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教育的温度

感受教育的温度

很温暖,这是整本书给予我的最直接感受。

一、关于理想的学校

朱教授的文字具有一种令人警醒的力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习惯了身边的应试之风,猛然有人当头棒喝,才可以抬头仰望星空,寻求来时与去时的方向。

朱教授对学校有这样的描述,“优质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劣质的学校则是智能的坟墓;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地成长;劣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地狱,他们在这里常悲哀,常恐惧,被动地接受,人格在萎缩。”(第页)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我所看到的多数学校只能是劣质学校,培养出来的固然多数是劣质的人才。难怪优秀的人才是少数,因为劣质的学校太多了!真正杰出的人才不是完全在学校里生长出来的,有的甚至与学校的教育格格不入,爱迪生、爱因斯坦、乔布斯、盖茨等都是证明。我想,一所学校如果过多受制于功利趋向,就只能培养社会的庸才,难以培养造就新未来的英才。

我想说的是,学校有优劣之分,教师固然也有优劣之分。优秀的教师应当带给学生微笑、欢乐,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惊奇、探索,使他们感受到成长的幸福。他们可以师表,可以启智,可以引路。这样的教师群体才有望成就优质的学校。书中对理想的学校提出了七个标准,涵盖特色、品位、校长、教师、学生、校本课程和学习资源的开放。有三点读来令我感触尤深。

一、理想的学校应该是有特色的学校。书中介绍了国外十所有特色的学校和国内的一些特色学校。时下特色学校越来越多,我认为那些为了特色而特色的学校未必是好的学校。特色应该扎根于学校的历史与文化之上,扎根学校的师资设备的匹配之上。东施效颦或者空穴来风都不是理性的选择。如果一所学校地处农村与城市交界之处,那么,在学校内培植一方果园,让学生们参与管理倒是一种选择。充分利用学校天文台,指导学生观察与记录,并与专业人士交流,可以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创设平台,让有特长的老师或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导其发展,可逐步形成办学特色。当然,这一切都应该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价值取向。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便是没有精神的学校。没有特色的学校生命力和吸引力都不会很强。从“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角度出发,从培养“可以以天下为己任”未来建设者的角度出发,学校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否则就会沦落成应试的牺牲品,走向整体育人的全面平庸。

二、理想的学校是一所有品位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实在不多。我希望一所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事实上现在身边的学校普遍缺少品位和内涵。品位和内涵是必要的时候拿来装点门面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我想一所学校的校长至关重要,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理想和追求的目标,校长的学养品位可以决定一所学校的高度。一个人的发展不可能超过他的预期目标,对于学校来说也是如此。我一直在想,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能够冲破应试的樊笼,一名出色的校长也必须能如此,否则学校只能沦落为应试的牺牲品,走向彻底的平庸。时下,一些教育行政部门把应试抓得最紧的学校作为学习的楷模,这是有问题的。学校应当寻求自身的特色和品位。邗江高级中学强调的“合道德、合规律”的教育理念值得借鉴。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无法逃避现实,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但是我们毕竟是人类,不择手段是动物的行径。类似把饭菜送到教室里以便争取学生学习时间的做法是“反道德、反规律”的。真正有品位的学校对这样的做法应当保持警觉。学生巴不得早些离开学校,对读书厌恶,丧失了求知的渴望和探求的兴趣,可悲。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应该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因此,有品位的学校从现在开始应当定位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学校的每一个细胞里都应当透露出人性的光芒。“我们的学校应该教会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教会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生命。如果一个学校能在对学生的人格和品德的发展上下工夫,教会学生追求理想,能关心民族的命运,能时时提醒自己永不停滞、永不失望,那就是给予了学生真正的点金石。因为人格、品格完善的人才会有品位,才会成为一个社会的人缘儿,而不是嫌弃儿。”(第页)

三、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房。“图书馆和计算机房是学校设施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第页)当前的学校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应试上,把电视关闭,图书馆不再开放,对于多数学校来说,让学生借助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尝试研究探究解决学科学习中的真问题,这更是成了学生的奢望。现在的教育体系让学校管理者整体呈现出被动应对的状况,只需做好本职工作,不能冒险挑战。校长有两处难点:其一,不能出纰漏,尤其是安全问题;其二,高考成绩必须上去,行政部门和社会舆论就是这样评价你的。在很长时间内这两个套子不可能解开,校长的办学必须首先确保这两点不出问题。要腾出手来真正着力于学生长远发展,实属不易。可以想象,如果一所学校的走廊是经典的书籍,学生可以随时和喜欢的作者对话;如果一所学校学生可以有更多的便捷在网上搜寻所需的资料,进行感兴趣的研究,那么这样的学校是不是引力更大些呢?解放了思想,真正从学生的全面和长远发展的角度着想就不难做到,尽管在资金和管理上麻烦了许多,但是值得。

在我看来,理想的学校在经历世事沧桑后应该还有宝贵的东西可以延续、可以支撑她的育人使命。这种宝贵的东西就是学校的精神。

二、关于理想的教师

如果你想成为理想的教师,成为在教育的泥潭中还可以自拔的教师,还可以为了理想的教育勇敢前行的教师,那么下面的几点或许有些启发。

理想的教师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一书中这样说过: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是的,人要有激情,要会做梦。我们和着岁月在一起慢慢变老,但是如果有梦我们就可以永远年轻。当这个世界上什么就都不在时,至少我们还有梦。有梦,就可以重建,我们就还可能有与美好未来再次握手相遇的机会。优秀的教师会让一种梦想永远地伴随着自己。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理想的教师应当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朱教授说一个人不可能超过自己的目标,也不可能超过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对自己设定较高的目标,争取高峰体验,是一个人挑战自我的体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功,只是还没有找到成功的道路。成功的定义各有不同,对于教师来说莫过于培养出让自己崇拜的人。设定目标,撞击目标,不停地撞击,是作为教师具有活力的体现。谁也无法抗拒岁月的流逝,但是谁都可以选择奋斗的一生。

