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30分到689分,15位2019届高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一次 http://m.39.net/pf/a_4784103.html

年浙江高考分数线昨晚公布,普通类一段分,二段分,三段分。艺术类、体育类以及单独考试招生分数线也同步公布。

摄影首席记者陈中秋

高考分数揭晓后,浙江30余万考生将在7月29日开始志愿填报。这两天,快报记者追踪了近20位届的浙江省内高中毕业生。他们对填报志愿的经历有着清晰的感悟,对高校生活也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每一个选择,将给今年的高考考生最新鲜的参考。

我是如何选上自己更喜欢的工程力学专业的

届毕业生赖志鸿

毕业高中:杭十四中

就读高校:武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去年高考查分那一晚,爸爸妈妈外公外婆一家人守候在我身边,成绩出来的一刻,场面可以用欢呼雀跃来形容——我考到了历史最高分分。按照我过往的成绩以及我的估分,在分左右,实际分数超出了20分,全省排名多位。

当天晚上,我就找出志愿填报参考书,在录取位次号名——名的专业中打钩,结合选考物化生科目,再选出合适的专业。院校的选择上,当时也是凭印象进行第一轮的筛选,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都是我心仪的学校。

在喜欢的大学中,我再挑专业,选出了66个,根据去年的录取分数线进行排名。

当时个人对留在江浙沪有一定的倾向性,优先考虑这一带的大学。没想到的是,我原本雀跃的高分,在填报志愿时,与喜欢的化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仍有一定的差距。我喜欢化学,单科成绩靠前,在学校拿过年级第一,竞赛也获过奖,但填报志愿时,发现这个分数不一定能如愿。

正在纠结的时候,我的舅舅给了我一个建议,放弃江浙沪,把录取分数线与我的分数最接近的武汉大学土木工程放到前面。当时天津大学化工专业也在我考虑范围,但因考虑到就业环境等综合因素,还是放弃了。

前面20个志愿,选择冲一冲,北大清华我都填上了,中间20-40个专业差不多是排名-的,相对是稳妥的。接下去十个是一些一流大学的分校,最后十个是省内院校,用于保底。

说实话,我当时选土木工程时抱着进入大学后转专业的想法,现在大一结束后,到了大二再分专业,我选上了自己更喜欢的工程力学专业,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

唯一遗憾的是,离家远,每次父母过来看我要坐五个小时的动车,真的挺累。还有武汉比较热,吃得也辣,这些对我来说,不是很适应。

去年高考,我的数学发挥失常

大学第一年我铆足了劲拼搏,成功转入数学专业

届毕业生许辰霆

毕业高中:杭十四中

就读高校:华东理工大学经济学类

这两天,我在杭州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当助教,上个月期末考结束,我凭借年级前十,成功转入了数学专业。去年高考成绩出来时,我最想选的就是数学专业。

数学一直是我的骄傲,高三一模考拿了满分,可我没想到真正的转折会出现在高考这一天。总分分,比预想的低了10分,其中数学才分。可以说,这成了我高中三年来最大的遗憾。复旦的三位一体全部落空,要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也不太可能。

查分当晚,我马上调出志愿参考书,发现数学专业、计算机专业在江浙沪范围内能与我这个分数匹配的专业院校的选择比较多。我把自己可以报的大学专业分成三档,按照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列出来。可惜最后我还是与热爱的专业擦肩而过,进了华东理工大学的经济学专业。

接下去,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入学一个月后,我发现自己不适应商科类的课程,与我喜欢的数学、计算机不是一个门类。有的课即使成绩还可以,我却觉得总也使不上劲。“转专业吧!”当时,这个想法充斥了我的脑海,咨询了几个学长后,发现转专业在华东理工大学是允许的,而且如果成绩优秀,通过测试,我可以转到自己喜欢的数学专业。华东理工大学数学专业录取分数线是分左右,以我的高考分数不可能被录取。但这一次,我铆足了劲,想要抓住这个机会。

有了目标,想要达成并非一朝一夕。大一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的学习可以用找不着北来形容,没有了高中的学习氛围,只能靠自己自觉。一个人在教室自习,一个人去图书馆,很多问题只能自己解决。一年下来,我的数学考了99分,专业总分也排在年级前十。

今年碰上疫情,转专业笔试取消,在面试中我成功晋级。

我还报名参加了一项插班生考试。在上海,大一学生可以享受一个插班生政策,就是可以报考复旦、交大等13所大学的插班生考试,通过测试的可以转入这个学校。专业虽然相对冷门,但是报考的人,据我观察还是很多的。对于一些在高考中大学没有选好的学生来说,是一项福利。

想到下个学期,我将进入新的轨道,内心充满希望,也有几分忐忑。今后如果要保研,或者有一份更好的就业机会,我仍需要不断努力。

填志愿时,我毫不犹豫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

现在一个学期起码要背一本四五百页的专业书

届毕业生王雨桐

毕业高中:浙大附中

就读高校: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

我是过敏体质,从小身体比较弱,经常感冒发烧。妈妈身边也有医生朋友,我从小对他们的工作内容、节奏也了解一些。我知道当医生很辛苦,但我觉得这个职业很有成就感,立志自己也能成为其中一员。

