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去一线211,也别去十八线985富兰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 http://nb.ifeng.com/a/20180426/6532940_0.shtml

对于高考生而言,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和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读书,就是命运埋下的伏笔,影响了往后许多的人生际遇和生命轨迹。

作者:宛清(富书签约作者)

01

去年和朋友去旅游,在西部某城市转机,顺道逛了逛。

下了飞机,机场大巴就一路在戈壁中行走。

除了丛丛簇簇的骆驼刺,地上几乎没有高大的植被,七月的阳光曝晒着一览无余的城市,路旁偶有现代化的小区,却一个人影也见不到。

骆驼刺

对于南方长大的我们,若非亲见,真的不能想象自然环境的恶劣与艰辛。

朋友感慨地说:

高中班上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考了这所城市的一所名校,不到一个月就退学了。因为他适应不了这边的环境:干旱少雨,风沙大,饮食也与南方截然不同。

我读书的时候,也有一个男生懵懵懂懂选了一所偏远的高校。

毕业的时候因为离家乡太远,找工作诸多不便,加上谈了个当地的女朋友,就在当地结婚生子了。

这些年,自己发展一般,还连带着父母也得千里奔波给他带孩子,偶尔联系,言语间似乎有些后悔。

我们当然不能把个人的发展不顺怪罪到母校头上,不过回头看来,当时的我们,对城市的认知只停留在地球仪上,对高校的认知也仅局限于、的名号。

哪里知道,同样的和,在不同的城市却有着天差地别。

直到今天,曾经在填志愿的时候抓破脑袋的我,也成为了一名高校老师,再遇到“同样的分数下,到底要选个好城市,还是选个好学校?”这样的问题时,我会说:

学校名号当然是响亮,也是你高中三年努力奋斗的光鲜成果。但是,还是选个好城市吧。

02

对于家庭来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是钱。

对于高校来说,改善教学条件、增添图书器材、招兵买马、补贴学生,样样投入不菲。可以说,财政投入是高校发展的命脉。

高校投入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地方财政投入。

一线城市经济发达,教育投入自然多;十八线城市本身就已经精打细算了,哪里有那么多钱来发展教育。

从上表中可看到,不管是国家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还是地方财政预算中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从,都大体呈现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投入多,西部欠发达地区投入少的趋势。

有钱好办事,也只有有钱,才能让学校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财政投入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生活场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条件。

清华大学优秀青年教授颜宁有一次谈到自己的实验室时说:

和国外也没什么区别。这个没什么区别背后,却正是源于国家财力的巨大投入。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清华大学年的预算是亿,平均一天的预算就是7千多万。

而青海省公布的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年财政预算草案中,年全部教育支出.1亿元,年教育经费预算亿元,只有清华大学投入的三分之二左右。

更为可怕的是,高校投入还适应于马太效应。

一线城市的高校有更多钱,更好的地域和办学条件,能够吸引更优秀的人才,便能够申请更多专项项目、获得更多的专项拨款,又有了更多的钱搞建设,反之亦然。

也正因为如此,在98年提出高校、年提出高校之后的这些年,高校的真正办学实力其实早已不完全囿于这一评价体系了。

新的“双一流”大学评选,又开始了高校的新一轮洗牌。

城市经济实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拨款多少,从而决定学校的硬件条件。

03

朋友浩子早两年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博士考试迟迟没有结果,又错过了校招的高峰,很是着急。

在网上看到一所偏远二本院校的招聘公告,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了,没想到不怎么费力就通过了。

大家都为他高兴,毕竟硕士的含金量早就不如以前了。

在一线城市,谋个中小学教职都得过五关扎六将,别说高校了。

即使二三线城市的本科高校,招聘也要求是博士了。

可浩子最终还是没去那所学校上班。

他说:“我去学校看了看,几乎没几个年轻人,活力明显不足;城市那么偏远,最前沿的学术思想很难接触到,实验条件也不好;而且听说,待遇也不怎么样。与其在一团死气沉沉里耗着,不如放手一搏,假如博士没考上,我就再考一年。”

去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一则招聘启事火遍全网,大家都说这学校的招聘启事实诚。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招聘启事

可对于学校的人事部门,如果学校优点很多,又何必藏着掖着。

可平台摆在那、实力摆在那、地域也摆在那,实在是撒不了谎。

只好摆出评职称容易、自由度大、物价房价低、学风淳朴的优点,说是实诚,也不过是十八线高校人才引进的无奈之举。

上文提到的办学资源和条件影响了高校的师资流入,而一线城市快捷的讯息、便利的生活、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又再次影响着高校的人才引进。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曾对高校人才向东南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孔雀东南飞”现象表示过深重的忧虑。

不说一线,就是一线的二本院校,也有数不清的优秀人才可以挑选;而十八线城市即使是高校,学历高、创造力旺盛、视野开阔的专家学者即使是去了,也很少人愿意一辈子扎根。

一线城市的高校,毋容置疑的拥有更优秀的师资。

人民网报道,7月8日上午,北大哲学系届毕业典礼在人文学苑1号楼报告厅举行,在场全体师生首先观看了由届毕业生制作的《哲学有点甜》纪念MV,以动听的歌声回忆了从入学到离校的点点滴滴,再现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04

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体验,知识储备与学养风度。

而我们朝夕生活四年的这座城市,却影响着我们的见识、格局,也给我们带来机会和挑战。

一线城市人才汇聚,无论你的兴趣点是什么,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圈子共同精进,遇到本领域优秀的人,参加相关的讲座、分享会、展示,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一个朋友本科在上海上学,专业学的是英语,但业余喜欢服装设计。

她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跑遍了很多的时装秀场,又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与行业内的大咖们建立了联系,最后在服装设计的领域发展得越来越好。

毕业之后,她也一直呆在上海,她说:“上海真是我的福地。”

一个能给她资源,又能给她机会的城市,当然称得上是福地。

一线城市大平台、大公司密集,工作机会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也多,因此更容易得到大平台、大公司的实习、工作机会,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前途。

26岁就成为春晚节目主持人的李思思,是吉林长春人,后考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习。

大一就以学生身份参加央视三套《挑战主持人》节目,并成为该节目史上第一位八期女擂主;大二再次参加《挑战主持人》全国选拔赛,并荣获季军。

李思思参加《挑战主持人》画面

大三就开始在央视主持节目。地利之便,让她顺利得到了央视的工作机会。

在十八线城市读书的人如果要去一线城市工作,相当于要重新开始、重新融入。

没毕业的时候,哪怕只是去一线城市参加一次面试都有诸多不便;

而对于一个本来就在一线城市读书的人来说,就好像本来就生在罗马,少了很多的适应、融入,多了更多的历练与机会。

另外,一个城市的气质,它是大气、开放、包容,还是斤斤计较、故步自封,则在日复一日的浸润里影响着我们的行事风格和精神气质。

而大体上说,一线城市更包容、更开放。

在深圳读了四年书的好朋友,当年去的时候家境贫寒,几乎想要放弃学业。

但在深圳的四年,她自己供自己读完了书,还攒了些钱。

她说,是深圳教会了我,不断努力就会有机会。

这样的信念也一直贯穿在她的工作中,让她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杀鹌鹑的少女》有段话: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对于高考生而言,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和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读书,就是命运埋下的伏笔,影响了往后许多的人生际遇和生命轨迹。

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2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