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转型促发展,集群建设再出发信息通

常见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375991.html

吴尚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二十九期“刊协讲堂”!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所属信息通信科技期刊集群,拥有11种期刊,覆盖信息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网络安全、天地一体化网络等战略前沿领域。期刊集群具有四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期刊历史悠久。集群中创刊最早的一本期刊《无线电》诞生于年,距今已有67年的历史,从未中断。二是持续自我改革。集群在期刊的运营方面,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提升集群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并开展数字化转型,促进融合发展。三是集群优势明显。通过多年的持续耕耘,目前已建成国内信息通信领域最大的科技期刊集群,在品牌度、影响力、专业性、资源厚度、运营效率、发展弹性等方面,都建立了明显的领先优势。四是社会效益突出。期刊多次荣获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多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为服务支撑“两个强国”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今天,我们请来了本期演讲嘉宾刘华鲁同志,请他与大家分享信息通信科技期刊集群的办刊经验与实践。

刘华鲁同志是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北京信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通信学会理事、期刊与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编审,曾荣获年度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从事科技期刊出版工作20多年,发表过多篇研究成果,在一流科技期刊和集群建设方面有诸多探索与研究。下面请刘华鲁同志就“融合转型促发展,集群建设再出发——信息通信科技期刊集群建设实践”这一话题开讲。

刘华鲁: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很高兴来到“刊协讲堂”,在这样一个高质量、高规格的平台上与大家共同交流。下面我以“融合转型促发展,集群建设再出发”为主题,分享信息通信科技期刊集群的办刊探索与体会。

一集群的基本情况

信息通信科技期刊集群(以下简称集群)的运营主体信通公司,成立于年。初为人民邮电出版社全资子公司,业务定位是出版运营人民邮电出版社主办的通信领域科技期刊和科技图书,并服务工信部重点工作。年,按照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要求,信通公司调整为集团控股、人民邮电出版社参股,由集团直接管理。

年开始,信通公司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持续打造“学术交流”“科普宣传”两个阵地,推进协同发展,建设信息通信科技期刊集群。在传统的通信优势领域,发挥老刊优势,逐步调整期刊定位,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形成“学术+技术+产业+科普”的纵向矩阵;在新兴交叉与战略前沿领域,抢先布局新刊,进一步丰富集群覆盖方向,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在科普期刊建设领域,以数字化重构科普生态,激发科普期刊活力,推动高端科技知识科普化、落地化。

集群拥有11种期刊,覆盖信息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网络安全、天地一体化网络等战略前沿领域。目前,集群以领军学术期刊《通信学报》《电信科学》、顶级科普期刊《无线电》、权威产业期刊《通信世界》为引领,立足信息通信领域,形成专业出版品牌。

总结下来,集群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期刊历史悠久。集群中创刊最早的一本期刊《无线电》诞生于年,距今已有67年的刊龄,从未中断。在这几十年中,我们对科技期刊的探索也从未停止。多年的实践经验、历史传承,造就形成了企业的期刊文化,成为期刊事业得以传承发展的历史积淀。

二是持续自我改革。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迭代,集群的期刊也在时代的浪潮中诞生、发展,尽管有不少期刊成为了历史,但是同时又创立了新刊。因此,期刊的生命通过不断的自我革命,完成了生命与使命的延续。在期刊的运营方面,也不断与时俱进,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提升集群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并开展数字化转型,促进融合发展,力争保持立于潮头之上。

三是集群优势明显。通过多年的持续耕耘,目前已建成国内信息通信领域最大的科技期刊集群,位居全国前列。集群化的运营,既是成果,也进一步形成了行业优势——在品牌度、影响力、专业性、资源厚度、运营效率、发展弹性等方面,都建立了明显的领先优势。

四是社会效益突出。多次荣获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多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包含2本EI期刊、5本核心期刊,6本期刊入选信息通信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多本期刊被Scopus、JST、EBSCO、DOAJ等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具有一定品牌价值、规模体量和市场竞争力的科技期刊出版集群初步建成。作为工信部下属单位,为服务支撑“两个强国”建设做出了贡献。

