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悦读##每天一本书##奇特的一生#
本文字数,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奇特的一生》。
这是一本俄国人所写的关于苏联的生物学家柳比歇夫的传记。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传记,采用散文的形式写就,形式活泼,形散而神不散。它不是描写柳比歇夫在生物学上获得了多么伟大的成就,而是写他在人生的漫长过程中,是如何幸福地度过了一生,切入点就是他的时间统计法。
01、认识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
想必大家知道苏联的生物学家柳比歇夫,他被世人所知不是因为他自己的专业领域的高超造诣,而是因为他56年如一日的时间统计法。
我们平时的时间统计可能做到每天详细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的最大特点不仅仅是每天写自己的时间清单,而是把自己的时间分为不同的类别的详细清单。
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甚至是每年,并且他都会把自己的时间汇总统计好,计算出自己的时间支出,核算清楚自己的有效使用时间是多少。
柳比歇夫最大的秘密就是如何生活的更好。记录自己的时间是为了生活的更好,知道自己有效使用时间率也是为了生活的更好。
柳比歇夫清楚的知道自己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他在28岁时就设立了人生目标。这也就是说,我们想要做成功一件事情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
作者指出,想要坚持柳比歇夫的方法首先要有一个前提,我们需要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如果我们没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就很难说服自己做到如此自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对自己的一切进行记录,统计、分类。
02、如何记录时间清单
“日记”—时间账簿
柳比歇夫最值得研究的就是他的日记,不过这个不是我们传统的日记。他是在用他的方法统计支出时间。他从开始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日记,没有一天间断过。
时间开销日记格式:日期+事件+花费时间,每天会记录5~7行。每个月做月度总结,每年做年度总结。
例如:
乌里扬夫斯克。年4月7日。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鉴定袋蛾——20分(1.0)。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0.5)。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分。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小时25分。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每天都是一篇短短的明细账,记着当天干过的事儿,注明用了几个钟头几分钟,还注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数字。每天晚上临睡前,他坐下来计算,都把时间花在了什么上,花了多少,最后算出基本工作消耗时间。
每个月底都要做小结,画一些图,列一些表。到年终,又根据月小结做一份年度总结。列出一览表。
柳比歇夫无休止地进行自我工时标定。任何活动:休息、看报、散步,他都记下时间。每一件事儿,都有“时间成本”核算。
他能精确感知时间的流逝。他不仅做时间统计,还善于时间统计,每天结算,详细到了无情的地步;还拟定计划,预先安排好下一个月的时间,安排好每一小时。
柳比歇夫意识到,达成人生目标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所以他不断的从生活中挖掘时间。
随时随地的利用“时间下脚料”
柳比歇夫对“时间下脚料”的利用,考虑的无微不至。每一次散步,他都用来捕捉昆虫;在废话连篇的会议上,他演算习题;出门旅行,他看小布头的书,学习外语。
一天之内如何安排读书时间?清早头脑清醒时,看严肃书籍(哲学、数学方面的);钻研一两个小时以后,看比较轻松的读物(历史或生活学方面的);脑子累了,就看文艺作品。
在路上看书有什么好处?
1、路途的不便我们感觉不到,很容易将就
2、神经系统的状况比在其他条件下良好
但凡是重要的著作,都要写个提纲,再进行分析研究。手里不断积累素材存货,一旦出版,存货就能立刻派上用场;文章写得快,得益于平时储备的材料,随用随取。
事件“时间日志”
每个人每天有一定的时间用在吃饭睡觉这类标准活动上,约有12到13小时毛时间可以用在非标准活动上,如上班办公、学习、娱乐等等。计划安排一天的时间,挑选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各得其所。
按一个人一天的纯时间大概有10个小时来算。纯时间就是不受周围环境干扰,不想不想干的事儿,不听同事谈话,不听铃声和笑声,也不听收音机……
把时间按工作类别分类,每一类都足够详细。每天只合计一类工作的时间,然后再把一个月的加起来。
例如:
年8月,第一类工作总时间是小时45分:基本科研59小时45分,分类昆虫学20小时55分,附加工作50小时25分,组织工作5小时40分。
其中每一项都可以细分:
基本科研59小时45分,包括:《分类法的逻辑》草稿报告6小时25分,校对《达达派研究》1小时,《生物学》12小时……
这里的每一项又可以细分:
《生物学》12小时包括:陀布尔让斯基《人类的进化》,页,看完16小时55分;亚诺什·卡洛埃《动物没有思想》,91页,2小时……
