出版深度融合过程中,编辑要面对更复杂的网络环境,图书质量上的一点瑕疵都会被网络放大,从而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图书质量问题一直是出版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虽然经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连续11年的编校问题综合治理,但是图书质量问题特别是编校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从主管部门在每年“3·15”前后发布的不合格出版物的通报就可以看出。

图书质量管理,一方面靠严格的法规和行业监管,另一方面还得靠行之有效的办法。近日,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出版物(图书)编校质量差错判定细则和计算方法》(以下简称《方法》)研制工作在京启动。该标准由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研制,起草组由21家中央和地方出版单位、出版科研机构和出版物质量检验机构组成,并计划于年年底完成标准研制工作。(6月4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这对于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众所周知,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的标准以《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之附件《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和原中国版协校对研究委员会修订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为指导。这两个规定虽然比较细化,但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出版形势,很多规定还是失之于粗放,或者有所遗漏,亟须升级。因此,在图书编校细节上做足文章,把这些年出版业编校质量面临的问题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是当务之急。尤其是随着现代汉语的发展变化,新词汇的大量出现,新的用法也在颠覆着从业人员的认知。把这些编校人员经常面对的普遍问题加以细致、科学的规范,应当是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多年来,无论是《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还是年中宣部出台的《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以及《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中文出版物夹用英文的编辑规范》等40多种常见编辑规范,都从各个角度对编校工作标准进行了完善补充。然而,即使有再多的规范,如果相关出版机构不从制度上加以落实,不从编辑日常工作准则中加以督促,特别是没有强有力的、权威的全国编校质量标准来做支撑,无疑对编辑工作的考核、出版物的质量认证、评比等会带来一些操作性窘境。

事实上,很多出版机构在年底的不同层级的出版物抽检和日常发稿中,经常为审读人员给出的一纸编校质量质疑表中的错讹字用法、语法不规范、政治宗教等问题进行辩解或不屑一顾。有的反馈有一定道理,有的则是需要审读、编校双方进行反复沟通、讨论才能达成共识。不管怎样,“不合格出版物”的结论会让编辑人员心有余悸。因为即使再好的内容,如果文字质量存在疑问,也会与畅销书和优质出版物失之交臂。这样的例子很多。

可见,细化出版物质量标准,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加快推进出版深度融合过程中,编辑要面对更复杂的网络环境,图书质量上的一点瑕疵都会被网络放大,从而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应当指出的是,多年来,由于出版业编校质量的规范过于分散、零散,很多出版机构各有各的规范和标准。如今,即将研制的《方法》集合了全国出版业的编校专家的群体智慧,让编校人员有一个强有力的标准工作的细则,从而解决编校工作中的犹豫不定、把关模糊、判定困难等问题,有利于编校人员以此为参照物,快速提升编校工作的执行力、编辑力,从而为优质出版物保驾护航。

笔者以为,告别曾经的“无错不成书”的出版质量窘境,除了需要《方法》来甄别出版物质量的优劣外,相关出版机构还得在打造专业化的编辑团队、校对团队、设计团队、营销团队等方面做足文章,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来打造精品出版物,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添砖加瓦、增柴加油!

资料: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赵强

编辑:徐诺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0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