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进日新,共赴成长一所新建中学奔向完整

“教育,不能单纯追求分数,而要向着教育的完整与幸福的方向一直走。”

“‘完整’,就是人格健全、精神高雅、自主创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核心,以“完整人教育成就完整学生”,这是济南市长清大学城实验学校的办学追求,也是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张绪儒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从年9月建校至今,是张绪儒与这所新建学校日进日新、共赴成长的5年,也是他带领师生向着“完整”的方向不断出发、一路奔跑的5年。

而今,尤其令张绪儒开心的是,正如他所追求的,“成绩是全面育人的自然结果”,5年来,在综合考核、教学评价、家长满意度、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该校一直在全区乃至全市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走向“完整”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他们为之奋进并因之幸福的点滴印记。

为“完整教育”提供空间和时间

长清大学城实验学校的建成,堪称“大手笔”。学校从年10月底破土动工,到年9月建成启用,仅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

“可以说,这是一所因需而生的学校。”张绪儒告诉记者,为解决驻地12所高校教工子女和片区居民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济南市委、市政府,长清区委、区政府和济南城建集团倾力推出这项民心工程,以此着力打造“西部教育”新高地。

从学校动工开始,一边借校办学,一边跑新学校建筑工地,张绪儒忙得像高速旋转的陀螺,从校园整体布局到景观风格设计,从绿化美化到设施配备,他都亲自参与其中。从动工、竣工到投入使用,当漂亮大气的校园矗立在面前,他在满怀兴奋与激动之余,也深深感到自己肩上担负的,是市区两级领导沉甸甸的厚望与重托,和大学城片区内一个个家庭的憧憬与期盼。

新学校、新教师、新起点,需要新谋划、新思路、新作为。此前已有20多年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张绪儒深知,顶层设计犹如指南针和风向标,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走向。因此,他首先思考的就是三个问题: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抵达?

“我理想中的学校,是师生相互尊重,一起创造幸福、感受幸福、传递幸福的乐园,是师生共育共生的完整场。”经过与学校班子成员及教师一轮轮的研讨和头脑风暴,“完整人教育成就完整学生”的办学理念也呼之而出。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审视学生的本性与潜能、需要与自我实现,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双脚在这个世界上站立起来,成为和谐发展的‘完整人’”,基于此,学校把育人目标定位为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完整人”。

尤其让张绪儒高兴的是,在一场场思想碰撞与交融中,基于“完整”的学校发展愿景、路径也越来越清晰。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多元共融的“完整人文化”,努力创建“做完整人教育”的学校,培养“内心充盈、人格健全、自主创新、精神高雅”的学生,使校园充满和谐、共进、尊重、共生的幸福氛围。

——“以生命发展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教育过程的完整性实现育人价值的融合。”即基于培养“完整学生”,围绕“完整人教育校本化的体系建构、学校文化系统、课程系统、课堂系统、教师成长系统、育心工程、完整人教育校本化的显性评价”等问题开展系列课题研究。

张绪儒认为,文化治校就是通过建构、培植师生共同认同的文化元素,以此统领学校管理运作,让学校文化成为镌刻在每位师生成长历程上的动力基因和品格基因。

在长清大学城实验学校,朝向“完整”的文化体现在哪里?

答案,往往藏在细节中。

在这里,学生们的晚自习似乎与其他寄宿制学校大有不同。学生每晚都有40分钟的时间观看《新闻联播》、练习书法、轮流演讲;每天都有50分钟的阅读课,45分钟的课余活动时间。最有意思的是,学校还特别设定了5分钟的发呆时间,让学生放空心灵。每个周末,学校都不会给学生留任何作业,并让学生周一返校,让学生有时间陪伴父母一起走亲访友,参加社会实践,使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完整的人性。

在张绪儒看来,要想让学生“内心充盈”,阅读是必由之路。学校将整层楼开辟为图书馆,6万多册图书随时向学生开放;教学区、金色大厅书籍开架借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条件为学生构建起健康、丰盈的阅读生态圈。——这就是学校的“六心”工程,即从时间维度看,课上让学生的心“动起来”,课间让学生的心“乐起来”,周末让学生的心“实起来”;从空间维度看,读书让学生的心“雅起来”,实践让学生的心“厚起来”,陪伴让学生的心“暖起来”。

