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不喜欢的专业,却逆风翻盘的年轻人

西宁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17321.html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面对不喜欢的专业时,也陷入过迷茫与焦灼,但他们选择为现状负责,同时“左冲右突”不断探寻,最终实现“逆风翻盘”。

——————————

“学了不喜欢的专业,我是不是没法从‘天坑’出来了?”大一开学刚一个月,徐斌脑海中常常萦绕着这个问题,感觉未来4年充满了灰色。

徐斌大学志愿被调剂到了不喜欢的专业,“查询录取通知时都蒙了”。原本想着开学好好适应,以新的心态面对,但上了几周课后,他发现学不喜欢的专业是件违心的事情,“听老师讲课都会忍不住偷偷流泪”。

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没有动力也没有信心学、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每到开学季,因为学不喜欢的专业而备感煎熬的大学新生不在少数。有的人一边焦虑一边“摆烂”,在悔恨和抱怨中无法自拔,甚至在课业上陷入恶性循环。

也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面对不喜欢的专业时,也陷入过迷茫与焦灼,但他们选择为现状负责,同时“左冲右突”不断探寻,最终实现“逆风翻盘”。

经历“不喜欢”,才更坚定热爱

“7年前在读经济的我,绝对想不到7年后的自己这么酷!”经济学专业毕业的刘薇,在教育行业工作3年后,用自己攒下的工资申请了喜爱的海外高校教育学进行深造,“没有花爸妈一分钱”。

由于高考失利,刘薇的大学专业是爸妈决定的,目的十分明确——省内高校,好就业。当时刘薇心仪的专业是法学,奈何分数不够,她选择听从父母的安排学经济。

刘薇对经济学专业课程提不起兴趣,高数成为“人生大敌”,她开始逃课,大一甚至还挂科过一次,因为绩点太低错失转专业的机会。

颓废的日子太艰难,刘薇试图转移注意力。为了填满时间,大二她开始兼职:发传单、刷麻辣烫的盘子。干了没两天,刘薇觉得纯粹的体力劳动非常没有价值。大三时她尝试了家教行业,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刘薇发现了教学的乐趣,随后她去教育机构当助教,收到了读大学以来长辈和老师的第一次夸赞:“你热爱小朋友,比较感性,但逻辑性强,很适合做教育。”刘薇受到极大鼓舞,学习不擅长的专业课带来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在那一刻被治愈了。

大四刘薇决定考研,这次她选择和父母充分沟通,妈妈对她说:“人这一辈子,吃哪碗饭是有定数的。选什么专业,要看你擅长什么、喜欢什么、能把什么做好。”刘薇报考了教育相关专业,但再次失之交臂,她决定先工作。

刘薇进入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在复试考察的7天里,刘薇常常课讲到一半就被领导撵下台。整个复试期,刘薇只睡了20个小时,就为了怎么把“比喻句是什么以及作用”讲清楚,教案反复修改和练习了无数遍。

第7天最终考核时,组里不乏名校毕业的学生,还有人自己开办过3年教育机构,而“双非”大学经济学毕业、在线教育零经验的刘薇成了12人中“唯二”进公司的人。

“有位经济学教授说我,放弃商科搞教育没有前途,但我从未后悔过。我从每一节课、每一份讲义、每一句家长的肯定中,收获了爱、自信与被信任感,教育带来的意义感和成就感,比商科所谓的高薪资更有价值。”刘薇发现,经过了不喜欢的专业后,自己更坚定喜欢的事物。

首都经贸大学退休心理学教授杨眉表示,学不喜欢的专业会抑制人的成长动机,因此选择“对”的专业很重要。“有句英文很能说明问题:Ifyouloveyourjob,youwillneverhavetoworkadayinyourlife,我试译为:如果你热爱自己的工作,那么你余生中连一天都不再需要‘工作’,专业问题也一样。”

对每个人而言,“对”的专业就是最符合主客观条件的专业,也是最能够激发我们热情的专业。如果我们从事的是自己热爱的事物,虽然仍然会遇到艰难险阻,但奋斗的过程、奋斗后的高峰体验与最终的自我实现,都会让人充满幸福感地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用负责态度建构“翻盘资本”

