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苏州河,阅读上海近代历史建筑背后的故

恰逢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打开上海这本“大书”,一座座历史建筑遗产背后又有哪些故事?今天我们如何阅读建筑,如何理解我们的城市?

苏州河两岸建筑的变化与上海城市发展紧密相连,也与民族工业的成长息息相关。《气象万千苏州河》读书分享会由同济大学出版社、长宁区图书馆联合主办。“城市风景线·徒步上海”丛书主编、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王承,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副院长徐永利,上海嘉品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师吕峰等讲述苏州河两岸建筑的历史和故事,探讨如何从建筑风格、细部来体验感知建筑遗产。

《气象万千苏州河》一书通过对苏州河沿岸24栋风格各异的建筑的悉心解读,让读者身临其境融入上海近代建筑的氛围中。书中对细部的辩识、风格的解析以及观念的演变,以“侦探式”研究方法,将建筑与材料技艺、城市变迁、时代背景关联在一起,呈现建筑遗产潜藏的无穷魅力。“百余年间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间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建筑遗产,正是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建筑构成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王承谈到,对于建筑遗产的价值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会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提高不断深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他对苏州河两岸不同类型的经典建筑进行深入讲解,包括英国总领事官邸、新天安堂、阜丰面粉厂办公楼、怡和打包厂、礼查饭店、中央造币厂等,从专业建筑师视角为现场读者带来建筑文化科普之旅——从外白渡桥出发,沿着苏州河溯流而上,能看到沿岸美轮美奂的各色建筑。从河口往西到河南路桥短短的一千米,因紧邻黄浦江和外滩,开发较早,使馆、教堂、戏院、饭店和公寓等鳞次栉比、交相辉映,是近代上海重要的外交、文化和经济区;从河南路桥到恒丰路桥一段,得水运之便而兴起的各种商号和仓库、堆栈密布,它们平整、绵延的体量构成这一带鲜明的街景轮廓;恒丰路桥以西区域则主要被类型多样的工业建筑所占据。

随着上海商业中心北移和新的内外贸易发展,苏州河因“通江达海、连接腹地”航运优势成为内河运输的重要航道,其沿岸也逐渐成为工厂选址理想地点——中国一大批最早的纺织厂、缫丝厂、面粉厂等都集中开设在苏州河两岸。19世纪末,苏州河上大有舳舻千里之势。“每日小轮船之来往苏、杭、嘉、湖等处者,遥望苏州河一带,气管鸣雷,煤烟聚墨,盖无一不在谷满谷,在坑满坑焉。”这是当时年《申报》上的一段描述。

恰如书中所说:建筑不仅因为自身的独特风格而具有艺术价值,还因为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寄托着人们的情感而具有人文价值。历史建筑的衰败和重生印证着城市发展的沧海桑田,从而赋予建筑更丰富的内涵。这就是我们阅读建筑的意义。

继《腔调依旧老洋房》《风月沉香一条街》后,《气象万千苏州河》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城市风景线·徒步上海”书系的第三本,该书系是由专业建筑师创作的有关上海城市文化遗产的科普读物,以精心设计的特定城市徒步线路为线索,串联起一幢幢被列入重点文物保护、代表老上海风情的优秀近代历史建筑,通过建筑师专业视角深入浅出的讲述描绘,还原日常庞杂景物遮挡中的建筑全貌。同济大学出版社与长宁区图书馆共同策划“上海漫步:历史与更新”系列阅读活动,旨在搭建学界、行业与广大市民的交流平台,从不同侧面理解上海城市历史与文化、城市发展与变迁过程以及当下城市热点话题,从而带来更丰富广阔多元的城市阅读视角。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