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打开汉字书写奥妙之门的钥匙
——评介杨景舒的《汉字书写解码》
钟岩松
这是一本既可以有效引导读者领略汉字形体奥妙,又可快捷引领读者进入汉字书写奥妙的带有教科书意义的工具书。书写,一般容易认为是两个同义字的组合;而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语义内涵的递进关系,或者说是一种内在语义的从属关系,即,书是汉字形体表现的规则法度,写则属于在“书”规范之下对汉字形体于载体的具体表现过程。杨景舒通过对汉字及汉字书写史的生发原理溯源,和对汉字形体结构演变史进行十数年的统计学归纳,解剖学探微,数理学分析,发现性厘清了汉字书、写的内在逻辑关系,找到了促进二者和谐互动的科学方法,并将这一发现成果在理论层面提升为可推广普及的和应用性极强的通俗读物,实为功德之事。
博采众长,丰富厚实,吸收辨析,推陈出新,是本书鲜明的特色。就像评论家吴川淮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的,“他的方法,他的步骤,是他在认真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尤其当代人的基础上完成的。”“他用理工思维理解汉字书写是这一本书最大的亮点,也是启迪人写好字的关键。”任何理论性的发现和建树,无不是建立在功成必在我的庄严使命感和无畏一切困难的自信气魄之上,而支撑这种使命感和自信气魄的必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人生历练。为了揭开汉字书写的神秘面纱,至本书正式成书出版之前,杨景舒足足耗去了十二年的心血。此间,他除了到处奔波求学拜师之外,就是俯首汗牛充栋的古今有关汉字书写理论,心无旁骛,且学且思,而家庭的伦理之欢,甚至于起码的家庭责任担当,他坦言所享甚少,所担几无。灵感既是执着地思索的发酵物,也是时间给予执着的思索者必然的馈赠,它为思索者亮起灯盏,闪开一仄可侧身而入的天门,它导引着思索者一步步靠近思索的真相:
在很久的纠结中,我甚至想:“冯承素是怎样手工复制《兰亭序》的?”在做了一番研究之后,便开始了书法教学装备的研究,这个过程不仅再次运用了理工科知识,也为用理工思维破解汉字书写打下了基础。……兴奋之后,我一头扎进了图书馆,……自己的书写水平和教学水平也得以显著提高。(《自序·写好字的秘密》)
不仅如此,他还以严谨治学的精神,尽可能与可以寻到踪迹的业内高师面对面请教,“与两家出版社编辑沟通数十次后,有幸得到倪腊松先生的帮助,终于有机会向高慧敏先生面对面请教。”一个“终于”可以读得出杨景舒彼时精神释然之后的那份惬意。
在场化的情景示教是本书的第二大特色。我不曾想理工生出身的杨景舒,曾经系统化接受了鲁迅文学院教材的浸淫,同时具备较深厚的文学造诣,这使得他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两个空间获得了自如穿越的能力。他善于把生活日常熟悉的常识或事例转换为其汉字书写的理论物象,并且用晓白、流畅、精准的语言深入浅出表达出来,化艰涩深奥为入口即化的甘饴。譬如在第一章《怎样学习写好字·用常识调整心态》里,他摒弃用大道理告诫,而是精心选择了四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和典故,通过与读者一起对这些成语和典故的重温,启发式巧妙引导出学习写好汉字的四种状态,即:1、“提高一个人的书写水平,就是在提高一个人的综合观察能力”;2、“只有在笔墨实践操作中才能提高书写技能。”;3、“只有按照套路进行汉字书写,才能保障书写得‘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4、“在书写这件事上,欲想‘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成名成家,唯手熟尔”。譬如他在强调书写笔记(把刻意学习训练变成习惯性生活习惯)时,诙谐幽默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笔记是写给自己将来看的;把笔记变成属于自己的“书写宝典”;把笔记变成属于自己的“教学宝库”等等。与目前市场上比比皆是的板着面孔、一本正经的同类书籍相较,杨景舒可谓独辟蹊径,有效解决了教科书属性的工具书在走向实用过程中化解理论接受性阻碍的问题,实现了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实用目的。
求真祛谬,正本清源,不仅突显了本书的学术价值,而且也会陶冶读者守正创新的良好情操。汉字书写是中华文明审美的结晶体。汉字书写六千年的生成史和演变史,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沧桑兴衰,含纳着丰富的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和人文等信息。因此,汉字书写审美与实践,从这个角度看,不仅仅涉及其于民族社会历史传承意义的认知立场,同时关乎的是其对民族文明推进意义的立场站位。汉字书写应有着严谨和严肃的传统文化遵循;它首先体现在对汉字书写传统审美的敬畏追求上。要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从口号式的虚无中,落实到坚实有力的行为上,我认为最基础的就是把汉字写好。这也是点赞杨景舒这本书的最大理由。“第一次就能把汉字写规范”是这本书的著述宗旨,也是其著述目的。围绕这一宗旨和目的,杨景舒使出了浑身解数,调动了所有与“规范”(美)有关的跨学科理论,从各个角度——汉字字源学、理工精准化思维,融合心理学、记忆学等实用性学科技术;书写工具、形体演变、笔划集萃、结构解析等等——阐释汉字书写规范的路径、方式方法及其实现的可能和意义。在这繁复阐释的过程中,我们领略了作者渊博的学术修养,同时领略了作者化繁为简的艺术功力。他善于从古今汉字书写理论比较中发现共性规律,善于将规律轨铺于书写实践中,匡正与书写审美悖离的习惯与观念。
