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北京报道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一扇重要窗户。
今年的6月28日,是中国盲文图书馆新馆成立十周年的日子。10年前,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中国盲文图书馆新馆开馆仪式上说,“盲人文化事业所包含的人道主义内涵,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要努力消除现代化生活给盲人带来的信息障碍,让盲人能够通过及时有效地学习和阅读,了解生活,获得信息,学习技能,最终融入社会。”
10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盲人走进盲文图书馆,大家在这里了解社会,触摸世界,丰富心灵,学习技能,为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如今,中国盲文图书馆已经成为全国盲人的教育资源中心和知识服务中心,成为向公众展示残疾人事业进步的舞台,成为对外文化合作交流的窗口。
对于中国盲文图书馆而言,这十年是其进入全面发展的十年,同样是立足主责主业扎实开展文化服务的十年。尤其是今年全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中国盲文图书馆紧扣主题主线,紧密结合实际,力求高标准谋划、高要求实施、高质量落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馆藏实体资源总量达55万册
中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我国视力残疾患者人数达到多万,相当于每80人中就有一个“黑暗中的行者”,显然,视障文化服务工作是残疾人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向视障人群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视障人群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