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现在普通高等教育被社会诟病,归根结底还是在大一的时候,好些大学新生“菜鸟”走了弯路、陷入乐“坑”。
那么大学都有哪些“坑”?
“忙”“盲”“茫”
相对于高中,尤其是高三,大学有了太多的自由度。一切都那么新奇。离开父母,离开谆谆教诲的老师们,突然不知道该做点什么。
正好碰见社团纳新,那么加入社团吧,于是近70%的新生会加入社团,找一个依靠,30%的同学甚至会加入5个社团,于是变得很忙。
大学已经是一个小社会,加入社团不仅要参加社团活动,还要忙着人际交往……忙完这些后,才发现没时间去图书馆、没时间写作业,甚至没时间去上课。
长此以往生活失去了重点,每天毫无章法的忙乱中,也就陷入一种无方向感的迷茫。
要想脱离这个“坑”,应该怎么办?
‘断舍离’
学会取舍:有取舍地投放自己的精力、有取舍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把自己的兴趣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规划,做好时间管理。
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很重要的一点是,重新确立自己的梦想和方向。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做‘加法。不为自己设限,不断探索新的世界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要看到那些优秀的学长,如何提升自己,开阔眼界,而不是局限于校园,走出去或者踏进去,走出去是看外面的世界,踏进去是扎实自己的学识。
当你见识过世界的美好和不美好,你会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在大一快要结束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应该想清楚四年后的自己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而不是陷入‘多线操作’,每日处在忙碌状态,但静下心来后又感到生活得很不充实。
一个人最终只能选择一条人生道路,遵从自己的内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才能拥有充实的人生。
学会把知识转化为智慧
知识并不代表智慧,只是经验的积累,如何因势利导,才是智慧。我们能通过高考,步入大学,本身就已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但是进入大学后,目标不清晰了,尤其是原来以考大学为目标的同学,一进学校就特别懵,不知道自己的长期目标在哪里。
我们要看到大学跟高中的区别:大学评价体系多元。体育、文艺等方面作了突出贡献都会得到认可。刚才我们说了,高考已经证明了我们学习的能力,我们在大学追求的不再是期末考试的成绩,而是不断充实自己,提升综合能力。
告别“佛系”告别“丧”拒绝“空心”,链接国家和世界
我们说的不看重学习,并不是放弃学习,觉得“凡事无意义”。有些同学因为在价值观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常感到疲惫、孤独、情绪差,感觉学习和生活没有什么意义,对未来没有任何希望,存在感缺失,身心被掏空。这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盛行的“丧文化”“佛系”。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未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当然这些伙伴们,并不一定是真“丧”、真“佛系”,我们依然认同军训对我们身心的磨砺,我们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也愿意拥抱世界。就像我们想去支教来改变落后的教育,给孩子们信念,所以除了学习,我们还要勇担社会治理乃至全球治理的责任,有远大理想、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当今社会给予了很多机会,就像刚才说的支教、各种志愿者活动,都是很好的联系个体和国家、社会的桥梁。
接受不完美,接受不相同不做“草莓青年”
有人说,95后是“捧着手机的草莓青年”,不能压,也不能碰,要小心呵护。
00后有主见,有追求,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这是好事,但是也容易陷入“钻入死胡同”的误区。
比如有个同学刚一入学时就有强烈的转专业倾向,辅导员和学生家长都对其谈话了解过,结果大一结束的时候这个孩子突然决定再重新参加一次高考。“虽然跟这名学生谈了很多,但是学生固执地坚持着,说‘最差就是再考回北师大呗’。”不懂妥协,不接受任何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的结果。甚至在面对某些自身不能承受的事情时,仍然会固执己见,不顾后果,这显然要付出代价。
所以首先要学会接受,接受不完美,接受不相同,接受不断改变。只有接受了、承认了别人的不相同,自己的不同才会被人接纳,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接受了这些,心态会发生变化,变得理性而平和。
就像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患抑郁症的人数增多,原因正是如此。当不能更好的接收和转变时,就会忧思成郁。
“卧谈会”不要太晚,打游戏不要太晚,走出网络,走出宿舍。
总之,该来的一定会来,无论哪一代人都有自己要经历的考验,对于00后的你们来说,要做的是‘既要躁动,也要静心’。
愿大一新生们,能接过优秀学长们的旗帜,都能成为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