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不一样的高校

白癜风去哪里治疗好 http://m.39.net/pf/a_7637171.html

新华网北京3月29日电28日下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新华书店合作共建的新华书店工商学院店启动仪式在该校图书馆举办,当天同时还举办了该校图书馆海曙区古林镇社区开放签约仪式,以及爱迪科森报告厅揭牌仪式。

“对高校而言,图书馆在支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职能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校之所以迈出这几大步,主要还是问题导向。”浙江工商职院图书馆馆长朱如龙说,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由此,不管是在储备资源方面,还是内在服务质量、新技术引进、创新性建设等方面都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还局限于储备资料的购买与借阅,将远远不能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浙江工商职院制定了图书馆三年行动计划,并以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为依托,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致力打造“不一样”的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馆功能拓展、升级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文化休闲驿站+信息服务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经过前期协商,校企双方达成共识,以“悦读”为主题,借助新华书店的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结合学校图书馆具体业务需求,打造一个环境优美、功能多样、满足大学生阅读和文化生活需求的综合服务区。

“我们希望借此提升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师生走进图书馆。”朱如龙说,“可喜的是,自去年11月试营业以来,‘环境引人’效果已经凸显,日均入馆人次较之前有明显增加。”

早在去年3月份,双方还开发并开通了“你选书我买单”书店借系统,学校师生可以通过手机APP和校园一卡通从校内新华书店和宁波书城直接借阅图书。

朱如龙称,这也是学校对基于PDA(读者决策采购)的新型采购模式所做的积极探索,“这是一种以用户为主导的馆藏资源建设模式,通过提高广大师生对图书馆资源采购的参与度,提升资源利用率。”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店内各业态所有的管理和日常工作均由校内学生勤工俭学为主,为学生搭建了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

私人影院+学习交流基地+研修培训空间

据介绍,爱迪科森报告厅由浙江工商职院图书馆与北京爱迪科森公司合作共建,由校企双方共同保障运行。学校提供场所、完成基础装修,并负责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企业则负责定期更新、投放各类优质资源,除了深受大家喜爱的优质影片,还包括面向教师的学术类、党政教育类课程,以及面向学生的综合素质类课程、创新创业、技能类课程等,“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把这个报告厅打造成为师生的学术交流基地和信息素养培育基地。”朱如龙说。

与爱迪科森报告厅建设项目相同,学习共享空间作为空间环境改造工程之一,也列入了浙江工商职院图书馆三年行动计划。

学校图书馆信息技术部工作人员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原本的电子阅览室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学习共享空间就是以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为基本理念,以保障学习交流空间为核心服务进行设计改造的。“从装修、设备到家具等,力求体现学习元素、多媒体元素、社交元素和创新元素。”

社区公共书房+文化交流中心+终身教育课堂

如果说开设新华书店校园直营店、校企共建影视报告基地主要受益者是学校师生,那么向社区开放则是浙江工商职院图书馆在服务功能拓展方面迈出的一大步。

浙江工商职院校长姚奇富介绍,学校历来坚持走“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目前已与宁海、慈溪、鄞州、海曙、东钱湖等地开展“县校合作”,并取得了丰富的合作经验和较好的合作成果。

“积极融入海曙区、古林镇的发展,探索共建海曙区社区学院、文化中心、老年大学、创新创业园等项目,开展‘一院一镇’服务工程试点,扩大与当地企业、社区的合作,这些均已经列入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姚奇富说。

根据浙江工商职院图书馆向社区开放的实施方案,学校图书馆将向社区读者提供优质的图书阅览服务、电子资源服务,社区居民只要凭身份证或阅读卡就能进入图书馆阅读纸质图书、报刊,以及使用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特色资源库等丰富的电子资源,社区读者不仅能进入书库、阅览室、学习共享空间、爱迪科森报告厅等多元化的学习服务区域并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同时还能享受校内新华书店的图书采购配送,烘焙店、眼镜店等的优惠市民活动等等。

除此以外,浙江工商职院图书馆将联合社区图书室、文化站、新华书店等多家机构,在营造良好阅读环境基础上,通过开展多种类型的读书活动、文化沙龙、传统节日庆典等,促进社区文化繁荣。图书馆还将为社区居民提供终身教育的课堂,开设各类科技专题、人文专题讲座和专业信息素养及技能培训。另外,还将面向有需要的部门、企业或个人提供资源检索和文献传递服务,并派专业人员对社区的图书室(文化站)给予适当的业务指导等。

姚奇富坦言,开放办馆无疑也对学校在安全管理、信息技术保障以及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相信只要各方精诚团结,共同努力,学校图书馆的门一旦打开了就不会关上,高校图书馆向公共图书馆转型的道路也将越走越宽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