大部学术著作柳比歇夫都做了摘要,还做了分析研究,分门别类装订成册,将知识融会贯通后存放,只要翻一下提要,就可以记起书中的重要东西。
时间统计总结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以往时间花费经验,制定规划安排时间。
例如计划要看一本书,根据经验知道一个小时能看20-30页,以此制定计划。如果一本书我们理解困难,我们就可以尽量的做摘要。凡是重要的书,都尽量写一份评论性的简介。
柳比歇夫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的消失,不会消亡;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得出来。由于统计他获得了时间。
从柳比歇夫年的年度总结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多少时间用于科学研究,多少时间用于同人打交道、路途往返、家务;看了多少书,都是什么书,各国文艺作品看了多少页。
总结完上一年,柳比歇夫就会根据任务大致安排下一年计划、时间。
柳比歇夫的总结公正客观的反映了过去一年的历史。抓住了变幻无常的、老想溜掉的日常生活,抓住了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损失掉的、不知去向的时间。
这些总结要用多久,这项支出原来统计过了。每份小结、总结的末尾都注明了它们的代价,有多少小时多少分钟。
做年度总结,要求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研究,效率有什么变化,什么没有完成,为什么。
这样可以更客观的记录自己,随时进行调整。
03、统计分析时间日志的三种方式
记录和分析时间日志是调整行动、提高效率的最基础的方式之一。
1、柳比歇夫记录法
当行动切换的时候,记录下上个行动所花费的时长,比如:正在写报告,被叫去开会,这个时候用5秒时间记录下写报告的时间,开完会后继续写报告。
2、表格记录法
提前打印好30分钟一个时间段的表格,然后设置一个周期闹钟提醒,每隔30分钟提醒你写一下刚才那30分钟都做了什么。
3、时间投资统计法
除去睡眠时间,作者指出剩下四类时间可以设定为:消费时间33%,投资时间22%,浪费时间6%,消耗时间6%。这个目标有一定的合理性,完全可以作为初始的设定去努力接近。
04、使自己的生活井井有条
无数的日期、姓名、事件,柳比歇夫都可以应用的得心应手,这是因为他把这些材料都按照分门别类把这些材料形成一种体系。
整理和组织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例如:做复制品的卡片目录。
把混乱的东西归纳为体系,发现内在联系,总结其规律性。
柳比歇夫通过日期、姓名、事件的标签,把资料、照片等种种材料合理地保存在头脑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像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那样,从脑中找到对应的材料。
柳比歇夫不仅记录工作的成果,连生活中的倒霉事儿都一一记下。
对柳比歇夫来说,预先安排好的不是命运,不是行动,不是心情,而是他的工作。至少,他的时间统计法必然导致这样的结论。
为了达到目的,一切都分配和计算停当。为此,他计划、计算,并按收入和支出两条渠道分别做好分配。这样,他当然要汇报,他要汇报已向目标前进了多少。
柳比歇夫的时间守则
除了时间统计法之外,他还有几条守则:
1.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2.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睡得很多,10小时左右
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成为时间的朋友
时间统计法提供了客观的指标,能说明他的情况。他在年骄傲地记下了小时30分钟的工作记录,这是他的最高纪录。平均每天5小时29分钟。
而战前,每天大约4小时40分钟!他清楚地了解这些数字的真正价值,他给自己规定了定额,他拿着秒表监视着自己,他自己奖励自己,自己惩罚自己。
通过时间统计法不断研究:自己在写、读、听、工作、思索等各方面到底能做多少。他找到自己能力的极限,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又充分发挥所有潜能。
对待时间的态度
我们应该热爱时间,不是把时间当作工具,而是把它看成是进行创造的条件。对时间十分虔敬,同时又体贴入微,他认为时间对人们如何使用它并不是无所谓的。时间不是个物理概念,不是时针的转动,而像是个道德概念。
浪费时间就好比夺走科学研究的时间,就好比滥用和抢走自己的服务对象的时间。他坚信,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能乱用到怄气上,不能乱用到竞争角逐或满足虚荣心上。
在他看来,对待时间的态度是个道德问题。一个人在什么地方有权使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在什么地方无权滥用。在这方面,柳比歇夫为自己定出了一些道德上的禁令,规定了使用时间的道德限度。能干的人和有计划的人使人感到他们是时间的主人。
时间统计法是一种让人超越自身可能性的方法,柳比歇夫的时间比别人多了一倍。时间统计法可以节约时间,但不能增加额外的时间。它的关键不在时间的数量上,而在于时间的质量。
其实,我们有大量的碎片时间可以利用,大家要发现自己时间清单中不可避免的碎片,比如早上起床到吃饭,中间必然有个10到20分钟的碎片时间,从吃完饭到去单位上班,可能有个1小时甚至2小时的时间,这个时间段你要充分利用起来,把一些无效但必须要做的工作全部解决了,这样才能保证有大块时间做好真正要做的工作。
跟我每天阅读一本书,让你离知识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