理想的教师善于合作,具有人格的魅力。在教师行业里最常见的便是文人相轻,唯恐对方在某个方面超越了自己,如此下去便集体自我封闭,便是集体的沦落。借鉴商业领域的学习和管理模式尤为必要,开放式的办公和思维的环境对于一所有创意的学校来说尤为必要。不会合作的老师如何教会学生合作?合作,在教师这个行业里说来容易做来难,要靠自己好好磨练。书中提到的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和互惠奉献是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所必须的。

理想的教师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爱,这个字眼在当今社会已经泛滥。就连素昧平生的网络销售员都会对你说,“亲,请你确认已收到货”。教师把自己当做警察,专断行事,刻意防守师道尊严,最终必然在学生面前丢盔弃甲。现代的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信息完全不同于以往,做引路者,点拨者,鼓励者和促进者是爱生的表现。时间的流逝或许让人爱的神经变得麻木迟钝,但是我们有自己选择的能力。一个优秀的、理想的教师必须在内心把教师职业排在最前列,挖掘教师职业内在美,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个影响人的一生的、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这样你才会爱它,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教师是一个能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事业”,这是高调吗?如果是,那就是它存在的价值。

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是一个好教师应有的品质。在这一部分,朱教授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必须是一个有心人,有心就有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我们不能把成功建立在不可捉摸的侥幸和偶然上。让我困惑的是,到底是什么可以让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不计名利地心甘情愿地付出?倘若没有了名和利的驱动,一些教师还会那样去努力吗?这样就会问到自己努力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当一切光华都褪去,当一切名利的诱惑都不复存在,当一个人已经年过半百,还去努力什么呢?不让人生虚度,选择不一样的过程。人啊,终究殊途同归,但是重点不在于归,而在于途,在于人生有什么样的旅途。无论是哪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都希望学生在自己的手里从此爱上一门学科,更爱生活,更爱智慧,更有担当的勇气。希望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学科的知识,还有开创美好未来的期待和理想。既然如此,这就是一位教师最起码的追求了吧。而作为教师的人生旅途,其精彩之处也许就在于此吧。所以追求卓越和创新便有了原始的动力,不会因为功名利禄,不会因为讨得领导欢心和褒奖,这些都是次要的。李镇西老师在博客里有这样的一篇文章,题为:教师的光荣在学生记忆里。为师者,概莫能外。追求卓越和创新说来容易做来难,需要的是信念和意志力。如今的生活压力大,诱惑多,稍不留意便走了神。选择做最好的老师,便意味着放弃,放弃便是一种一种选择。努力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安逸享受生活可能难以走到一起去。既然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就该坚持到底,就该努力站到更高处领略人生的风景。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但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走自己的路。追求卓越与创新在今天已经变得相当的不容易,很多人失去了菱角,失去了锐意。教师的生活很容易让自己往返于重复之中,强大应试训练和评价体系足以让许多人心甘情愿被“温水青蛙”。教师的追求卓越与创新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到学生中去,回到实践中去。学生和实践是创新的第一动力源。其次要远离教育,要俯瞰社会,眺望未来。当前的中学依然是学生一心只读“剩嫌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即便有闻,多半是负面的。教师也是如此,只管上课,会不会你自己看着办。更要命的是我们的教育向来脱离社会实际,不会、不敢、也不用触及社会实际。学生大学毕业便是失业,学生走进社会时就像是被蒙着眼睛领进了一个迷宫,没有了起码的判断,找不到行走的方向。这样的教育是在培养有世界眼光的下一代吗?国外有些国家有专门的中学生11分钟新闻节目,涉及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这对我们的中学教育也是一个有益的启发。所以,谈卓越和创新对于一名教师来说需要一种眼光,一种战略的眼光。

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是教师发展的必要途径而且是首要途径。教师的学习包括向同行学习,向自己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学生学习。让发现别人的优点成为自己的品质,不妨列举出身边不同老师的各自优点,自己就会有许多有益的收获。通过反思和自身的研究来学习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我越来越发现再好的理论都比不上自身在实践中的体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更直接的影响。把书本、实践和反思相结合起来,才能走得更快些。向学生学习可以让自己充满创造的源泉。学生的特长、错误、困惑都会给教师的创新带来启迪。人的一生,时间有限,他走得有多远就看他走得有多快。快慢取决于动能如何,动能当然来自于充电。所以,电充越多便行走得越快越远。朱教授说,教师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我认同这样的说法。教师要成为一个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要培养出这样的心境,才能教育好孩子们。

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还要育人。要育什么样的人,就必须关心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社会问题,人类的命运等宏大问题,教师自身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在此背景下,致力于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虽身在三尺讲台,然心怀国家与人类命运的未来。人人都可以谈责任感,对于教师来说看透社会中的种种无奈的同时,要有觉醒的意识。如果不是教师,是可以无所谓,是可以随波逐流,是可以大骂一通。可是,作为教师就得要思考这些给予教育什么样的警示,我们应该让学生具备什么样的基本品质。在我们的身边不缺少抱怨和诅咒,缺少的是建议和行动。当我们骂遍了想骂的一切,当我们多少次聚到一起总是进行着类似的抱怨和咒骂时,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被耗费了。有责任感的人是否可以透过这些看到教育上的某些缺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