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高考分,外地大学不想去,浙江大学医学院分数线够不着,能选择的是杭州师范大学、温州医科大学。过程中,没有太多的纠结,填报了三十个志愿,将杭州师范大学放在了浙江大学之后,所以被顺利录取了。

大一入读后,临床医学专业涉及不少化学课程,一周两次,一次三节,有时候整个下午都是化学。这令我非常头疼,高中时化学成绩一般,选考我也没有选择化学,没想到到了大学,却要跟化学杠上了。

全班没几个没有选考化学的,我就是其中一个。这次期末考,化学几门课的成绩勉强还能过关,作为一门基础课,今后难免还要再学,这是我担忧的。

还有一点,之前听说学医很苦,但没想到一个学期起码要背一本书,一背就是四五百页的一本书。对于男生来说,太痛苦了。这一年,我很吃力地背下了一本《系统解剖学》,不知道接下去等着我的是哪本书。

都说大学轻松,我想说,如果你要混日子,那轻轻松松就可以,但我要保研可就不是一般的累了。

总结我自己和身边同学的经历,我个人建议,能就近报考就就近,因为身边确实有一些同学北方过来的,每个学期一到杭州最开始几天人就不舒服,要花点时间去适应。

还有关于转专业,这学期有不少同学想转到热门的临床医学专业,但名额毕竟有限,竞争很激烈,这学期也就只有10个名额。所以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如果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有更好的专业可以选,一步到位是最好了。

我是美术生,去年我考进中国美院

填报志愿的每一步都非常关键

届毕业生王壹壹

毕业高中:杭七中

就读高校:中国美院插画与漫画专业

小班开始,我爸妈就带我上美术班,三四年级开始学素描,一直到初二,我发现自己的成绩进不了前八所,但凭借我的美术特长,我如愿考进了杭七中。

文化课成绩有竞争力,美术专业又有底子,在学校老师的规划下,我如鱼得水。人家学得很累,我却反而多了几分轻松。上午上文化课,下午就上美术专业课,有时一天上文化课,到了晚上就画画。我非常喜欢画画,作为兴趣来学,比较放松。

学校老师有经验,会有规划地带你冲击目标学院,到了高三,凭当时的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我专攻美院。那段时间,早上8点到晚上11点甚至12点,我都醉心于画室,不断地练习,提高专业技能。毕竟专业课提高一分对应的省联考综合分能提高7.5分,所以提高专业分对于文化课不擅长的同学有很大的帮助。

我的高考文化分分左右,浙江省联考94分28名。中国美术学院“小圈证”(类似于校考合格证),还有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南美术学院等美院的合格证,在填报志愿时,对我来说有了非常多的选择。

参加了这么多学院的校考,我发现每个学校的风格迥异。对于美术生来说,最好能在高中就仔细思考和研究,北方院校与南方院校的画风的学习,设计学类与造型类考试等都各不相同,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判断,帮助填报志愿,避免纠结。

特别是同时拿到各大美院合格证的同学,可以比较各学院的差异。去年我加入了不少同样拿到合格证的学生一起建的小群,一起分析各校的风格,预判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这点对填报志愿有实际帮助。

但对于美术生来说,在填报志愿时,往往选择越多越纠结。因为我到最后才发现,美术生只能填一个志愿。我身边有个朋友,去年高考,因为盲目乐观,参考了前年的专业录取分数线,前一年68分的综合分,当年提高到了71分,因而落选,不得不进入第二批志愿填报。所以,今年的考生一定要尽可能地想办法了解当年的专业热门程度,报考录取情况,避免盲目。结合自己的校考成绩,寻找跟自己的分数最匹配的专业,尽可能地控制滑档的风险。

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国美院,第一年的学习状态可以用两个字形容——“高四”。因为第一年延续了高三的苦和累,不断地在升级打怪兽,完成各种课题。最大的挑战是,大学的课题完成程度完全看能力,能力强的可能是普通人的三倍之多。

经过考试,接下去,我将从基础部分流到小专业去学习,每个专业20人。我报考的插画与漫画专业,很热门,只招20人,我险中取胜,现在正在准备新一轮的学习。

一心想报汉语言文学

到了大学我才发现这个专业与想象不一样

届毕业生戴博佳

毕业高中:浙大附中

就读高校: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基地班

我是典型的偏文生,选考政史地,去年高考分,填报志愿时一心想报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所以填报了30个志愿,前面20多个全是这个专业。

当时以为自己分数不错,但选大学时才发现,心仪的大学够不上。

第一志愿填了南京大学,第二志愿填了华东师范大学,这两所大学能上是最满意的,可惜自己也有凑数之嫌。之所以选这两所,是因为比较恋家,不想离父母太远。但分数还差一些,爸妈建议我考虑别的专业,可以留在省内。

