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图书馆发展模式共享均等普惠服务

白癜风用什么药物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zg/150403/4603017.html

原标题:创新图书馆发展模式共享均等普惠服务——广东中山纪念图书馆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最是书香能致远,全民阅读正当时。年7月,广东省中山市正式启动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力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此后,中山市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成果。年11月12日,具有“中国气派、岭南特色、中山元素”的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中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开馆后,来自全市的读者不约而同来图书馆“打卡”——借书、阅读、参加活动。这已成为中山人的新生活常态。为给读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阅读环境,满足大家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中山纪念图书馆充分利用场地和设备资源优势,紧跟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强化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促使图书馆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成为中山市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一座公园里的“市民大书房”

年11月12日,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运行。该馆建筑面积平方米,在全国地级市综合性公共图书馆中建设规模名列前茅。作为中山市文化地标,该馆注重外部空间和内部环境的和谐,在建筑、家具等的设计中大量融入人文历史和艺术元素,将环境与人、人与书、人与人在公共文化空间中完美融合。

建筑美:公园图书馆开创城市空间新模式

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坐落于中山市政治文化中心——东区,是近年来中山市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该馆地上7层、地下2层,馆藏容量万册(件),阅览座位个,日均最高接待读者人次,是一座集公共阅读、信息咨询、教育培训、学术交流、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展览展示、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图书馆。

中山纪念图书馆的定位是城市会客厅、市民大书房、文化休闲驿站,兼具中山市文献资源中心、知识媒体中心、信息资源交互平台、青少年阅读体验基地等功能,可提供“藏、借、阅、查、咨、育”一体化服务。

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由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设计。设计遵循“人文、科技、绿色、便民”的理念,合理规划阅读空间、艺术空间、人文空间。该馆的整体造型设计为翻开的书页,既能体现现代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又彰显中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内涵。

该馆以“公园中的图书馆”作为核心设计理念,融入柱廊、骑楼、艺术墙等元素,充分体现岭南文化特色。由于采用挑空中庭和多立柱设计,从远处眺望,仿佛一个置身绿地中的大骑楼,轻盈空灵。大楼与周边的兴中园、新增绿地和居民区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相映成趣。

走进馆内,满眼的绿色,在青砖白墙的映衬下显得生机勃勃。从负一层到地上七层,从地上公园到空中公园,从侧中庭到阅览区,从馆内到馆外,绿植相连,错落有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立体的公园之中。

环境美:艺术装饰开创国内图书馆先河

图书馆不仅是阅读的场所,更是启迪心智的地方。中山纪念图书馆注重美育环境营造,规划设计中大量融入纪念孙中山和中山市开放创新的元素。馆内艺术装饰项目由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教授唐晖带领的设计团队历时3年完成,仅壁画类艺术作品就有三大类、15幅,美轮美奂,各具特色。

在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北侧外立面有一幅铝板镂空壁画,造型为开卷书页,按时空顺序展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人生足迹。壁画长81.74米、宽7.7米,三面环绕在自助图书馆“中山书房”上方,似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在白天自然光下和夜晚灯光的穿透下呈现出不同的韵味。

从正门进入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香山星座》中庭大型马赛克壁画和孙中山先生读书像。其中,贯穿图书馆负一层至地上七层的中庭壁画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室内马赛克壁画之一,总长42.6米、宽4.4米,共使用约万块马赛克。雕塑和壁画组合将孙中山先生引领下的香山先贤“博爱包容、敢为天下先”的事迹娓娓道来,让读者一进馆就能接受艺术熏陶,追忆先贤,学习他们的事迹与精神。馆内四楼还有一尊出自法国著名雕塑大师保罗·朗多夫斯基之手的孙中山铜像,它的造型及细节与南京中山陵孙中山大理石坐像完全一致,是目前全球唯一的朗多夫斯基所作的小尺寸完整版孙中山铜像。从中庭进馆,一层至六层服务台后均有一幅马赛克壁画,从不同历史维度和角度反映了中山市的社会变迁和文化特色。读者足不出馆就能感受时代的发展变化,借古开今,与古为新。