著名书法家田英章先生寄语杨景舒:“用高新科学技术,学古老书法艺术”,这可看作田先生对《汉字书写解码》探索性研究的中肯到位的评价,它既概括了杨景舒写作本书所采用的科学的技术手段,也褒扬了他守正创新的学术态度。不必讳言的一个事实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形态表现的汉字书写,在物欲时代,不可避免地因了物欲的畸形求索,出现了空前的乱象。时代发展给予汉字书写个性发挥张扬的极大自由空间,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的很多书写者不是珍惜这一大好机会,师古纳今,兼收并蓄,聚力而发,而是由此自由无度,投机取巧,妄自菲薄,独尊自我,出现了臆想开宗立派等等极为荒诞无知的表演。在功名变态的膨胀心理驱动之下,不去潜心研究汉字书写传统审美内涵,不去精心磨砺汉字书写传统艺术精华,不去一步一个脚印凭功力实现书写的跨越性进步,所有心思一股脑用在别出心裁的弯道超车上。饱为诟病的毛笔汉字书写尤为醒目。割裂传统审美,以滴墨之功自诩为“大师”的轻妄者蜂拥;拿着毫无理论修习,无知而无畏亵渎汉字书写的“作品”招摇过市,不觉为耻,反觉为荣。汉字书写领域的种种审丑表现现象,令人担忧。而他们无一例外拿着“先锋艺术”的遮羞布为自己盾挡。其实,他们忘记或者无知的是,“故”这种元素,本质上其是滋养汉字书写艺术的永恒性基肥,脱离了师承,无论他们的艺术追求,还是所谓匠心之作,皆为海市蜃楼,经不得风吹日照。吐故纳新与古为今用之间的辩证关系,恰恰构成汉语书写审美与时俱进的内在精神贯通。作者强调的,且贯穿《汉字书写解码》的基准训练之所以从汉字正体入手,实为作者对古今汉字书写呕心沥血精研之后,良心甚苦的诫勉。
善学会让学变成易学。学习汉字书写亦是如此。杨景舒说的极是,“掌握了汉字书写解码,你可以轻松破解任意书体、字体的结构与笔法,也可以破解任意碑帖的章法布局,你不但能够写好字,而且能够快乐轻松地学习。”这份自信建立在他提炼出了汉字书写的规律之上。规律源自对原理最精细的离析和最浅显化的总结,因此也就成为普遍人皆可持此打通原理深奥的金刚钻;掌握了规律,会让任何人都能像庖丁解牛一样事半功倍地解决看似复杂而神秘的工作或事情。在电脑化模拟书写时代,相信《汉字书写解码》和由此衍生的一系列学习辅助工具的问世与普及性推广,对汉字传统书写的回归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汉字书写解码》杨景舒著山东齐鲁音像出版有限公司年12月版)
杨景舒,汉字书写解码创立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继续教育学院汉字书写解码研究中心主任。现为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隶属教育部)会员、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教育培训部副主任、教育部主管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理事、书写教育科研组副组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全国教师文字应用培训项目专家团成员、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书法教育专家、全国特级教师大赛书法教学评委、哈尔滨工业大学书院导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福万家基金德艺双星,关爱计划书法教育专家、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书法工委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进校园专家委会委员,书界泰斗孙伯翔先生入室弟子,获得阿里巴巴数字化教师认证、荔枝微课王牌讲师、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优秀指导老师等称号。
《书写解码核心理念》已在央视网书画频道播出;专著《景舒汉字书写解码》由山东齐鲁音像出版有限公司;研制的书法仪、万用卷面书写训练模板、纠姿智能笔已获得国家多项专利。
11年来,先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衡水中学等余所中小学举办讲座;听课教师累计达余人次(中国教育报好老师栏目讲座听众已达余人次);数次参与策划CCTV万福送万家、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会、央视春节春联征集、千人同书经典等活动;应邀到泰国交流汉字书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