“研学,可以实现跨学科学习,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在探究中成长,从而走向人格的健全。”张绪儒告诉记者,长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学校发展提供了独具特色的育人环境和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目前长清大学城有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12所高校,也为学校课程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教学资源。围绕“五育融合”与创新精神的培育,一系列的研学课程也应运而生:

走进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励志+”研学,走进山东交通学院——“全课程”研学,走进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观卓越技能,创多彩人生”研学,“鲁韵齐风一脉承”——园博园研学等。

向着教育的“完整”出发,就需要给予学生完整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由、自在、自发地成长。张绪儒认为:“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一种时时处处都在影响和塑造着你的力量。”

而这,或许也正是教育要走向“完整”的核心力量。

“完整教育”视域下《论语》课程这样做

《论语》怎样教?怎样学?

透过长清大学城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刘璐的《义利之取》课程片段,或可窥其一二。

师:同学们,孔子主张“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公利成大义”,带给我们很多思考。下面,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视频中的哪些人、哪些事让你感动。

生:视频中有这样一句话“无论是谁,要是敢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我们就跟他们血战到底”,我想到了我们这节课所学的“见危授命”。当国家有难时,无数革命战士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与敌人血战。我还想到了中印边境的戍边战士陈祥榕,他的那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让人动容。

师:这种为了祖国和平大业牺牲自己生命的壮举,更是一种大义。

生:现在全球新冠肺炎病毒肆虐,我们中国为全民免费接种疫苗。这种行为,更体现了我们国家坚持人民至上,“公利成大义”的义利观。

……

学校副校长董丽丽告诉记者,全学段《论语》课程共81个课时。每周五,由教师带领学生研习,加深学生对《论语》的理解。学校依托一贯制办学优势,对《论语》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小学段,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突出积累;初中段,以增强理解力为重点,突出认同;高中段,以增强文化自信为重点,突出思辨。刘璐老师这节课的课型定位为《论语》感悟课,采用学校《论语》“”实施策略备课上课——

四个原则: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内容理解与价值认同相结合、内涵阐释与形式创新相结合、历史元素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四个途径:多样诵读入其境、内容解读明其义、内涵阐释悟其道、价值认同得其神。

六种课型:诵读型、解读型、感悟型、演讲型、表演型、辩论型。教师重点引领学生在品读经典中与自己的生命对话,沿着先贤指引的智慧方向探索实现自我、关怀他人、担当责任。

“八年级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而且八年级学生在之前学习《论语》和文言文的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教师刘璐说,“因此,根据八年级《论语》课程的学习进度,本节课从《论语·宪问篇》中,选取其中三章,与学生共同探讨面对‘义’和‘利’时,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为什么要开设《论语》课程?作为一名资深的优秀数学教师,张绪儒对优秀传统文化,对《论语》课程的价值有着深刻的洞见与体悟——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是中华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源头和思想宝库,用其构建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论语》校本课程实施体系,可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润物无声的力量渗入学生心灵。”

“《论语》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怡情养性,促进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正己宽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明礼行仁,成就道德人格;有利于学生自省、克己、力行、养正,成就‘知耻、明礼、行仁’的君子人格,实现学校‘内心充盈、人格健全、自主创新、精神高雅’的育人目标,与学校‘传统与现代融合,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融合,立学与立身、立心融合,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整合’的‘完整人文化’协调一致,是对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积极实践和有益探索。”

师资力量如何解决?学校采取了专兼结合、跨学科教师整合、与高校专业团队融合的方式,并藉由深化项目化、主题式研究不断密切师生与文化经典的关系。

“当然,完整的课程体系,离不开有力的评价保障。”张绪儒告诉记者,“顺应学生天性,创新评价方式很关键。”如,通过闯关活动、写心得体会、画《论语》故事、唱经典咏流传、创意诵读及现场辩论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评价学生对《论语》的理解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论语》给予学生的是什么?学生赵文涛在自己的随笔《我谈〈论语〉中的“礼”》一文中这样写道:

“在我们的论语教室,有许多精致而舒适的蒲团,上课时我们可以放松地坐在蒲团上,或听讲,或讨论……每次,都会让我想到古人跪坐之礼,细细想来,这是对老师的尊敬,是对知识的尊敬。那种虔诚之心,从这样一个坐礼中即展现出来。当然,新时代,礼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延展和新的表现形式,作为一名大学城实验学校的学生,其实系好每一枚扣子,鞠好每一个躬,端好每一碗粥,上好每一堂课,这就是礼……”

