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部署,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学生阅读深入开展,促进全面提升育人水平,今年3月,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决定开展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学校教育在书香社会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教师是推进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主力。为了解我国中小学教师阅读的真实情况,更好地帮助教师成长,以适应新时代对教师专业素养、知识结构的更高要求,近期,“中小学教师阅读状况调研”课题组,从基本阅读状况、跨学科阅读状况、数字化阅读状况等三个方面,对我国中小学教师阅读状况进行了大规模调研。该调研涉及全国27个省份,回收问卷份,有效问卷份。
基本阅读状况
中小学教师基本阅读状况包括阅读计划性、阅读主动性、阅读互动性、阅读反思与转化性4个维度。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基本阅读状况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教师阅读反思与转化性相对良好,具有一定的阅读主动性,阅读计划性和互动性仍需提升。
进一步分析发现,就性别而言,中小学教师基本阅读状况差异不显著。年龄在51岁以上、教龄在16年及以上、职称为高级的教师阅读状况最好;而年龄在31—40岁、教龄在11—15年的教师基本阅读状况欠佳,这个阶段的教师也正处于职业倦怠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执教学段看,小学教师的基本阅读状况明显好于初高中教师,而初中教师又好于高中教师。文科教师、东北地区教师、地级市学校教师的阅读状况较好。
跨学科阅读状况
该项调查中的跨学科阅读,指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及所教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领域进行的阅读活动。跨学科学习是时代的吁求,也是目前中小学重要的课程内容,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年版)》和各科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跨学科学习”的要求,这需要教师自身建构跨学科的知识结构,而跨学科阅读是教师完善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调查从跨学科阅读需求、跨学科阅读行为和跨学科阅读支持三个维度,对中小学教师的跨学科阅读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跨学科阅读需求较高,跨学科阅读行为次之,而跨学科阅读支持尚有提升的空间,也就是说,在外部支持较弱的情况下,教师的跨学科阅读仍呈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具体而言,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其一,从执教学段看,小学教师的跨学科阅读行为和跨学科阅读支持显著高于其他学段教师。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在学科课程和教学要求方面各有不同,从现行各科课程标准看,义务教育阶段是跨学科要求较高的学段,特别是小学学段。小学教师本身就有全科培养的要求,即有建构跨学科知识结构的需求,小学很多课程也都需要教师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数据显示,尽管小学教师跨学科阅读需求不高,但由于教学需要,小学教师的跨学科阅读行为和学校提供的跨学科阅读支持显著高于其他学段。
其二,从年龄、教龄和职称看,31—40岁、6—10年教龄的教师,跨学科阅读需求较高。年龄在51岁以上、教龄在16年以上的教师的跨学科阅读行为最好。值得注意的是,高级职称教师具有强烈的跨学科学习需求和行为。高级教师群体是中小学教师的优秀群体,是教学研究、教学实践的佼佼者,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较强的敏锐性;同时,这一群体自身素养较高,重视自身修养的提高和知识体系的完善,往往有较好的阅读习惯。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跨学科阅读的必要和必然。
其三,从学科看,语文和外语教师的跨学科阅读需求较高,而音体美及其他教师在跨学科阅读行为和跨学科阅读支持维度上较高。这是本次调查比较意外的一个现象,但仔细分析也在情理之中。接受本次调查的语文教师,平时主要读经典名著(39.5%),其次是新闻资讯类(31.25%);外语教师主要读新闻资讯类(36.56%),其次是经典名著(24.43%)。语文、外语教师的职前培养分别放在汉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两个学科专业中,文学经典的阅读是他们重要的学习内容,经典名著的阅读习惯、兴趣和鉴赏能力是这两个学科重要的培养目标,因而语文、外语教师一般都有较好的阅读经典名著的习惯和兴趣。但中小学的语文、外语课程最基本的任务是国家通用语和外国语的学习,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的工具,语言教学必然涉及不同学科,因而两个学科教师均有较高的跨学科阅读需求,但其跨学科阅读行为还有待提高。
此外,就地域和学校所在地看,东部和中部教师跨学科阅读需求高于东北和西部,东北教师跨学科阅读行为和跨学科阅读支持较好。省会城市教师跨学科阅读需求较高,地级市教师跨学科阅读行为和跨学科阅读支持好于其他区域。尽管教师具有跨学科阅读需求,但还需有相应的阅读支持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跨学科阅读行为。
数字化阅读状况
该项调查中的数字化阅读,指依托现代数字技术进行的阅读活动,包括阅读内容的数字化(电子书、网络小说、博客、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