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于婷
成都都江堰虹口社区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人类聚居区,社区有一半的范围被划入到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内,毗邻野生大熊猫栖息地。
作为国家公园的外围和前沿,农村社区与自然保护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保护工作能否得到当地百姓的认同和支持至关重要。为了让当地村民从“居住者”主动转变为“守护者”,一只女子巡护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之美”网络主题活动暨国家公园媒体行的第二天,我们一起走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听听关于他们的故事。
图片由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提供
一支队伍
12人“巡护队”每月执行2次巡山任务
村民与自然林地、野生动物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生产生活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当地的野生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村民世代生活于此,如果村民认同保护,也能扮演栖息地“守护者”的角色,阻止外来人员可能对动物和自然产生的干扰破坏。“公益组织和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毕竟无法在野外常驻,所以村民可以起到第一线的缓冲和防护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让百姓对保护工作产生认同感?“让他们参与其中大概是最有效的方式。”为此,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虹口保护站站长刘波下了不少功夫。
年,在他的组织和鼓励下,龙池镇的虹口社区和飞虹社区先后建立了保护小区,成立了自己的“巡护队”。每队12人,每月至少执行两次附近山林的巡护任务,记录动物活动痕迹、查看有无违法设置猎套陷阱、劝退非法穿越的游客和违规上山采药、打笋人员。这项工作不知不觉坚持了8年之久。到去年巡护队换届,队伍中有一多半成员均为女性。
粱泽容是虹口社区的副主任,也是“女子巡护队”中的大姐,做社区工作已有14年时间,她从小就与野生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一次,我跟随父母采茶时,一只迷路的野羊慌慌张张闯进茶园,全村人都兴奋地‘围追堵截’,当时就能够感受到人与野生动物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这个话题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现任巡护队队长杨国蓉是80后,她的父亲很喜欢鸟,从小家里就养着画眉、红嘴鸟,在山区,养鸟不需要去市场上买,只要技巧足够好,就可以从周围的林子里抓到。“但现在不了”她笑得有些腼腆,“我现在回家都告诉他们不要抓。关在笼子里,不如让它们在林子里自由自在的。”
一些转变
从居住到参与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从什么时候开始,村里人对待动物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唐忠玉记得,转变大概开始于年,保护区的宣教中心在村口挂牌成立之后。
宣教中心里有保护区的介绍、有各种动物标本,也有专业老师组织的自然教育活动。宣教中心的资源对社区全面开放,本村村民、当地农家乐接待的游客,预约后都可以参观。许多村民也是趁着带孩子参加自然教育活动的契机,逐渐了解了自己从小长大的社区和国家公园之间的关系。
社区的工作繁杂且琐碎,在巡护队采访的半天时间里,有80岁的老人来办理保险,有置业的外乡人询问能否改建房屋,有退役军人来更新自己的证件。大到防火防汛防疫,小到家长里短,都是社区负责的工作范围。这栋二层小楼,挂着大小8个单位牌子。除此以外还兼具社区图书室,广播室的功能。
夏季汛期,作为社区工作人员,巡护队员的姑娘们会有很多个周末都无法休息,要不断劝阻下河避暑的游客。最近两年疫情反复,她们还要组织核酸检测,社区里老人居多,手机操作不熟练,手把手教他们使用APP小程序也是常态。
都这么忙了,为什么还要加入巡护队?“因为好玩啊!”90后姑娘张娟快人快语,“她们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可能还不觉得,但像我们这种‘坝子里’的娃,见到野生动物真的太稀奇了!”
一句话打开了女生们的话匣子。她们纷纷打开手机,找出自己曾经拍到的野生动物,灰色的松鼠在马路中间跳跃,手臂粗的大蛇在田边地里蜿蜒,还有一只麂子大小,屁股上长白毛的动物站在河道里的大石头上回头看。“像素不甚清晰,我们猜测是毛冠鹿。”令大家感到最欣慰的是,现在小动物不像以前那么怕人了,也更常见。
一点期待
加强生物多样性知识培训让巡护更多样化
本以为“社区巡护”就是在村子周边走一走,直到跟着巡护队员们上了山,绕过村舍,后山的坡度直接拉到30度,没有现成的台阶,都是湿滑的水杉林地。而巡护队的姑娘们简直如履平地,她们的乐趣远不止于爬山本身,山林里可观察的东西太多了。这一种花,那一种草,灌木上结出了新鲜的黄色浆果,树根上又冒出红色的菌子。每走一段,就有人叫起来,然后其他人就跟上去拍照。
“我们现在就是专业知识太欠缺了。上山看到一个脚印、一个抓痕都好兴奋,但就想像我们易伯那样,一眼能看出是什么动物。”张娟却有另一番感慨,她指的是有10年巡护经验的前任队长易大清。作为现在12人队伍里少数的男性,他对女子巡护队的加入很包容:“女娃娃来挺好。她们都真心喜欢做这个,爬山不比男的差。”
刘波站长则看到更长远的可能性:“社区巡护队的工作应该更多样化,不只是传统巡护员做的监测、巡护。作为女性,她们在对社区百姓进行入户宣传、开展自然教育工作时有天然的优势。”他希望能系统地组织巡护队员们接受自然教育培训,让她们更多地参与宣教中心的讲解工作,在未来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管理工作中,这支主要由女性组成的巡护队能够发挥更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