此外,彩色玻璃画也是该馆侧中庭的特色。画作延续了图书馆自然采光的环保设计理念,以柔和清透的色调和岭南动植物为主的自然风光构造清新画面,为侧中庭的阅读区域酝酿轻松、安逸的氛围。每幅画作均与该楼层主题、文献分类互为呼应。在阳光、灯光的映照下,玻璃画玲珑剔透、流光溢彩。

空间美:多种阅读功能最大程度方便读者

依据特色和功能,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的空间布局划分为“两平台”(信息资源交互平台、阅读空间共享平台)、“三中心”(文献资源中心、知识媒体中心、全民阅读推广中心)、“四书房”(市民大书房、中山书房—自助图书馆、孙中山书房、经典书房)、“五大厅”(城市会客厅、综艺厅、报告厅、方成厅、休闲交流厅)、“六大区”(自助服务区、报刊阅览区、文献借阅区、阅读体验区、后勤设备区、户外休闲阅读区)、“七大室”(数字阅读体验室、多媒体阅览室、视障阅览室、创意室、HIFI室、培训室、录音室)、“八主题馆”(政协文史资料馆、音乐图书馆、原典馆、翰墨馆、童书馆、童趣馆、生活专题文献馆、古籍馆)。

作为中山市的文化地标,中山纪念图书馆独具匠心地规划设计专题图书馆,每一楼层都是一个多种功能结合的多元体验空间,市民既可以阅览纸质图书,又能使用数字资源、听书机等现代化设施。在着眼大空间布局之余,该馆注重从细微处着手,优化阅读环境,提升读者舒适感。室内文献借阅区空间大,馆内家具、台灯均采用个性化设计,融入大量人文历史和艺术元素。以台灯为例,在照明的同时,还能区分空间,为“黑白灰”大空间增添一抹温馨和艺术色彩。儿童馆按照年龄段分为低龄绘本馆、青少年阅读空间,并特别设置了小型独立阅读空间。为了满足儿童的审美和阅读需求,儿童馆内家具、沙发均按照儿童尺寸设计,色彩鲜艳活泼,富有童趣。

中山纪念图书馆馆长吕梅:

■高标准建设中山人的精神家园

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的落成是中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一大成果。作为中山市新的城市地标,该馆不仅具备“市民大书房”这一传统图书馆的功能,还承担着城市会客厅、市民休闲文化驿站等职能。除此之外,它还有哪些特别之处?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将发挥哪些重要功能?对此,中山纪念图书馆馆长吕梅做了阐释。

共建共享“市民大书房”

问:作为中山纪念图书馆的馆长,您如何看待中山纪念图书馆建设和落成的作用和意义?

吕梅: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是中山市近年来建设的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它是中山市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要成果,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推进文化惠民的一个部署,更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宜居高品位的文化引领型城市、建设“人文湾区”和“孙中山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的一大抓手。

社会各界和中山市民以实际行动支持和推动中山纪念图书馆的发展,践行着“博爱、包容、创新、和谐”的城市精神。年开馆前26天里,全市80多支志愿者队伍、多人次参与筹备开馆工作,他们搬运图书、粘贴标签、录入数据、分类上架,累计服务逾小时。开馆至今,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热心读者仍在积极参与我们的志愿服务。这些志愿者和读者一同成为图书馆最美的风景。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中山纪念图书馆,有了这个“市民大书房”。

打造岭南特色“城市会客厅”

问:您刚才提到中山纪念图书馆是“市民大书房”,如何在建设和管理中凸显这一定位?