当时还考虑过上海,但以我这个分数能读的学校,看起来并不太划算,这些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评级还不如四川大学。为了这点,我说服父母,同意我报考四川大学。来这边一年后发现,成都的气候、饮食,我都能适应,这个城市也比想象的要开放包容,一开始出现的问题是很想家,现在基本还会每天给父母打个电话。

截至目前,令我始料未及的居然是我曾经钟爱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学了一年后发现并非是我想象的样子。我酷爱文学,喜欢偏文艺的内容,现在却发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偏向研究,偏重学术,甚至有些枯燥无味。还有一点未想到,这个专业还要学美学、心理学,学的内容更难更复杂。

此前,我还想过当老师,现在发现我再学下去,基本跟老师无缘,作为一个非师范专业,涉及到教师专业范畴的太少。这与我未来的设想并不是很接轨。

当然,这个专业我还会继续学,至于未来的打算却有了一些变化。例如,喜欢的老师职业不会放在第一位了。我觉得这也不是坏事,因为人对于未来的设想总是随着经历的丰富而改变,总体来说,我还是挺满意现在的状态,继续踏踏实实摸索未来的方向。

姑姑和舅舅都是大学老师

他们建议我这样在一段分数线徘徊的考生报省内学校

届毕业生钟健丽

毕业高中:杭州第十一中学

就读高校:中国计量大学质量管理工程专业

去年,我是通过三位一体进入了中国计量大学,高考分数是分,属于正常发挥。去年浙江省内的三位一体志愿填报和第一批的80个志愿是同时进行的。所以我同步也要研究后面80个志愿的填报。

我的舅舅和姑姑都是大学老师,分别来自金融专业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他们给了我很多意见。

先说三位一体的志愿填报,我选择的是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根据我前期的了解,中国计量大学是全国最早设置这个专业的高校,专业排名在全国十几所开设这个专业高校中列第一,所以专业实力很强。

后面的80个志愿,我也很认真地考察了学校,根据我的分数线去筛选出一些合适的学校,再根据知乎、百度和一些网站的专业排名,去进一步了解专业。

当时我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满80个志愿后,又根据家人的意见,筛选到了20个左右。我的姑姑和舅舅都不太建议我出省,尤其是我这种分数在一段分数线附近徘徊的考生,能报的外省学校资源也不多,所以他们更推荐我去报省内的学校。如果要去省外,也优先考虑像江浙沪这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专业方面,我原本也填报了小语种、医学、自动化、测控等专业,但是舅舅建议,现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小语种专业可能不好就业。还有自动化和测控虽然比较好就业,但是我个人的性格不是很合适。学医对于女孩子来说又比较苦,所以这些专业也被一个个排除。

最后,我被中国计量大学的三位一体提前批录取,专业是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对于这个结果,一家人都比较满意,毕竟中国计量大学是“国字号”,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也不错。

去年我入学后,我们学校成为省重点建设高校,我就读的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也成为国家双一流专业,这样一来,专业的办学实力越来越强,对于我们的学习也更有保障。

我就读的是本专业的卓越班,学校对卓越班有专门的培养计划,要在三年时间里学完四年的课程。班里的学习氛围很不错,身边的同学都是全国各地超一本线30分左右的同学。

这个专业属于工科专业,专业学习主要是围绕机电工程,做产品的质量检测、质量分析,还有前期的质量设计。但就现在的学习来说,我本身不是特别喜欢,也考虑过换专业,但是在本校来说,我就读的已经是校内师资和资源相对较好的专业,而且大学本科学的课区分度也没有特别高,所以我考虑会在研究生阶段跨专业,目标是双一流高校,专业还没有想好,可能会结合社会的趋势,选择比较新兴的专业。

志愿填报自己一定要上心

我曾经连续好几天翻看资料到凌晨

届毕业生蔡家政

毕业高中:源清中学

就读高校:宁波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今年的高考生马上就要进行志愿填报了,记得在我填报志愿的阶段,爸妈陪我去听了2个填报志愿的讲座,我也有两三个晚上不停翻看各种志愿填报的资料直到凌晨。

高考志愿填报这件事,自己一定要上心。学校、专业介绍,这些信息都要去仔仔细细地看,这个选择对未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大程度会决定你今后在哪个城市生活,从事什么职业。我知道有很多同学高考之后就放飞自我了,但我们连最难的高考都挺过去了,就不要差最后这一步啦。

说说我自己志愿填报的过程吧。

高考成绩公布后,三四天的时间,就要选出80个志愿,难度还是挺大的。那段时间,朋友圈的同学、家长也会转发各种关于志愿填报、招生的信息。

我了解和筛选学校的途径主要有3个,分别是学校发的志愿填报指南、模拟填报志愿的App,还有网络上学校的公开信息。

志愿填报指南上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学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参考意义很大。

我还自己花块钱买了一个志愿填报的模拟软件,可以在上面填自己的分数,然后根据自己的条件筛选学校和专业。

前面两个信息结合起来,我基本可以筛选出十几个适合我的学校,然后就可以去每个学校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