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这个题目,思考良久,但愿以下的文字不会让你感到唐突。

读书与不读书是有差别的。一个人有没有受过书本的熏陶与浸染,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呈现出来,是遮掩不住的。

我所说的读书,不仅仅是正规的学校教育,更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即通过阅读发现和塑造更好的自己。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酝酿着浮华、浮躁及物欲横流,轻而易举地掩盖了许多美好的事物,包括读书。一项原本愉悦身心的事情,反倒成了占用时间的负担。

“太忙了,没有时间读。”

是的,你很忙,所以你有理由选择不读书。

同时,你也不慌不忙地拒绝了智慧。

其实,哪里是没有时间,你只是觉的相比其它事,读书并不重要而已。

对此,我十分忧虑。

我们正一步步陷入不爱读书的怪圈:

我国国民年人均阅读图书4.5本,韩国人均11本,法国人均20本,日本人均40本,以色列人均64本。

不禁怅惋,作为四大古老文明的幸存者,越来越不爱读书的我们,如何实现文化自信?又将以何种方式延续千年文化命脉?未来,我们要以何种面目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的后代,在这片土地上,将走向何方?

我衷心地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读书,读好书。

读书,蕴含着精神的状态,它照见我们在天地之间的模样,它带来的不仅仅是阅历的丰富、精神的充实以及腹有诗书的气质,更多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让我们有更好的选择,去遇我们想遇的人,去看我们想看的风景,去过我们想过的生活。

坦白而言,在研究生毕业之前,我没读过书。大学以前是阅读资源匮乏,毕业以前是有资源却不知利用。

如此,学历愈高,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狭窄了。这种错配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撕扯,它肆无忌惮地拉扯着我的灵魂和生命。那种精神被圈禁起来的感觉以及对现实的无可奈何,既让人不知所措,又让人倍感愤怒。

我渴望突围,渴望找到出路。

于是,一路颠簸,一路尝试。

直至今日,我来到这里。

我迫切地想同大家分享。

除了与工作息息相关的专业书籍外,我们还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我认为有以下几类:

01、国学类。国学既养心性,也养德性。心性即格局,格局定终生。且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短短22个字,气势之磅礴,直上青云;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胸之博大,德泽八荒。国学营养之丰富,气魄之恢弘,我辈确实望尘莫及,若能吸收一二,人格之完整,性情之高雅,成其泱泱大德,自是水到渠成之事。(严格来讲,国学的提法有失偏颇,但为了理解上的便利,也只好暂时妥协。)

02、历史类。历史以时间为框架,充分客观地折射人性,可鉴古,可通今,可知晓未来。很多事情,将其放在一段时间里来观察的时候,容易直击本质(然而人性多短视,总是追求立竿见影)。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人性基本保持不变。一朝看尽兴衰荣辱,看尽世间百态,解构人性,理解这个世界的混账逻辑。

03、经济类。人类最缺的大概是“理性思维”。人这一生,就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做斗争的一生。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经济学,因为这世界的绝大多数事情都可以用经济学加以解释,很多事情,一旦放入经济学框架,便一目了然,无所遁形。

04、哲学类。它教你如何深刻地去认识和看待这个世界,并与全世界和解。例如“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量变产生质变”等等,这些论断,真要读懂读透,是不容易的。

中国历来是文史、文哲、文政不分家,因此,我们没有特别提文学类的书籍。

我们拒绝心灵鸡汤的朝圣!

拒绝一切昙花一现的畅销!

我们只是朝着圣哲先贤的光不断奔跑!

然,知道不代表懂得;懂得不代表践行。读书同之。

愿你立鸿鹄志,读万卷书!

愿你生命热烈,不同以往!

愿你纵横驰骋,来日方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