吕梅: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的功能和定位也逐渐发生变化。在建设之初,我们对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就有了明确的定位:城市会客厅、市民大书房、文化休闲驿站。我们希望将它打造成中山市文献资源中心、知识媒体中心、信息资源交互平台、青少年阅读体验基地,为大家提供“藏、借、阅、查、咨、育”一体化服务的同时,让大家在图书馆能找到归属感,能将这里当成自家书房一样爱护和使用。

我们合理规划阅读空间、艺术空间、人文空间,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布局场室,比如将少儿阅读区和成人阅读区分开,将低幼阅读区和老年阅报区设在一楼,通过桌椅和书架的颜色、摆放等将儿童阅览区的环境布置得充满童趣。我们注重环境对人阅读行为的影响,着力打造具有优雅气质的书香阅读环境。一方面强调具有中国气派、岭南特色的美育环境营造,从中庭壁画到各个楼层都有高规格的美术作品,让读者在借阅之余接受艺术熏陶,提升审美情趣;另一方面注重“中山元素”的融入,从娃娃抓起培养家国意识。未来还将继续增加本土和民族元素,打造符合中山市民需求、具有中山乃至岭南特色的“市民大书房”,使其成为中山人的精神家园。

智能化助推服务效能提升

问:中山纪念图书馆的规划和定位非常明确,开馆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未来我们有何发展规划?

吕梅: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是一个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场馆,为我们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中山打造成“书香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将充分利用新场馆、新空间、新技术,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深度挖掘、分析读者需求,提供高质量、精准化的阅读服务,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一方面,推动阅读活动立体化、全覆盖、系统化发展,精准化、精细化地为读者服务。如针对儿童开展“爱阅童行”活动,培养“四懂家长”(懂图书、懂阅读、懂孩子、懂教育)和“三阅(悦)儿童”(阅读自己、阅读他人、阅读世界);针对特殊群体开展“送智到家听遍天下”活动,让馆员走出去,将读者请进来。另一方面,将围绕图书馆社会教育、阅读推广的使命,加大线上资源服务和阅读推广活动开展,让读者体验丰富的电子资源。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引导社会从“读书好”“好读书”向“读好书”“书好读”方面转变,努力将中山纪念图书馆打造成为粤港澳地区一流的图书馆,为提升中山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湾区和孙中山文化国际交流中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做贡献。

公共图书馆市、镇、村“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建立

■“线上+线下”开启“悦读”新模式

中山纪念图书馆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目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着力推进中山市图书馆资源整合。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图书馆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中山纪念图书馆各项服务效能大幅提升。目前,图书馆已成为中山市“全民阅读”的主要场所。年11月12日至年1月24日,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共接待读者约46.74万人次,日最高接待读者约2万人次。

强化阵地建设,完善阅读设施网络

作为中山市公共图书馆的领头羊,中山纪念图书馆一直注重引领市、镇、村图书馆“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在新馆建设过程中,借助中山市全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契机,大力推动中山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目前,中山市已形成以中山纪念图书馆为总馆,24个镇区省特级文化站的图书馆为分馆,个行政村(社区)、农家书屋为基层服务点,29家街区自助图书馆、50个馆外服务点为补充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市、镇、村三级公共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一卡通”服务。

为了降低全民阅读门槛,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快乐阅读,中山纪念图书馆大力推动街区自助图书馆建设。年至今建成了29家街区自助图书馆,形成覆盖镇区、惠民便捷的公共阅读空间项目品牌——“中山书房”。为提升“书香中山”建设水平,在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牵头下,该馆积极推动“中山书房”共享阅读空间试点建设,在符合条件的学校、旅游景区、酒店、电影院、候机楼、餐饮服务场所、大型商业体等场所,设立文旅融合特色鲜明的共享阅读空间,有效提升公共阅读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加强资源建设,拓展线上阅读服务

中山纪念图书馆紧跟时代潮流,坚持以读者为本,想方设法为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专业化、信息化服务,年开发了“中山市e启阅数字阅读平台”,并将数字资源集成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