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留美学习从业的宝库

图片说明:

上图为吴文津于年向泰国诗琳通公主(左二)介绍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藏品;下图为年在图书馆工作的吴文津。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王婉迪

编者的话

现年97岁的吴文津,在抗战时期作为重庆中央大学外文系学生,毅然投笔从戎,成为一名空军翻译官赴美参加中美空军联合训练项目。战争结束后,他留在美国,先后获得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学士和图书馆学硕士学位。在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东亚部馆长期间,他同时攻读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学位。取得博士学位后,吴文津担任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馆长30余年,多次获得美国华人图书馆协会、亚洲研究协会、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等美国和世界性机构所颁发的“杰出贡献奖”。怀着对祖国思念和对后辈学子的关爱,吴文津老先生在美国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的专访,分享他对图书管理领域、图书馆专业和从业的建议。

“要建造好的房子需要各种材料,要培育出好的人才也是一样的。只是需要的材料只有一种,那便是知识。”在吴文津老先生眼中,图书馆是存放培育人才“知识”的资料库,从考古到当代政治经济应有尽有。在学术界中,图书馆既是学者的“补给站”,又是“学术的战场”,懂得如何使用图书馆的学生加上知晓如何管理一座图书馆的专业人才决定了高校的学术发展。

管理图书馆需要“通才”

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前任馆长裘开明曾说过:“不要让来到图书馆的人空手而归”。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想达成这一目标,就得让自己成为一个“通才”。以美国的东亚图书馆为例,由于其中大部分资料是关于中国的,你得对中国文化、历史、政治和经济等方面都所涉猎,因为图书馆的编目、采购、参考等工作都需要这些知识,待进入图书馆工作后再学就晚了。

除具备多学科知识外,合格的图书管理员还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