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博览群书先分类阅读精读阅读浏览结合

当今世界,书籍之多,远非昔比,仅自然科学分科多门类,仅我国每年出版图书近50万种,出版期刊上万种,出版报纸近种,这些均不包括数字出版,因此,人们可读的出版物说浩如烟海,毫不夸张。可是人的精力有限。怎么办?望书兴叹,畏而却步都不是办法。

要获得学问,掌握知识,书不能不读,也不能少读。清代陆世仪有个好办法可供我们借鉴,这就是分类读书法。

陆世仪,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江南大儒。他一生为学不立门户,志存经世,博及天文、地理、河渠、兵法、封建、井田无所不通。其理学以经世为特色,这既是对晚明理学空疏学风的批判,也适应明清之际社会变革的需要。著有《思辨录》、《论学酬答》、《性善图说》、《淮云问答》,及诗文杂著等40余种、余卷。他有名言:“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

陆世仪说:凡读书分类,不惟益,且省心目。(即既省心力又省目力)他把要读的书分为“终身诵读”,“一一寻究、得其要领”,“观其大意”三类。

按照现在的说法,第一类是必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这一类要精读,反复读,深入钻研,长期揣摩。第二类是对做好本职工作和各自专长有辅助作用的,要尽量去读,以掌握要旨。第三类是对本职工作和专长关系不大,但只要有时问或精力允许,也可以“随便翻翻”(鲁迅语),以知其大略。

这样,把精读、阅读、浏览有机地结合起来,先读少量基本书籍,打好基础,然后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少到多,逐步做到博极群书;最后进一步在博的基础上求精,便可成为精通某种学问的专门家。当然,分类读书,还有个选择什么书的问题,正如陆世仪说的,“凡读书须识货,方不错用功夫。”这就要借助于目录学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