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未未
编辑
江岳
01
答案
周源刚刚“输”了一场竞争,在主场知乎。
年11月25日,他用自己的账号回答了问题“一个人该怎样找到自己热爱和擅长的事”。至少从数据看,答主“也说”的答案比周源更受欢迎:拥有百万粉丝的老板周源仅获得了个点赞,而拥有17万粉丝的答主“也说”获得了个点赞。
这样的结局情有可原。“也说”的答案翔实细致,不但给出四项具体的实操步骤,每个步骤还有对比图和举例说明。这条优质答案被知乎“致知计划”所收录——这是知乎在今年5月宣布启动的创作者奖励计划,投入近1亿元的初始基金,奖励持续在垂直领域深耕的创作者。
但工作人员没有把同样的荣誉给到自家老板。因为“败北”的周源搬来了一条广告视频《灯塔计划,等你开场》。镜头前,他认真介绍了知乎在今年9月上线的灯塔计划:从全网遴选10个优秀创作者或团队,最终入选者将获得最高单项万人民币的激励金。
视频里的细节和场景都很讲究。比如,周源身后白色架子上摆放的那只吉祥物北极狐,是年知乎在社区发起设计海选,最终从几百份里选中的。连同他身上那家黑色帽衫胸口绣着的“知乎”蓝色小字,共同传递出的信号就是:知乎是属于你们的,所以我也是。
在回答问题这件事情上,主场竞技,“输”给对手,周源可能早已习惯。
毕竟他还“惨”遭过内部工作人员的处罚。比如在“你觉得知乎会变成百度知道”的问题下方,积极参与的周源只是简单写下了“不会。”——尽管后来事实证明,知乎与百度知道并没有所谓的殊途同归。但这都不重要。对于社区管理人员而言,这样的答案毫无建设性,于是,它的内容被折叠,也就是说,普通用户如果不去手动打开,甚至都看不到这条回答。
工作人员拿捏老板的武器是知乎的信息机制。年1月,知乎问世,上线了“一问多答”和“权重投票”两项功能。前者意味着当一个人提问时,所有人都可以回答,后者则是根据答案质量赋予不同的权重。
好在,老板周源也不在意自己被拂了面子。作为内容创作者的他如今多少有些懈怠。他的账号签名是“知乎号员工”,但在即将结束的年,这位号员工只在社区写下三条回答,发布的时间分别是凌晨1点40分、上午8点43分和下午5点29分,这不是一个持续深耕的态度。
周源变了。
年,刚刚上线的知乎还是邀请制,周源首批邀请了十个人,每天他都坐在电脑前等待:昨天邀请的用户怎么还没上线?他自己则是最勤奋的创作者之一。前三年,他和另外两位创始人共同写下了个答案。
此后,这个数字此后逐年减少,年至年回答个,年至年回答变成了39个。但这条属于个人的下滑曲线,换来了整个社区的上升曲线,随着知乎内容生态的完善,更多创作者涌入,到了年,知乎已经聚集了超过万个问题和2.4亿个答案时。周源的评价是,“回答是提问的5倍多,我想这能说明,过日子办法总比问题多。”
创作者周源逐渐消失了,但类型更加丰富的创作者群体逐渐成型了。
其中不乏垂直领域的专业创作者。比如年11月,华裔数学家张益唐来知乎回答了自己论文研究成果的意义,回答中排列着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学术语言,内容艰深,当然不是符合新媒体传播的文章。但最终,这个回答下收获了2万个赞同和条评论,张益唐也凭借一个回答,获得了位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