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被忽视的一项中国成就东方红卫星专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https://m.39.net/pf/a_5131651.html

今年4月24日,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50周年纪念日。在半世纪前的这一天,中国正式宣告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回首过去,我们可以注意到很多历史的细节之处——50年前,中国就已非常重视大众的科普工作。关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种种专业知识,全面地向普通老百姓甚至少年儿童们传播,利用卫星发射有效提升了国民的科学素养。

这里我们谈到的科普资料,就是著名的《十万个为什么》年版(第三版)。这套科普丛书的第六册(航天类)在年出版时,“东方红一号”发射上天已经一年了,书中记录的很多资料都是珍贵的历史回忆,体现了不少时代特征。

关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年版《十万个为什么》一口气编写了20多条“为什么”的问题,从“东方红一号”的运行原理、发射方式、研究目的乃至于如何在地面进行观测,都进行了通俗而专业的解读,知识量堪称丰富全面。

在这里,笔者将其中的一些知识点做个简明的介绍,几乎所有内容现在也不过时:

《为什么说我国人造卫星上天,标志着科学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次日,新华社发布新闻公报,公开卫星数据: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四百三十九公里,最远点二千三百八十四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六十八点五度,绕地球一周一百一十四分钟。卫星重一百七十三公斤,用二零.零零九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这篇是有关“东方红一号”的第一个“为什么”,向公众讲解了发射人造卫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要把人造卫星送上几百公里乃至几万公里的高空,必须要有强大的火箭发动机,以及优良的高能燃料作为推进剂;由于火箭的喷气速度很高,火箭的外壳及发动机的喷口都需要特殊材料制造;为了精确地设计卫星的轨道,必须由许多学科(如天体力学、数学、计算技术等)紧密配合;而要使卫星准确进入预定的轨道,就必须严格控制火箭的运行方向和速度,这需要高精度的自动控制系统以及高精度的测速、定位系统等。……因此,要做到这一切,就要有高度发达的冶金工业、电子工业、精密机械工业、化学工业、仪表工业……,以及先进的天文学、气象学、数学等。”(节选)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一篇哲学意义上的科普,放到今天也有很深刻的指导意义。它告诉我们,国家的富强进步,取决于完整的科学体系进步,而不能单纯只靠某一项技术,用当前流行的词汇形容就是“科技树”。

这篇科普文章也有体现了很好的价值观,它用最直接的证据表明:人类的进步,哪怕只是一颗卫星的上天,都不能只靠一两个英雄人物,必须依赖千千万万的科技工作者和产业工人。

《为什么世界各地都能收听到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

“东方红,太阳升……”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载着红色电波,把这时代的最强音播送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都能很容易收听到歌声,例如英国的一个乡村小学的小学生也收听到了这支雄壮的乐曲。

这篇问题,是一篇非常贴近老百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