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朝阳区成为首批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近日
朝阳又在文化和旅游部复核成绩中
取得了优秀
这是对朝阳区公共文化服务
改革创新工作的肯定
文化和旅游部对第一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结果进行了通报,北京市朝阳区获评优秀档次,成绩显著。
年成为首批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
在文旅部的支持下
在北京市文旅局的统筹指导下
朝阳区着力探索文化事业产业融合、
文化文明互促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之路
形成“三区叠加”文化发展优势
文化融合创新的发展势能不断释放
融入文旅融入品牌
多处发力做好公共文化服务
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
成就了今天的成绩
文化的不断发掘和重点打造
成为朝阳文化强区的重要方面
高站位、强统筹
把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融入区域发展战略
坚持文化强区战略
构建起党委领导、部门协同、全区统筹的大文化发展格局。形成了“1+6+8”的文化发展规划体系,系统谋划和推动示范区创新发展。(《朝阳区“十四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朝阳区“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发展规划》)
重均衡、强特色
把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融入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一手抓“3+1”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升级
一手抓特色文化空间建设
构建公共文化设施面上覆盖、
线上贯通、点上支撑的“一张网”
保基本、引需求
把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融入文旅消费提质。聚焦不同群体文化需求差异,强化数字赋能公共文化建设,形成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供给。以文旅融合为突破口,通过产业园区“拆围墙”、商业街区“塑品牌”、网络社区“引风尚”行动,打造群众生活的文化公园、消费乐园和精神家园。
提品质、增效能
把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融入城市品牌塑造
深入挖掘区域文化资源
实施“文化品牌培育工程”
认定个基层文化品牌
通过挖掘培育、优化提升、引进扶持、宣传推广等方式,以“五城”(博物馆之城、阅读之城、艺术之城、双奥之城、时尚之城)建设为统领,做大做强一批区域性文化品牌。
优职能、重社会
把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融入基层治理创新
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和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
在全市率先探索成立
北京市朝阳区宣传文化中心
有效激发区域文化发展活力
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文聚力
树立全国标杆
对于朝阳区而言
文化既是区域发展优势
更是区域发展动力
要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
求突破、树标杆、做示范
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文聚力
以文化人,实现群众更有获得感。
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构建起区域分级分类的文化活动体系。围绕建党百年、冬奥会等重大活动,推出部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影响力的原创文艺作品。完善“3+1+X”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体系,发挥公共文化阵地价值引导功能。
以文润城,助力城市发展高品质。
示范区建设的10年也是朝阳区创新发展的10年,文化涵养城市气质、激发发展活力、重构发展动能的作用更加凸显。
特别是把文化发展与非首都功能疏解
和城市有机更新有机结合
改造或新建一批集艺术表演、互动体验、
时尚消费于一体的文化休闲空间
打造一批文化事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年,朝阳区被认定为
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以文聚力,实现文化治理高效能。
强化人才支撑,发挥区文联及街乡文联分支机构作用,开展文化人才、非遗传承人认定工作。构建“专业人才领军,基层干部统筹,群众队伍支撑,志愿者广泛参与”的人才队伍格局(现有街乡及社区(村)级专兼职文化干部人,组建街乡文联38个,汇聚各类艺术人才余人,培育文化能人20名,全区现有群众文艺团队支,培养文艺骨干8万余人)。
依托朝阳区党政群共商共治基层治理平台
以文化赋能“朝阳群众”品牌
“微火聚光”引导和动员群众参与文化服务
参与国际国内文化交流合作
擦亮“北京朝阳国际风情节”
“漂亮的兵马俑”等特色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国际文化传播交流的枢纽功能更加凸显
大胆“出新”打造
朝阳特色阅读文化生态圈
有温度、有质感、有主题的
“朝阳城市书屋”
是朝阳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特色
阅读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利
也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让大家方便阅读、喜欢上阅读
不断营造读书、学习的氛围
近年来,朝阳区把阅读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的重要发力点,积极探索新时代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公共文化发展的新路径,打造了一批有温度、有质感、有主题的“朝阳城市书屋”,有机嵌入“3+1”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的总体布局。
经过6年的探索和实践
朝阳区已建成城市书屋40家
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
藏书总量达15万册以上
有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最后一公里”延伸
朝阳城市书屋在“四个伴随”
新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不断发展
伴随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实施带来的新机遇、伴随朝阳区聚焦“三化”建设、伴随文化与基层治理的相互促进,朝阳区立足居民对品质化、个性化文化服务的新需求,开展城市书屋的创新探索。
朝阳城市书屋建设在“融”字上下足功夫
形成“六个一”的工作方法
一盘棋推动、一张图布局、一体化推进
一站式服务、一揽子政策、一批人引领
一盘棋推动
形成区委、区政府主导,区委宣传部牵头
区文化和旅游局配合
区“八大工委”参与的全民阅读工作体系
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民间助力、百姓受益”的工作格局
一张图布局
6年间,城市书屋与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横纵交融,骨肉相连,产业事业融合发展,实现“四网一体”到“五网一体”的新发展,并伴随生成10个阅读生活圈基本框架。
一体化推进
颁布《关于推进文化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
实施意见及指导性目录》等系列文件
为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屋”
建设运营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一站式服务
朝阳城市书屋始终坚持公益底线,免费向社会开放,扎根、服务、融入社区,关照各个群体,就近整合优化,就近提供服务。积极开创“馆店融合”“馆校融合”“馆医融合”“馆园融合”“馆群融合”等多种模式,精准吸附和服务城市阅读群体,延伸服务触角,切实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品质。
一揽子政策
用好市、区两级扶持资金
放大经费使用成效
为城市书屋建立健全品牌培育
和管理工作机制
提供制度保障
一批人引领
朝阳城市书屋坚持以人为本、公益底线,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基础上,更加注重阅读推广,涌现出宸冰等一批在北京市有影响力的朝阳阅读推广人。
朝阳城市书屋在识变、求变、应变中
探索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实现突破的新路径
在发展导向方面
实现“阅读”服务向“悦读”服务的转变
在方式创新方面
实现坚守“初心”基础上的大胆“出新”
在供给路经方面
实现供给侧“多源”加“多元”
满足“受众端”多样需求
未来,朝阳区将按照“点、线、面、体”发展路线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优势融合、百姓受益”的朝阳特色阅读文化生态圈。
朝阳区将以此次复核工作为契机
继续保持示范引领作用
进一步对标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持续放大“三区”叠加优势
深入实施“文化+”战略
以“六化”为抓手
统筹推进“五城”创新、协同、融合发展
用好“双奥”文化遗产
持续推进奥运文化传承工作
推广“一十百千万”品牌工程
在朝阳
有蓬勃发展的文创园文化企业
有创意无限的热门街区
有星罗棋布的图书馆、书店、自动借阅机
……
根植文化沃土,赋能城市发展
逐步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为我们带来文旅融合后的享受及魅力
文化朝阳,谱写“多彩篇章”
来源:北京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