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那些事诞生在图书馆里的中国话剧百

贵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220822/11561970.html

从清华图书馆中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家大师,也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的轶事佳话。往期我们读了文学巨匠钱钟书,他曾说过:“横扫清华图书馆。”横扫者,全部读过,都读完了,当然其中有不少是翻阅的(即使这样,也太伟大了)。曹禺,这位戏剧大师,他的《雷雨》也是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完成的。本期我们一起跟随《雷雨》诞生的过程,了解图书馆是如何滋养曹禺先生的创作,给他带来无限灵感。

诞生在图书馆里的《雷雨》

曹禺先生原名万家宝,生于天津,祖籍湖北潜江。他自幼酷爱戏剧,15岁加入南开新剧团,开始从事戏剧活动。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发表处女作《雷雨》,这部作品不仅奠定了他在中国话剧史上的杰出地位,而且该剧也成为中国话剧艺术从年轻走向成熟的标志。

他一生写了十多部戏,除了《雷雨》外,其他代表作还有《日出》、《北京人》、《家》等。他的作品不但提高了戏剧文学的水平,同时对导表演艺术和舞台艺术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话剧真正成为综合性艺术。

《雷雨》的创作是在清华大学图书馆里完成的。年清华建校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学校仅有一所三间房的小图书室,藏书不过两千余册。年,建筑面积达平方米、被当时清华人称之为“大图书馆”的清华学校图书馆建成。年馆舍扩建,面积更是达到平方米,藏书三十万册,阅览座位七百余个。这应该就是曹禺在校时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基本状况。

正是在这座图书馆,曹禺先生如饥似渴地从古今戏剧大师的作品中吸取营养,他几乎读遍了馆中所藏有关戏剧的图书。

《曹禺传》中《〈雷雨〉的诞生》一章提到一篇未曾发表的手稿,是曹禺先生寄给作者“作为纪念”,比较详细地记述了创作《雷雨》的过程。

“写《雷雨》,大约从我19岁在天津南开大学时动了这个心思。从下种结成果实,大约有五年,这段写作的时光是在我的母校——永远使我怀念的清华大举度过的。我写了许多种人物的小传,其数量远不止《雷雨》中的八个人。记不清修改了多少遍,这些残篇断简堆满了床下。到了年,我在清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部戏才成了一个比较成形的样子。”

年毕业后,曹禺留在校园没有回天津,与女友郑秀两人整天在图书馆的西文阅览厅东北一隅,靠近借书台附近的一张长条桌的一端,在固定的座位上相对而坐,分别做自己的事。曹禺埋头创作剧本《雷雨》,郑秀则用工整娟秀的字迹誊写出来。郑秀是《雷雨》的第一位读者,他俩也由相识到相知,坠入热恋之中。

8月初,初稿完成。当年的深秋,一部在戏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雷雨》在清华园诞生了,在清华大学图书馆里诞生了。

曹禺曾谈及《雷雨》的发表经过:“那时靳以和郑振铎在编辑《文学季刊》,他们担任主编,巴金是个编委,还有冰心和别人。靳以也许觉得我和他太接近了,为了避嫌,把我的剧本暂时放在抽屉里。过了一段时间,他偶尔对巴金谈起,巴金从抽屉中翻出这个剧本,看完之后,主张马上发表。靳以当然同意。……我记得《雷雨》的稿子是巴金亲自校对的。我知道靳以也做了极好的编辑工作。”

关于这段创作生活,曹禺曾深情回忆道:“我怀念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时常在我怎么想都是一片糊涂账的时候,感谢一位姓金的管理员,允许我进书库随意浏览看不尽的书籍和画册。我逐渐把人物的性格和语言的特有风味揣摩清楚。我感谢“水木清华”这美妙无比的大花园里的花花草草。在想到头痛欲裂的时刻,我走出图书馆才觉出春风、杨柳、浅溪、白石、水波上浮荡的黄嘴雏鸭,感到韶华青春,自由的气息迎面而来。”

年,曹禺重访清华。他再次来到图书馆,他对这座图书馆充满了感情。看到黄色的墙壁上长满了爬山虎,“想不到这么漂亮,这可是过去没有的。”在图书馆负责人的陪同下,他径直走到楼上那间写作《雷雨》的阅览室。一进大厅,他就高兴地说:“就是这里,还是当年那个老样子。”他指一个阅览长桌说:“对,我就是在这个地方,那时不是这样的桌子。我一来这里,就坐到这个位上。”“不知道废了多少稿子,都塞在床铺下边,我写了不少的人物小传。写累了,我就跑到外边,躺在草地上,仰望着天空,看着悠悠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他一边说着就坐下来,找来一张纸,对大家模仿着当年的写作情景,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参考文献:

[1]《曹禺传》,田本相[M].东方出版社,-7,《雷雨》的诞生.

[2]徐铁猊.《雷雨》诞生之地[J].出版史料,(02):52-53.

[3]曹禺.简谈《雷雨》[J].收获,(2).

[4]石健.真情遮蔽下的深层隔膜:靳以与曹禺剧作渊源探析[J].四川戏剧,(04):78-82.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