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进入四月中旬,考研的小伙伴们已经开始阅读专业课的书籍。但是,很多同学在开始独立学习的时候,往往有很长的一段摸索期和迷茫期,探索如何学习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那么考研初期应该如何高效阅读呢?结合考研专业课特点,为大家总结了几点的方法。
首先,在分享之前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因为看完就忘而感到焦虑,当然也不是看一遍就能够理解参考书里的知识点的。
看完就忘很正常,要知道,你一点也不特殊,绝大多数人都是会遗忘。在今天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这个问题更加严重。也正因为遗忘,才会一再重读,重读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带着新问题、新思维,在反复深入的阅读中,知识才能渗入你的头脑,重组你在这方面知识的框架和脉络。
正如古人说的学而时习之,第一次学,只完成了任务的20%,时时复习,才能完成剩余的80%更重要的任务。所以,第一轮读书过后你觉得自己没有记住多少东西是正常现象,不要为此而感到焦虑,在考研路途中需要我们不断重复阅读和背诵,才能熟记于心。
第一轮阅读:快速阅读法
快速阅读法可以帮助跨专业的同学迅速了解一个学科,本专业或者二战的同学在开始复习时也可以借助浏览和速读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且有助于进一步地从中找到需要精读的材料。
快速阅读是以文字和符号为主要对象的阅读。速读就以“快速为形式,理解为前提”的阅读,速读必须是阅读速度与对阅读物的正确理解率均达到同步才行。
快速阅读的基本原则是:专注力越高,阅读速度越快。如果你的专注度不够,你就需要给自己安排一个专用的学习位置,你的大脑就会自动将这个固定的环境与学习联系在一起,你走神的次数也会相应减少。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有积极的心态、放松的状态、充足的动力、集中注意力、及时复习五大要素。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划读法,也就是在读书的时候用铅笔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或疑惑的地方,可以迅速让你进入到书本内容中。
这里强调一下,第一遍看书千万不要做笔记,也不要试图背诵!因为第一遍很多人连基本的内容是什么都没弄清楚,这个时候做的笔记往往是抄书式的笔记,没有系统化,也没有重点。在你复习中后期,抄书式的笔记并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第二轮阅读:框架阅读法
整理书本整体框架,带着框架引导读书。框架的梳理是用逻辑的方法帮助大家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学科脉络和思路,以此来帮助大家理解知识点,对学科形成整体认知,快速梳理和记忆。这个方法尤其是在考研初期第二轮阅读时最适用,在对内容理解越来越深的过程中,系统化的框架有助于后期理解和背诵。
在读书之前,先把专业课书目的目录整理一遍,读书的时候按着这个框架带读并整理,当我们一层层展开后再回归到最开始,整个学科的体系就形成了,以这样一个过程去梳理总结,大家的思路就会格外清晰,了解知识点的内涵及彼此间的关系。在整理过程中以参考书目的知识点为基础,在其中能够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其他学者观点或是媒介中看到相关的内容,以增补的方式加工笔记。这是一种非常能体现主观能动性的笔记方式,如果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框架,自成逻辑,方便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思考是最好不过。
当然,梳理和建构逻辑框架能够让我们养成更高效的认知、思考和总结复盘的习惯。这个习惯一旦养成,不仅仅能够帮助到我们的考研复习,更有益于大家今后的认知学习方式和思考办事能力。
第三轮阅读:系统阅读法
第三轮阅读是对参考书目知识的深化理解,在前几轮阅读的基础上,然后带着问题进行系统化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让阅读有问题导向,收获也会更大。除了解决自身疑问之外,要系统化整理理论发展脉络,同时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