“三动”课堂引发学习走向“完整”之路

贯通式的《论语》课程,只是长清大学城实验学校的九大校本课程之一。与其并行的,还有钢琴课程、行健课程、升国旗德育课程、一贯式实验课程、劳动美课程、科技课程、研学课程……而穿起这九大校本课程的一条主线,就是指向“完整”的素养。

“能入选首批‘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实验基地’,也是对我们所秉持的课程观的一种认可。”张绪儒说,“育人目标决定课程体系,学生差异决定课程指向,课堂理念决定课程实施,课堂变革决定课程效果。”遵循“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层级化、三级课程一体化”的课程原则,张绪儒以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大课题《“三动”课堂理念引领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的研究为契机再次提升学校课程建设力。

“学校课程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正确的、完整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方法。”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战场。通往育人目标的捷径,关键在课堂之“现场”。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张绪儒带领全校骨干教师开启了一场“三动”课堂的探索。他们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打磨出了“三动”课堂基本样态,即围绕学生主观意识的“积极主动”“动态学习场”的营造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动”,形成进一步深化以思维流量为核心、以要素组合为特征的课堂模型。

与传统的课堂相比,“三动”课堂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让教师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工具,迅速上手?

量表是简便、易行的课堂观察测量工具之一。张绪儒告诉记者,“三动”课堂理念的量表开发,可以有效解决经验教研、零散教研、功利化教研的弊端,充分发挥基于证据的课堂观察带来的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教学功能、管理功能。目前,在张绪儒的带领下,学校骨干教师团队开发出了可操作性、实用性强的常规量表群28个,其中学校教学观评课量表、教师维度观评课量表、学生维度观评课量表3个;“三动”课堂理念维度分解观评课量表6个;“三动”课堂理念学科核心素养量表群18个;“三动”课堂教学观评记录1个。

“三动”课堂理念的量表,着重以简单、可操作的核心数据为支撑进行课堂观察,强调在课堂中师生的行为数据收集,并对“量表群”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对课堂进行定量分析,最后达成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精准化教学与学校“教—学—评一致化”的教学管理和课程管理的目的。即通过开发绘制基于服务学段、学科量化需求的“量表群”,为课堂观察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数据关联分析,实现对课堂的专项“体检”,指导课堂改良提升。

量表怎么用?如何在课堂里发挥作用?

以数学教师孙增凯执教的九年级上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一课为例。

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活动及方法为:提前设计并下发自主学习材料——“英雄帖”,想达到的效果是,引导学生经历“作图找点、分类讨论、逐一计算、规范过程、尝试新法”的过程,自主解决问题并建构经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通过问题的分层设计,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参与,获得提高。学生活动及状态是:可借助自主学习材料的提示,或自己查资料,搜集未完成的自主学习资料进行探究。

在构建动场环节,教师设计了“华山论剑”的情境导入,调动学生展示的积极性。学生展示,自主学习,同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剖析,以提升学生的思考总结能力。在前期自主学习中准备得比较充分的学生,或者对某一问题探究得比较好的学生积极展示,教师借此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学生思维发展。

纵观整堂课,量表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三动”理念贯穿始终,引发了学生一次次的“思维风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也由此成为可能。从动态学习场的营造角度来看,“英雄帖”从问题解决的逻辑顺序出发,设计了有梯度的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和合作探究进行有效学习,再经过课上学习,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收获和提高;从“思维动”的角度来看,问题解决设计上引导学生先作图找点,让问题变得直观,再根据点的特点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合理选择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性。引导学生概括出每一种的方法依据,进行深度思考。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得到解决此类问题的指导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和解决问题的三种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思维高度。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需要从点点滴滴入手,而课堂,无疑是主阵地之一。张绪儒认为,动起来的课堂,让每一次学习都能成为伴随着期待和思考的探索之旅,是最好的“催化剂”。

“完整”深处的风景:“对学生足够好”

“学校,应是师生共同缔造幸福,感受幸福,传递幸福的乐园。”这是张绪儒理想中,一所好学校应该有的样子。

幸福从何而来?

或许,从道德与法治教师刁振祥送给学生“一包开心果”的故事中,便可看见幸福的一种样态——对学生足够好。

在刁振祥班里,有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引起了他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