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是美国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于年创立的私立学校。
年10月,来自上海中学的教师参观了这所百年名校,对该校“注重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强调实践与探索,更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办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起来看看那里的项目化学习是如何进行的?
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年7月刊,作者:上海中学国际部马峰,更多内容,请参考杂志。
现场体验:项目化学习
我们探访学校时,适逢该校初中部的学生正在进行为期三周的社会科学项目化学习,主题是“美国殖民地的身份、社会和权力”。在这个大主题下,社会科学课教师设置了不同的子项目“:前哥伦布时期文明博物馆”“殖民地的妇女”“塞勒姆女巫审判报纸”“从土著观点讲故事”。我们正好进入了“前哥伦布时期文明博物馆”子项目的教室,看到学生们有的在研究如何做陶艺展品、玛雅日历等,有的则三三两两在讨论。教室里还陈列了一些往届学生做过的展品。
我与一名学生现场进行了快速的交流,并查阅相关课程资料后得知,教师在之前的课堂上已经进行了知识的讲解和指导,现在刚刚进入制作阶段。“前哥伦布时期文明博物馆”子项目主要由规模较小的小组完成,成员人数控制在3名以内。
每个小组中有一名成员担任展览策展人。策展人将设计和协调整个博物馆展览,比如整体设计、创建展览图册、拟定时间表、撰写展品介绍等。所有小组成员都必须在博物馆展览的开幕式上现场提问和回答问题,表演也可以是展览开幕的一部分。
简而言之,该子项目对于学生而言,涉及以下技能和挑战:研究和阅读能力;记笔记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创造力;“读取”图像和解释视觉语言的能力;理解其他文化的观点并进行有思想、有创造性的呈现的能力;绘画、雕塑和视觉设计技巧(跨学科学习);小组计划、沟通和合作技巧。
通过组织一次小型博物馆展览,不同的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从课堂现场学生们专注的表情和忙碌的身影可以看出,这样的项目化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了,学生们由此爱上了学习。知识学习方面,学生涉及到的语言、艺术、社会科学不断交叉,融合、互补效应在项目的合作中不断显现,有助于学生们跨学科思维的养成。
实地观摩:课堂教学
除了体验项目化学习,我们还旁听了几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其中一节数学课上,教师讲解的是方程和不等式。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名教师除了上课,还会偶尔让学生站起来进行一次学生间的互动。
比如,在解释不等式的解和数轴上的方向时,让学生站起来一起玩“指向不等式方向”的游戏,看有没有人指反了。学生在听了一会课之后,教师又让大家站起来,互相问候“:你好,今天很高兴遇到你!”然后,大家继续坐下来学习。
跟教师简短沟通之后,我们得知,安排这类“课堂小花絮”是考虑到学生坐的时间比较多,让他们稍微活动一会,一方面放松一下,另一方面让他们跟同伴多交流交流。这既给低年龄段的数学课平添了乐趣,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
我们还前后观摩了两堂七年级的地理课,两名教师都在讲板块运动和火山爆发的原因。其中一名教师的课堂我们只进行了1~2分钟的“走马观花”,当时,他正使用夹心饼干(里面有奶油或巧克力)作为教具,让学生模拟板块运动,做完之后,学生可以把饼干吃掉。
另一名教师的课堂我们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观摩,教师使用了“站点轮换”教学策略:第一个站点的学生在绘制各大洲的地图、制作地质板块模型;第二个站点的学生在研究岩浆中化学元素的含量;第三个站点的学生在研究三个海底扩展中心的磁极性反转模式;第四个站点的学生在使用纸张、铅笔、胶带等物品模拟海床的扩张。
教师跟我们介绍说,在这四个站点轮换结束后,他会指导学生使用电脑上的教学软件模拟地震,供他们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更直观的理解。
在我们路过的一间教室里,学生们正在专心创作一首诗歌,我们便没有进去打扰。授课的教师非常热情,主动走出教室来跟我们介绍他们课上在做什么。她说,这堂课还请了一名诗人作为客座教师。学校每年都会邀请他来学校,为学生上几次课,讲授诗歌的创意和写作。
我们从窗外看到,这门课采取的是哈克尼斯圆桌教学形式,学生围成一圈。教师对此介绍说,希望通过哈克尼斯教学法,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地进行讨论。如果有哪名学生发言过多或过少,教师都会进行适度的干预,以保证每个人都在状态,并能够充分吸纳和听取他人的观点。
随行家长介绍,有时英语课也会采取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比如,让学生把一些文学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发展状况等内容汇集整理,制作一份小型报纸,向全班同学进行介绍。
零距离:感受校园
在一位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我们走了一遍初中的教学楼。一边与这位家长志愿者交流,一边实地感受,我们对这所学校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
学生/
互相尊重与高度自律
不论是课间还是课内,学校的整个教学环境都非常安静有序,学生们都彬彬有礼,见面时互相微笑致意,或者热情地打招呼。教学楼内极少看到学生在大楼里面打闹嬉戏,而室外的指定区域则布置了玩乐、嬉戏、打闹的场所。
在观摩的课堂上,我们没有发现任何学生调皮捣蛋,几乎都在认真听课或讨论。路上遇到该校幼儿园一批前来图书库选书的小朋友(备注:这些书由高年级学生捐赠,由家长和学生志愿者把图书进行分类、整理以供挑选)。他们按照规定站成一列,依次有序进入书本展示厅后安静地坐着,等待家长志愿者和教师的进一步指令。
学校走廊里很多区域都有醒目的提醒。比如,在小学部的走廊里,我们看到这样一句话:“请做到善良、深思熟虑和负责;安静地走路并注意安全,在走廊过道的正确方向行走,注意手的摆放范围。”
在初中部的走廊里,我们看到在一个展板上列着“社区公约”。比如,通过“听”来学习;从“我”开始发言;诚实、尊敬、直接;可以批评观点,但不要对人苛刻;尊重机密,把别人的坦诚作为一个别人赠予的礼物;等等。
图书馆/
的巨大作用
芝加哥大学附属学校的图书馆一共有10多万册的纸质藏书,其中初中部的藏书大约是3万册。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参加丽贝卡?卡迪尔(rebeccacaudill)青年读者图书奖,以此鼓励大家积极读书;并设立各类服务项目(如正在进行的感恩项目);同时也提供各类知识普及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比如,图书管理员制作了一张“如何识别假新闻”的海报,帮助学生初步培养媒介素养;学校的协作中心也设在图书馆,供学生们寻求写作方面的帮助。在该校,图书馆员不是一个简单的图书收发员,而是一个专业性的岗位,需要涉猎比较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图书馆也不是简单的图书储藏室。
课程/
丰富多彩
探访中,我们看到八年级学生正在排练交响乐,非常认真、投入。这样的艺术课程和英语、数学等学科课程一样,学校每周都安排了4~5个课时,用于学生充分学习和排练。
据随行的家长介绍,该校五到八年级,每名学生都会在交响乐、合唱和乐队中三选一,一旦选定就得修读四年。如果中途退出就只能选择合唱,因为乐队和交响乐由于技术的原因,一般很难当中插班。
学校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开设了多门课程,包括美国的投票、报税、投资等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