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20日,我在大同市图书馆接受河北卫视采访。图书馆有一个在长城界很有影响的长城文献资料研究中心,这是全国第一个依托图书馆建立的长城文献资料研究中心。大同市图书馆已经是大同市的地标建筑之一,这座年11月22日开始试运行,正式对公众开放的新馆,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由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科恩教授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年9月6日开工建设,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地上四层,建筑高度24米,地下一层,层高6米。
大同市图书馆全景。袁建琴摄
大同图书馆和大同市少儿图书馆合并后,称为大同图书馆(大同市少儿图书馆),图书馆东边是文瀛湖湿地公园。周末很多家长先带孩子来图书馆看书,然后去公园玩一玩成为了大人孩子都喜欢的活动。图书馆现有藏书约为万册,可以同时容纳名读者进行阅读。进入图书馆大厅,置身开放的林立回旋的书架空间,感觉进入了书的世界。既给人在视觉上带来书籍的美感,也方便读者通过图书的分类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读者从大厅向里走,第一个阅览室就是长城文献资料研究中心。我每次来大同,都喜欢到这个阅览室坐一坐。
大同市图书馆一层大厅。
图书馆长城文献资料研究中心
大同市图书馆长城文献资料研究中心成立于年5月,年1月28日面向社会正式对外开放。这个中心的藏书都是与长城有关的,主要服务对象为长城研究者和爱好者。
中心成立以来收集、整理、保存、保护、宣传、研究、开发、利用长城和长城文献信息资料,进行全国性的长城文献资料收藏与研究,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为全社会提供全天候、一站式的长城公共文化和文献信息服务。
董耀会在图书馆看书。樊一梅摄
陈建文主任向我介绍说,长城文献资料研究中心主要任务:第一,收集、整理、保存长城文献资料。通过购买、接受捐赠、交流互换、网络及自媒体、分析综合、二次加工等途径,全面收集有关长城的图书、期刊、报纸、图片、电影、电视剧、学术论文、邮品及音频、视频、电子资源等文献信息资料,依托大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并开发二次、三次文献、云数据等,进行数字化,建立数据库,长期保存。第二,研究长城。就长城精神、长城文化、历史价值、军事作用、建筑艺术、工程技术、美学价值、民族交往、长城保护等有关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开发、研究,提出调研和研究项目、课题,形成调研考察、项目报告、宣传保护建议书、普及性、专业书籍等学术成果。第三,宣传长城。与报纸、期刊、电视台、新闻网等媒体深入合作,并通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