二集群的运营思路与举措

(一)系统布局打造品牌

集群以谋为先、系统布局,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依托传统资源优势,优化各刊资源配置,固本同时拓新,全面提升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1.纵向做深,调整期刊定位,聚焦发展重点

信通公司在传统通信领域出版了《通信学报》《电信科学》《通信世界》《无线电》。在集群运营过程中,逐步调整期刊定位,明确期刊风格,注重差异化发展。在专业领域内已形成“学术+技术+产业+科普”的纵向发展模式,在理论前沿、工程技术、产业动态、科普实践领域持续出版最新成果,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读者群覆盖广泛。4本期刊共同发展、互相补充,在传统通信领域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随着信息技术加快发展,信息通信行业内涵不断丰富,从传统电信服务、互联网服务,延伸到物联网服务等新业态。为了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集群基于《通信学报》资源,对技术领域进行精细划分,创办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和《物联网学报》两本子刊,覆盖卫星通信、物联网等通信领域热门方向,还推出了专注于国际化传播的英文期刊《通信与信息网络学报(英文)》。

2.横向做宽,做好期刊布局,抢抓战略机遇

依托专业领域优势,形成“传统领域+新兴交叉领域+科普领域”的横向拓宽格局,丰富期刊出版品种,扩展领域覆盖范围。近几年,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逐渐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为了更好地服务网络强国战略,集群抢先布局,在新兴交叉学科领域,迅速推出《大数据》《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覆盖战略前沿方向,推动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传播。

(二)聚集资源突出专业

专家办刊已经成为国内外科技期刊运营的重要形式,一流科学家参与办刊为期刊建设和内容质量提供有力保障。编委会是科技期刊的领航员、宣传员、联络员,主编更是期刊的灵魂人物,如何组建并用好编委会,对于期刊高质量发展来说至关重要。集群以专家办刊为抓手,实施专业化发展战略,通过邀请高水平科学家、建设高层次编委会、选聘高素质主编,推进集群高质量发展。

1.发挥专家编委优势,提升期刊竞争实力

期刊内容永远是立刊之本,而优质内容往往在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和科研团队手中,他们是科技期刊争夺的对象。吸纳一流的科学家深度参与期刊建设,这对于科技期刊的长久发展来说,非常重要。集群一直遵循“专家办刊”理念,不断夯实专家团队。目前,我们集群的国内两院院士共66人,国外院士共32人,编委余人,审稿专家余人,作者库近5万人,汇聚了领域内丰富的专家资源。每年各刊至少召开1次编委会会议,由主编主持,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和经验,并重点探讨领域热点前沿方向,确定未来一年专刊/专题选题计划和重点文章策划方向。目前集群内的新刊都是以编委会为主导,以专刊、专题形式组织每期重点文章。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增加编委会与期刊的黏性,而且可以快速提升期刊内容质量和影响力。例如,《大数据》创刊3年即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并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成为为数不多的同时被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数据库收录和认可的科技期刊。《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被Scopus、DOAJ、JST、EBSCO、UlrichPD等国际数据库收录,连续两年入选《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2.加强编辑团队建设,增强专业服务能力

集群在编委会维护、增加专家办刊动力方面,做了很多尝试。通过明确统一的管理制度、工作机制、考核指标来对编辑部的工作进行引导和评价。集群要求包括:一是实地拜访编委和专家常态化、制度化,对专家团队的组成、研究方向、研究进展、创新成果、发展规划、合作需求等进行整体把握和深入了解。通过拜访交流增进与编委和专家的紧密度,同时使编委意识到其对期刊发展的重要作用,令其自我价值得到展现。二是高度重视主编及编委对期刊提出的发展建议,及时、诚恳地做出反馈和调整,并向编委会定期汇报进展情况,尊重编委的专业性。比如,每年编辑部在编委会上汇报工作时,需要针对上一次编委会提出的建议进行逐条反馈。三是满足编委的社交需求,通过建立编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