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云奎
长江商学院会计学教授创办副院长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创办副院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人一生之中能称之为恩师者众。然而,能在恩师前加上“授业”二字的,则屈指可数。厦门大学葛家澍教授便是我的授业恩师。
年,我有幸通过西南大学博士入学考试,成为经贸学院首位以同等学历考取的在职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经济学家王锡桐教授。王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学科组成员,是我国农经理论界最年富力强的专家。但他从学院学科发展的大局出发,将我派往厦门大学葛家澍教授门下专攻会计方向,因此,我得以“联合培养(委托培养)”的方式成为葛家澍教授和吴水澎教授门下弟子,从而使我有幸接触到中国最前沿的会计理论和研究方法,并有幸与当时中国最具才华的一大批青年才俊成为同好,这为我终身的事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并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科学、求实的价值观。因此,葛老师既是我事业的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每一次与恩师交流,都能从他一点一滴的言谈举止中受益无穷。
葛家澍教授是中国会计界的泰山北斗,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在厦门大学一年的求学历程中,葛、吴两位导师亲自讲授了“中国财务会计理论研究”和“西方财务会计理论研究”两门专业课程,使我们有机会系统的了解中西方会计理论研究的前沿。除此之外,更令我受益的是葛老师门下弟子,每周一次的读书交流会。葛老师为每位学生选择了一本美国会计学会推荐的上个世纪以来的全球会计理论名著,要求大家深读、精读,并在交流会上分享各自的读书心得与笔记,这使我有机会以最有效率和最系统的方式了解到最权威的会计研究文献,并且从同门师兄弟的分享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所以,在厦大求学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但读过的会计专业书籍则超过了之前的总和。
我自幼出生在非常贫困的农村家庭,父母是终生连自己名字也不会写的文盲。我从小渴望读书但却没书可读。偶尔能在邻居乡里借到一两本小说,如获至宝,会反复读上好几遍。即使后来考上了大学,因为是文革后复校的财经院校,图书馆的藏书也非常有限。因此,在大学及之前的求学经历中,仿佛就从来没有接触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图书。大学毕业分配到西南农业大学工作,因为是农科院校,图书馆也很少收藏前沿的会计专业书籍。直到我走进厦大校门,葛老师在瞬间为我打开了会计专业学习与研究的大门,仿佛“老鼠掉进大米缸”,幸福到不知从何说起。一年时间很快就在繁忙的阅读中过去了,离开厦大前,我还将许多未来得及读完的英文原著复印装订成册,带回家继续攻读。这些复印装订成册的“盗版书”,至今还存在书柜,以资纪念。
年3月,时任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的葛老师,在杭州召集了“会计准则理论研讨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既有全国著名的老一辈会计学家,也有在全国会计界有很大影响的中青年会计学者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实务界的业务骨干(“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准则理论研讨会’综述”,《会计研究》年第5期)。我有幸被邀请参加这次会议,并能够陪同老师和师母畅游西湖。记得老师和师母的兴致很高,我当时也带了相机,拍了很多照片,但因为照相技术太差,很多精彩瞬间都被我拍“糊”了,为此,内疚了很长时间,直至今日。同年5月,我开始参与筹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在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区借用了临时办公室,并在当年夏天举办了全国首期总会计师培训班,葛老师欣然应邀,专程来上海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总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上了第一课。之前只参加过葛老师为研究生、博士生的授课,面对来自实务界的多名实务界的会计专业人士,开始还有点担心葛老师的讲题会不会太过理论化和学术化而不受待见。但出乎意料的是,葛老师为实务界人士上课的风范震慑全场、鸦雀无声。至于个中奥秘,我至今仍无法明白。只是感恩葛老师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筹建早期所做出的贡献,感恩葛老师对中国会计事业的倾力支持。
年,我以《穿透财报,发现企业的秘密》(机械工业出版社年4月第1版)为题,分析了不同行业的15家上市公司的公开财报。这本书迄今已经印刷了8次,成为财经领域的一本畅销书,并荣获“财资中国年度十大经管好书”。我在本书的前言中写到:“他是我人生和事业航程中的一盏明灯,没有他的指引,我至今可能仍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茫然无措。如果说今天我所做的这些工作对读者有些许价值的话,那要完全归功于葛家澍教授的正确教导和指引。为感谢老师的恩情,也为帮助更多的会计学子受益于葛家澍教授的思想光辉,本书所得版税收入将全部捐献给葛家澍会计教育与发展基金会,用于支持他未竟的事业。”
值此恩师诞辰百年之际,谨以此文追忆生前点滴,愿他在天之灵享有安详、和谐与快乐!他永远活在学生的心里!
薛云奎
年春于上海下沙
HAPPY
NEW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