周佑没想到自己会学俄语。由于高考不理想,她与心仪的日语专业擦肩而过,被调剂到俄语专业。

意识到不喜欢俄语是在大学前两年。最初周佑因为自己实力不够有些失望,但觉得能多学一门语言、多了解一门文化也不错。但周佑发现,自己并没有课业之外去接触俄语的动力。一想到工作后要每天8小时面对俄语,内心就充满了不情愿。

不喜欢归不喜欢,周佑没有因此放松过专业课学习。该背的单词好好背,该练的对话一点也不含糊。俄语学分多,大一大二专业课从早上8点排到下午5点。周佑依旧坚持把该学的都学好,还自学日语,参加校内外日语社团、日本文化交流活动,并通过了N1考试。

大三结束后,周佑的总学分绩点排在了班级第一,这意味着保研资格就在眼前。但周佑放弃保研资格,自己申请日本名校,还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

“大二下学期在某个小语种岗位选拔的面试现场时,我看着全国各地优秀的同龄人一个个全力以赴的样子,突然就明白,即使我现在成绩、语言水平和他们差不多,但之后我永远不可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因为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潜力,而我因为没有兴趣,在专业上一定会比他们投入更少的时间和精力。”

在周佑看来,本科专业并没有重要到会奠定人生基调,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最想做的是什么,并且为它作好储备。把握下课之后的时间、参加社团的时间、寒暑假时间,“要意识到自己有充足的翻盘资本,关键看你如何利用”。

“当你有了自己的‘喜欢’,珍惜自己的‘喜欢’,珍惜名为勇气的冲动,用行动去证明‘喜欢’,不要让自己后悔。”

在杨眉看来,虽然不喜欢,但非常负责任地努力学习,这会产生一个重要的副产品:让一个人具备认真、负责、敬业、自律这类任何工作都需要的基本人格特质,成为人们非常重要的“转型资本”,让人们在瞬息万变的人工智能时代,拥有以不变应万变的主动。“即使不喜欢,也可以‘曲线救国’,最终抵达目的地。”

如何及时止损,把人生理顺?

江尤的大学专业也是被父母“安排”的结果。等到真正学了计算机专业,江尤才发现没有详细了解专业多么可怕——上课大多数时候都在发呆;对于实验室里的科研和实习项目,只能擦着截止日期做完;尽管知道任务完成得不够完美,也没有动力去思考如何优化。

反观其他同学,大部分都是真正热爱计算机专业,业余时间还爱捣鼓编程。江尤陷入一种煎熬的境地,“我似乎成为一条没有梦想的鱼,在泥潭里苦苦挣扎,只堪堪维持着生命。”

学了不喜欢的专业,如何及时止损,更好地“逆风翻盘”?

杨眉建议,首先大家要通过学生手册具体了解大学政策: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专业,若在大一时的成绩达标,可以在大二时申请换专业。因此,曾经有明确专业目标但因为父母而没有报的同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关键是要保证大一时各科成绩达标。

其次,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同时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专业的同学,可以在保证大一成绩达标的情况下,通过去外系听课、与任课老师和辅导员老师交流、听学校组织的各类专家讲座、参加1-2个社团、到图书馆读文史哲经典著作以及个人思考等方式,了解自己的需要、兴趣、能力、天赋、性格特点。如果个人探索的效率太低,最科学有效的方式就是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去与咨询老师以及专门的生涯规划老师共同探讨,尽最大可能发现自己的长处。

“如果这些努力都无法让你在大一就认清自己究竟最适合什么,或者由于外在条件限制无法换专业,那我们还可以利用辅修第二学位、考研、实习或找工作去实现自己的专业认同。”

杨眉指出,如果我们由于某种原因始终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那就要去学习喜欢自己所做的事。“做自己喜欢的”或者“喜欢自己所做的”都是理顺了的人生,要接受现实并努力去喜欢自己所做这个过程,积累“转型资本”。

在纠结了半年之后,江尤决心改变自己的内耗。他尝试换一个思路,不再去想假如当初选择了别的专业现在会如何,而是在已选择的路上寻找更多可能性。大一暑假,江尤跟着老师做科研,偶然发现认知心理学方向十分有趣。同时他惊喜地发现,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为心理学专业的学习提供了助力,二者的结合也开辟了学术新思路。

江尤成功申请了认知心理学专业硕士,在他看来,如果不喜欢最初的专业,沉浸于后悔和“假如”之中毫无作用,不如先脚踏实地地进行尝试,把人生理顺,再考虑如何实现“逆风翻盘”。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余冰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614.html